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改进高中英语教学,转化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学困生的形成,是主观和客观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作为教师,不仅要端正教育思想,更要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一些体会。
1.对学困生要热情鼓励、表扬和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突出“爱心”二字。爱是教育的前提,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
(1)信任学生,树立学生赶上去的信心。缺乏自信心,这是明显的心理障碍。学生实现教师的期待源于爱和信任。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期待,从心底就确信“你行”,“他也行”,“个个都行”,坚信学生都能成功。那么,学生每天在老师的身上领略到、感受到的就是他们所需要的支撑和催化。教师要坚信“没有发展不了的学生,只有尚待发展的学生”。
(2)关注学困生,注意对他们的感情投入。要使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保持长久的积极性,情感教育十分重要。学生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自信;学生学习受挫时,首先更多地从教师身上找原因,然后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失败原因,引导他们迎头赶上去。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授课时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智力劳动”的机会,让学困生也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较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出来后特别给予表扬、鼓励。这样,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也体会到老师倾注的一片爱心。良好的教师形象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敬慕心理,从而喜欢上这一教师所教的学科。
(3)有计划地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很多学困生并非不想学好,而是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欲学学不会。这时,如果周围的人能拉他们一把,他们还是有潜力学好的。我平常让学生巩固消化好新课的同时,还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初中英语,经常面批,弥补学习漏洞,为他们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扫清障碍。
2.多渠道用心转变学困生,重在培养他们的能力
(1)教方法,指导入门。学生既应“学会”,更应“会学”,这样,他们才会自觉规划自己,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教师应教会他们听说读写的解题技巧,如何条理化地归纳语法,如何使用课本,如何自学等。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增加知识积累。
(2)授课时,不同课型采用不同教法,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讲授课文时,我常把它改成对话的形式讲解,然后以学生演小剧的形式重现。表演前,事先通知一些学困生准备好,让他们也大胆实践。这样,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锻炼了口语,小剧表演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硬灌、学生死记,教学死气沉沉”的现象,增加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简笔画、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等手段,使英语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3)抓反复,使学生温故知新。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任何一项语言知识达到传授或能力的培养,都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的教学就可以完全巩固下来。如果课后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语言技能就会逐渐减弱、消退,导致遗忘。因此,我要求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课后利用一定的时间复习,常用小测验来检测效果,并要求学生准备专用本,搜集每次作业、测验或检测中的错题,分期分题型订正,并熟记消化。一段时间后,在增加部分新内容的同时,再拟出一份和常错题有关的综合题让学生练,以达到复习、巩固、掌握运用的目的。
3.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多层次教学。《教育心理学》指出,“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只管按教学大纲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地订出全班划一的目标——教育教学目标是很难达到的”(王瑛,2003)。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必要时按学生的水平可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给出不同难度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适合于自己水平的任务的过程中都有所作为,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以激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让中间生“吃得好”,又能防止学困生“吃不动”、“消化不良”,各自都有所收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既鼓励优秀生冒尖,又促进中间生争先,还帮助学困生过关(马照光、称艳,2003)。使学困生感受到阳光和温暖,对学困生要多提问、少纠正,多表扬、少批评,因势利导,使他们在班级里抬得起头来。只靠几个尖子生成名的想法是错误的,全体学生的发展才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要适当调整初高中衔接阶段的评价与测试方法与要求,避免学生因不熟悉题型或试题难度太大而挫伤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评价测试要促进学生积极上进,有利于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作用。高一和高二阶段的评价测试不要跟高考题型一致,要做到讲什么考什么,适当增加主观题,比如增加一些汉译英的词汇和句子翻译题,不提供选择项的完形填空题和语法转换题等题型。这样会有利于评价测试对教学的诊断与导向作用。
