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罪人?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asg_w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巨人”倒下,“三株”枯萎,“秦池”醉酒,“爱多”失恋,“小霸王”别姬,“太阳神”。下山。然而,生生死死,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尔模式、联想风云、蒙牛速度,也充分展示了成功企业的精彩活法。有人总结过民营企业的N种死法,也有人探讨过国有企业的N种无奈,最终发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非功过都记在了企业家头上。不是功臣,就是罪人,没有第三种选择,已成为企业家“不能承受之重”。
  
  一、不是功臣,就是罪人——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成败
  
  研究者发现,凡是经营业绩好的企业,都离不开一个灵魂人物,这个人物一般都是企业的一把手,员工和社会对他们最为尊敬的称谓便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有时就是企业界成功者的代名词。然而成功并非与生俱来,通往“企业家”的成功之路千条万条,但如果没有企业家精神的支撑,任何一条路也不可能坚持走到头。
  
  1、企业家之功——企业家精神的彰显
  创业精神。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创造财富是其永恒的使命。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三十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历了一条完整的发展轨迹。创业精神是最原始的动力。创业就是创造财富,开创事业。一个人,一次创业不难,难就难在不断创业,作强作大,不断保持创业精神。失去了创业欲望和创业激情,就意味着这个人不再适合承担企业领导人的角色。企业家要不断告诫自己:不能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要不断努力,永远创新。许多案例表明,国有企业在发展的关键转型期要提倡二次创业,不能观望等待,不能坐吃山空,这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增值和回报,关系到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的大局。民营企业家在形成一定的规模后,要继续寻求更大的发展,领导人换代权力交接要提倡二代创业,以防止“富不过三代”的悲剧上演。
  责任精神。做企业为什么?企业做大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企业家身上无不体现为“责任”二字。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内外责任。对内要把企业效益做好,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外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来实现自我价值。现在许多企业很重视社会责任,每年都会向公众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相反,有的企业本位主义严重,只图自己的利益,不顾社会责任,在经营过程中导致危害他方、社会和环境的行为,这都是企业家责任精神的缺失造成的。
  道德精神。研究发现,成功的企业家身上,无不体现了道德的力量。企业家的道德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求真、务实、公正、廉洁、奉献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企业家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这是企业家根本的魅力所在。古人云:“服人者,以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服为下。”一个道德修养好的人,可以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形成正直的风气。原来好端端的一个企业,来了一个不高尚的头儿,不久便会春风散尽,邪气弥漫,企业必然会走向衰败。
  
  2、企业家之过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荒芜
  忽视企业家精神的修炼。有些企业,曾经辉煌一时,但现在面临严峻的考验,甚至濒临倒闭的边缘。从表面上看,可能表现为资金、市场、人才、产品、环境的问题,但从根本上分析,却是忽视企业家精神的修炼所致。一些企业家在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后,陷入了一定的误区,丢失了原本珍贵的精神品质,或者,原有的素质不再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无法驾驭企业的命运。
  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一般来说,一个经营不景气的企业,往往表现为企业环境调弊,人心涣散,士气低迷,对企业领导信心不足。这是长期以来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果。企业要发展,只有企业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企业家精神武装管理团队,转化成全体员工的职业行为,使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于企业精神之中,化做企业的软实力。
  
  二、功之缘,罪之由——企业家精神的源泉
  
  企业家精神从何而来7我们通过对大量优秀企业的领导人跟踪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的形成有以下规律:
  
  (一)企业家素质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我国的企业家群体构成有其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以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家为例,这一群体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限制,这一群体的整体素质与企业的发展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普遍存在重视内部收益,漠视外部成本的现象,他们的表现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经过30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民营企业获得很大发展,企业家的价值观念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企业家群体作为社会中坚力量逐步走入公众的视野。
  
