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的“有机能的组织”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2年6月21目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彼得·德鲁克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以表彰他为管理理论所做的杰出贡献。的确如此,他的著作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人们从中能感悟出这个非凡的人在过去65年里创造的庞大知识体系所表现出的智慧之力。
  
  智慧之旅
  
  德鲁克年轻时曾抨击过极权主义的行径。这在他的处女作《经济人的末日》里有相当深刻的表现。他分析了极权主义与不安全感、恐惧、萧条和失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正是极权主义造成了“社会真空”现象。德鲁克后来的研究工作,始终围绕着如何阻止极权主义的再次发生。他定居美国,是因为美国试图在制度上提倡并保护他心目中的自由理想,并给他提供了工作机会。
  看到这里,人们可能以为,既然德鲁克把全部工作都放在对极权主义的斗争中,那么,他的《经济人的末日》与后来的管理学著作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为什么“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会令德鲁克如此着迷?
  在德鲁克的《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的序言里有这样的话:“令人难以置信,短短50年里,我们的社会已经成了一个充满各种机遇的社会。它是一个多元社会,所有重要的社会任务都被交付给各种大型的组织,从生产工业品到提供医疗服务,从社会安全到教育,从新知识的研究到自然环境的保护等等。在我们这个多元社会中,如果各个机构不能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就不会有一个能实现个人理想和支持他人实现理想的良好环境,我们将没有参与式的民主,更不要讲愉快、自由地做自己的事了。”
  从1939年的处女作到2004年的收山作,德鲁克探索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我们如何创造一个能运行的社会?”他的答案是:“我们必须创造有效的机构或组织。”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创造有效的组织?如何培养能创造有效组织的管理者?
  读德鲁克的这些书籍,你会不断看到关于社会组织机构成长的线索。在《公司的概念》、《新社会》、《管理的实践》、《管理结果》、《有效执行》和《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等书中,他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以生产财富为基本功能的社会组织——企业上。
  
  公司与自控目标管理方式
  
  20世纪70年代,德鲁克开始把研究课题从私有企业的管理转移到社会部门的管理上,而且多是研究非营利社会部门。他一直在关注政府机构及其管理面临的挑战。这在《断层时代》一书中特别突出。
  但是,从《工业人的未来》一书开始,他开始提出这样的疑问:在一个依靠管理权力和公司法人治理手段维系着的工业社会,个人的自由如何得以保护?而《管理的实践》是为了解决公司在雇用员工问题上产生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力之间的不协调,他提出了加强自我控制的目标管理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自控目标管理方式看来是我们解决组织中个人自由的难题的最佳办法。
  要在公司和其他社会机构中获得个人自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自控目标管理基于一种管理哲学,它引入了设定目标和通过每个组织单元、每个人监控业绩的方法。如果对目标管理过程实施适当的设计,就能达到组织里个人的责任与自由之间的相互协调。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向上沟通。它要求每个管理者要清楚上级的管理目标。然后,上一级管理者要检查所有的目标,与每个管理者商量,整合上下两级的管理目标。这个沟通过程将鼓励下属转化这些目标为己所用。再进一步,上级管理者要指导下属实现管理目标,消除工作障碍,以达到在不需要做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到了这一步,目标管理的自控就完成了。
  但是,目标管理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实现的。对德鲁克来说,这是一种理想的管理境界。他承认,目标管理被更广泛地运用了,而自控目标管理却无人问津。在企业里,要想同时获得个人自由与责任的平衡是困难的,但又是必须的。
  
  个人自由与责任
  
  在德鲁克早期的著作《工业人的自由》中有这样的观点:如果个人得到了并能保持着自由,他一定还在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所以,他认为自由是无趣的。自由并不能与个人的幸福、安全或和平、进步挂在一起。自由只是在做一种负责任的选择。真正的自由是在做与不做某件事、以一种方式还是另一种方式去做、坚持或反对某种信念之间做出选择。德鲁克对个人责任的定义是:责任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负责任的员工不仅对特定结果负责,而且有权去做能产生这一结果的工作,并以此作为个人成就。
  
  领导力与责任
  
  社会机能的运行需要有效的领导。德鲁克认为,领导者要对结果负责。领导者要正直,并在组织里成为其他人追随的榜样。领导力不等于充满魅力。德鲁克列举了许多领导者的例子,他们有的充满魅力,但缺乏正直,破坏了社会良好运行的条件。
  