(3)要避免盲目地赶进度。现在很多高中赶进度成风,在一二年级赶进度,给高三多留一些复习时间成了一种惯例。因为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计划的失误,高一教材量特别多,难度较大,再加上学校政策性地赶进度,造成揠苗助长。有些部门的统考不管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多大,统一卡进度,按成绩排队,给学校施加压力,给教师施加压力,更是雪上加霜。部分教师为了保持名誉,不甘落后,只带着尖子生往前跑,忽视全体,更加造成大面积学困生,造成恶性循环。高一上学期教材十二个单元(高一下学期开始到高二上下两学期都是十个单元)按正常进度是讲不完的。高一上册篇幅长,词汇量大,门槛高,学生很难迈过去。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先慢后快,先少后多”的教学策略(蒋建华,2005),一学期不要把十二个单元全讲完,只讲九个单元,把三个单元留到下学期接着讲。高一开始的几个单元要增加课节,慢讲,等到学生“磨合期”过后再加快进度。不然的话,不仅高一统考过不了关,连高二统考也过不了关。
3.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课外活动不受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限制,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有利于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它也是转变学困生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发展思维能力。转变“学困生”的基础工作在于让他们建立广泛的“智力背景”,使他们获取广泛的课外知识。他们参加的活动越多,阅读、写作、思考的东西越多,学习负担就越轻。当他们的知识、智力水平走到教材范围的前面,其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就容易了,从而就能解决“差距”的根本问题。课余时间里,我经常辅导学生收看英语电视、录像,收听英语广播及学唱英语歌曲等,培养他们的视听能力;经常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报刊,例如《英语辅导报》、《21世纪英文报》等,并介绍和印发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英语名篇、民间故事、风土人情、人物传记等,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扩大知识面。
4.结对互助激发潜能
组织学生开展“一帮一”的兴趣小组活动,召集一些英语成绩较稳的学生“一对一”地包干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在好学生的榜样作用下,会更自觉地努力,并容易产生“他能学好,我也行”的干劲。这时,课外活动就挖掘了他们的内在潜能。反过来,示范的压力也会使好学生更加努力。
总之,转变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的教育任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师在思想上要转变教育观念,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学困生。
1.对学困生要热情鼓励、表扬和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突出“爱心”二字。爱是教育的前提,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
(1)信任学生,树立学生赶上去的信心。缺乏自信心,这是明显的心理障碍。学生实现教师的期待源于爱和信任。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期待,从心底就确信“你行”,“他也行”,“个个都行”,坚信学生都能成功。那么,学生每天在老师的身上领略到、感受到的就是他们所需要的支撑和催化。教师要坚信“没有发展不了的学生,只有尚待发展的学生”。
(2)关注学困生,注意对他们的感情投入。要使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保持长久的积极性,情感教育十分重要。学生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自信;学生学习受挫时,首先更多地从教师身上找原因,然后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出失败原因,引导他们迎头赶上去。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授课时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智力劳动”的机会,让学困生也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较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出来后特别给予表扬、鼓励。这样,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也体会到老师倾注的一片爱心。良好的教师形象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敬慕心理,从而喜欢上这一教师所教的学科。
(3)有计划地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很多学困生并非不想学好,而是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欲学学不会。这时,如果周围的人能拉他们一把,他们还是有潜力学好的。我平常让学生巩固消化好新课的同时,还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初中英语,经常面批,弥补学习漏洞,为他们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扫清障碍。
2.多渠道用心转变学困生,重在培养他们的能力
(1)教方法,指导入门。学生既应“学会”,更应“会学”,这样,他们才会自觉规划自己,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教师应教会他们听说读写的解题技巧,如何条理化地归纳语法,如何使用课本,如何自学等。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增加知识积累。