  (二)传统文化是企业家精神的本源
  儒家积极人世的责任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心,是激励企业家不断开拓的精神源泉:中正仁爱、厚德载物的伦理观是约束企业经营的道德准则;革故鼎新、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企业发展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此外,儒家文化中的崇信尚义、勤俭克己等丰厚的文化传统也深深融入到他们的血脉中。道家的通达与圆融是许多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的至高境界,而释家的出世与超脱则为企业家的个人修养、人格升华提供了无形的精神通道
  
  (三)社会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转轨,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建设取得很大进步,注重效率、兼顾公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进入二十一世纪,效率与公平、民富与国富、物本与人本、发展与环境等诸多问题被重新审视,成为影响现阶段企业经营和企业文化的深层问题。及时丰富和发展企业家精神,指导企业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符合企业科学持续发展要求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四)经济全球化对企业家精神的要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企业间的竞争首先是企业软实力的竞争,而企业软实力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面临着企业的社会责任、职业安全健康、产品人性化设计等新课题。如何看待责任7如何分配利益7如何面对国际文化冲突?一系列新问题对企业家的价值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初创期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上升期人治与法治的矛盾,成熟期效率与制衡的矛盾,以及发展速度与风险控制的矛盾等,都要依赖于企业家的价值判断来正确处理。因时就势,如影随形,在企业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尽相同的价值判 断标准,价值取向超前或滞后于企业的现实状况,都会使企业步入发展的泥沼。
  企业家精神成长于现实的社会和企业土壤,又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通过企业家人格化的力量,投射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时期和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做功臣,不做罪人——企业家精神的修炼与转化
  
  企业家要想成为企业发展的功臣,避免沦为企业失败的罪人,就要掌握企业家精神修炼的原则与企业文化转化的路径,将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家精神的修炼原则
  1.责任与利益统一。企业家必须处理好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关系。通常情况下,责任和利益是成正比的,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多,企业的利益也同比增大;企业家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不忘企业使命,在追求个人功利的同时不推卸自身责任。只有摆正责与利的关系,企业家才能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心无旁骛地治理企业。
  2.激情与理性兼备。企业家创业过程中,把握好激情与理性的尺度至关重要。激情意味着创新、冒险;理性代表科学、规律。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就是创新。通过系统、全方位、长期不断的创新,企业就能保持应有的活力。德鲁克还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诸多环境的不确定性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和抗风险能力是企业家不可或缺的特质。用发展的眼光准确认识企业内外部环境,以求实的态度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并且与时俱进,这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3.思想与行动一致。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和沃特曼说:“一个真正的领导必须同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大师:他是思想的大师,善于把握高度抽象的逻辑;又是行动的大师,善于处理最精细的实际工作。”企业家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治理企业的思路上,企业家有思想,企业才会有大发展。企业家的思想深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之中,就成为企业文化。
  
  (二)企业家精神的转化路径
  美国著名学者埃德加·沙因说:“领导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企业家精神只有转化为全体员工认同并实践的企业文化,方能彰显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实现企业家精神到企业文化的转化路径,就是把企业家精神从企业家传递到核心管理团队,再传递给广大员工。
  第一步,从企业家向核心管理团队的传递。其中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求同。企业家要用博大的胸怀,吸纳来自核心团队的思想精华,完善自己的管理思想。核心团队和企业家产生共鸣后,会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能。二是信任。企业家一人之力无法支撑企业的永续发展,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推行管理主张。企业家切勿越俎代庖,扼杀管理者的创造力。团队将企业家精神推而广之,效果将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三是感召。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其个人魅力会让下属对其产生一种超越权力的信服感和归属感,同心同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第二步,从管理团队向全体员工的传递。其中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言传身教。说和做都是传递企业家精神的途径。说是宣传培训,做是实践应用。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最好是边说边做。二是制度落实。领导人倡导的理念,应通过职能部门的工作,充分地渗透于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中,让员工执行起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奖惩分明。企业家还必须在企业推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及时肯定和嘉奖成绩、惩处错误,最终形成强势文化。
其他文献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从孕育、出生  到如今。每一个笑容  每一次委屈  你都是妈妈的奇迹。妈妈爱你!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从你的第一声啼哭  第一次学步  第一次张开嘴巴呀呀学语  你都是妈妈的奇迹。妈妈爱你!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是妈妈生命的延续  妈妈今天离你而去,不要怪妈妈狠心  其实妈妈舍不得你。妈妈爱你!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能从废墟里走出来  就要好好地活下去  
期刊
编者按如何使企业倡导的文化入心、入脑,上口、上手,成为员工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讲述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揭示深刻的经营道理,说者娓娓道来,听者回味无穷,以故事来印证和传播文化,是一种很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捷盟咨询的客户——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红塔烟草(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共同持股、以沈阳卷
期刊
主持者说:  汶川人地震,让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新的课题。期间,我国企业的赈灾捐赠、紧急援建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彰显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然而,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不少企业也暴露出应对经验的不足。本期选登了几篇文章,仅供企业界参考借鉴,并希望引起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    汶川大地震后,全国掀起了一个向灾区捐助善款的高潮,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灾区的真诚抚慰,对
期刊
燕山石化曾是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按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和“靠山、隐蔽、分散”的原则,一批来自祖国各地的石化人聚集到了燕山脚下。他们以“革命加拼命”的大无畏精神,以“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作风,以“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的豪迈气概,以“五湖四海、团结一致”的大局意识,以“爱党、爱国,振兴中华”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艰苦创业、拼
期刊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石油分公司是湖北省石油成品油销售的主渠道。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资产总额近50亿元,油库110多座,加油站1800多座,成品油输油管道近100公里,已形成覆盖全省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技术雄厚的储运销网络。  湖北石油分公司从企业转型中深切体会到,改革是企业获得深刻变化的源泉,而改革离不开现代企业文化深层次的有力推动。他们在继承中国石化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
期刊
也许是受到明清小说、戏剧的影响,在一般读者的印象里,白银作为中国通行的货币,似乎理所当然,一贯如此的。其实不然。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币制混乱。《管子·国蓄篇》称,黄帝时代“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随着金矿开采和冶炼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经济发展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黄金逐步取代了成色不一、来源不定的珠玉。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虞夏时代“金为三品,或黄(金),或白(银),
期刊
在2002年6月21目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彼得·德鲁克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以表彰他为管理理论所做的杰出贡献。的确如此,他的著作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人们从中能感悟出这个非凡的人在过去65年里创造的庞大知识体系所表现出的智慧之力。    智慧之旅    德鲁克年轻时曾抨击过极权主义的行径。这在他的处女作《经济人的末日》里有相当深刻的表现。他分析了极权主义与不安全感、恐惧、萧条和失业之间的逻辑关系
期刊
《中外企业文化》作为全国第一本专注中外企业文化的杂志,担负着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责任。从2007年起,每期发表“余心言”的“卷首语”,其特色是贴近实际鲜明深刻,受到读者的好评。    一、贴近实际指导性强    选题针对性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性。如2007年第3期《让应该光荣的光荣起来》谈道:“如果本企业的职工都能以‘八荣八耻’作为践行的标准,企业的面貌,企业的竞争力
期刊
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说:“物价上涨,首先是受国际市场影响,中国的物价很多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国际油价在上涨,国际粮价也在上涨。国际粮价,比如说玉米上涨,又跟石油价格上涨有关,因为石油涨价了,就会使生产商动用大量玉米炼乙醇,进而造成国际饲料的紧张,粮价就跟着上去了。从国内市场来看,物价上涨有四个因素:第一,我们仍然不能忽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供应量多,造成物价上涨;第二,外汇储备帐款太多,企
期刊
目前,中国企业文化正在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表层到深层、从局部到系统、从传统到现代的根本性转变。而企业价值观管理与价值体系建设,正是当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沿探索之一。    1、探索企业价值体系建设    企业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一是企业信念、愿景和使命,体现企业对自身存在终极意义和发展目的的哲学思考;二是企业事业理论,阐述企业目标和目的的关系,体现企业发展理论的基本逻辑;三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