(2)授课时,不同课型采用不同教法,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讲授课文时,我常把它改成对话的形式讲解,然后以学生演小剧的形式重现。表演前,事先通知一些学困生准备好,让他们也大胆实践。这样,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锻炼了口语,小剧表演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硬灌、学生死记,教学死气沉沉”的现象,增加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简笔画、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等手段,使英语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3)抓反复,使学生温故知新。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任何一项语言知识达到传授或能力的培养,都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的教学就可以完全巩固下来。如果课后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语言技能就会逐渐减弱、消退,导致遗忘。因此,我要求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课后利用一定的时间复习,常用小测验来检测效果,并要求学生准备专用本,搜集每次作业、测验或检测中的错题,分期分题型订正,并熟记消化。一段时间后,在增加部分新内容的同时,再拟出一份和常错题有关的综合题让学生练,以达到复习、巩固、掌握运用的目的。
3.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多层次教学。《教育心理学》指出,“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只管按教学大纲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地订出全班划一的目标——教育教学目标是很难达到的”(王瑛,2003)。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必要时按学生的水平可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给出不同难度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适合于自己水平的任务的过程中都有所作为,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以激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让中间生“吃得好”,又能防止学困生“吃不动”、“消化不良”,各自都有所收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既鼓励优秀生冒尖,又促进中间生争先,还帮助学困生过关(马照光、称艳,2003)。使学困生感受到阳光和温暖,对学困生要多提问、少纠正,多表扬、少批评,因势利导,使他们在班级里抬得起头来。只靠几个尖子生成名的想法是错误的,全体学生的发展才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要适当调整初高中衔接阶段的评价与测试方法与要求,避免学生因不熟悉题型或试题难度太大而挫伤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评价测试要促进学生积极上进,有利于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作用。高一和高二阶段的评价测试不要跟高考题型一致,要做到讲什么考什么,适当增加主观题,比如增加一些汉译英的词汇和句子翻译题,不提供选择项的完形填空题和语法转换题等题型。这样会有利于评价测试对教学的诊断与导向作用。
(3)要避免盲目地赶进度。现在很多高中赶进度成风,在一二年级赶进度,给高三多留一些复习时间成了一种惯例。因为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计划的失误,高一教材量特别多,难度较大,再加上学校政策性地赶进度,造成揠苗助长。有些部门的统考不管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多大,统一卡进度,按成绩排队,给学校施加压力,给教师施加压力,更是雪上加霜。部分教师为了保持名誉,不甘落后,只带着尖子生往前跑,忽视全体,更加造成大面积学困生,造成恶性循环。高一上学期教材十二个单元(高一下学期开始到高二上下两学期都是十个单元)按正常进度是讲不完的。高一上册篇幅长,词汇量大,门槛高,学生很难迈过去。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先慢后快,先少后多”的教学策略(蒋建华,2005),一学期不要把十二个单元全讲完,只讲九个单元,把三个单元留到下学期接着讲。高一开始的几个单元要增加课节,慢讲,等到学生“磨合期”过后再加快进度。不然的话,不仅高一统考过不了关,连高二统考也过不了关。
3.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课外活动不受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限制,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有利于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它也是转变学困生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发展思维能力。转变“学困生”的基础工作在于让他们建立广泛的“智力背景”,使他们获取广泛的课外知识。他们参加的活动越多,阅读、写作、思考的东西越多,学习负担就越轻。当他们的知识、智力水平走到教材范围的前面,其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就容易了,从而就能解决“差距”的根本问题。课余时间里,我经常辅导学生收看英语电视、录像,收听英语广播及学唱英语歌曲等,培养他们的视听能力;经常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报刊,例如《英语辅导报》、《21世纪英文报》等,并介绍和印发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英语名篇、民间故事、风土人情、人物传记等,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扩大知识面。
4.结对互助激发潜能
组织学生开展“一帮一”的兴趣小组活动,召集一些英语成绩较稳的学生“一对一”地包干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在好学生的榜样作用下,会更自觉地努力,并容易产生“他能学好,我也行”的干劲。这时,课外活动就挖掘了他们的内在潜能。反过来,示范的压力也会使好学生更加努力。
总之,转变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的教育任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师在思想上要转变教育观念,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