  —个充满多元化组织的社会
  
  社会的运转,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组织加以实现。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特定任务。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一是公共部门,在这类组织里,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得以实施。二是私人部门,以满足经济需要和市民需求。三是社会部门(或非营利部门),照顾那些得不到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帮助的市民的卫生保健和福利需求。
  德鲁克认为,一个社会要良好运行,这些组织应该是单一目的的机构。每个组织,不论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都应该集中于单一的任务,或治病、或教育儿童、或满足经济需求。如果社会要想在一个高水平上运转,这些组织就必须很好地被管理起来。但这又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果每个机构仅追求自己的狭窄任务,谁会看到“公益”呢?
  德鲁克十分关注每个实现最佳配置而承担任务的机构。他认为,政府最适合“管制”,而不是亲力亲为。商业组织的最佳表现在于它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从事创造财富的活动。商业组织没有能力去承担社会重大疾病的责任,除非这些疾病能够变成商机。但是,正如他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指出的,在一个多元化组织的社会里,对国家有利的东西,对组织也必须有利,而不是相反。
  每个组织都是社会的器官。没有任何一个器官能够脱离身体而独立生存。因此,当集中于做单一任务时,每个组织都应该留心“公益”。否则,在一个充满特殊目的的多元化社会里,到处都是削弱社会运行条件的行为。
  
  知识型工作、知识型员工和知识型社会
  
  如今,知识是组织和社会的重要资源。德鲁克认为,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在知识型工作中,知识型员工要完成的任务,使他们比管理者更清楚任务的内涵。在知识型社会里,管理者必须整合不同的知识领域,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反过来,这也意味着,尽管知识型员工的任务必须由自己来明确,但管理者必须把所有的知识型员工捏合成一个整体,必须提高任务的清晰度。
  
  管理自己
  
  在知识型社会,变革是持续不断的。知识很快会陈旧。知识型员工必须象企业家一样去行动,包括训练个人的管理能力。知识型员工必须习惯于“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否则他们就要成为变革的牺牲品。这就强迫知识型员工进行持续的学习。知识型社会是不断前进的社会,但是它引进了重大的风险。因此,知识型员工要想较早达到最高点,就必须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他文献
当我们在体育场内为各国运动健儿呐喊助威的时候,  当我们在电视机前为五星红旗升起热泪盈眶的时候,  一定不要忘记,  一定不要忘记在这国人为之骄傲,  世人为之激昂的全球盛典的幕后,  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已经并正在奉献着自己辛勤的劳动。  是他们奠定了北京奥运的“高水平”,  是他们创造着北京奥运的“有特色”。  为了劳动的神圣,  为了平凡的伟大,  让我们向他们致谢,向他们致敬!    再苦再
期刊
最近,董平分,先生所著的《企业价值观管理与企业文化场》出版,读罢不觉眼前一亮,确如该书封面书题所言,很多观点开启了“中国式企业管理的新视窗”。  翻开书的第一章,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问题。认为,这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文化在许多新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如:创新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等,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落地”问题解决不
期刊
张慧玲/编译  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大意义,其原因在于,文化决定了组织的决策方式,指导着企业的行动,驱动着所有成员的个人行为。文化的力量是潜在的,它可能阻碍企业战略,也可能推进这个战略。简言之,文化时常会表现为一种为人们共享的信念、准则、标识、价值观和态度。对企业来说,持续正向的文化力有助于保证稳定。但是,强大的反向的文化可能会树起壁垒,使企业丧失竞争力。  企业是通过项目
期刊
中国企业优秀标识,一般具有“五性”和“五度”的特点。    “五性”即民族性(有中国文化元素)、现代性(符合时代潮流)、审美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独创性(原创)、逻辑性(符合形象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五度”即速度(便于瞬间识别)、美度(具有严谨美、浪漫美、形式美)、力度(有力量、有动感)、广度(适应各种形式、各种场合)、长度(长期使用而不过时)。  中国铁路标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
期刊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从孕育、出生  到如今。每一个笑容  每一次委屈  你都是妈妈的奇迹。妈妈爱你!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从你的第一声啼哭  第一次学步  第一次张开嘴巴呀呀学语  你都是妈妈的奇迹。妈妈爱你!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是妈妈生命的延续  妈妈今天离你而去,不要怪妈妈狠心  其实妈妈舍不得你。妈妈爱你!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能从废墟里走出来  就要好好地活下去  
期刊
编者按如何使企业倡导的文化入心、入脑,上口、上手,成为员工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讲述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揭示深刻的经营道理,说者娓娓道来,听者回味无穷,以故事来印证和传播文化,是一种很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捷盟咨询的客户——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红塔烟草(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共同持股、以沈阳卷
期刊
主持者说:  汶川人地震,让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新的课题。期间,我国企业的赈灾捐赠、紧急援建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彰显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然而,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不少企业也暴露出应对经验的不足。本期选登了几篇文章,仅供企业界参考借鉴,并希望引起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    汶川大地震后,全国掀起了一个向灾区捐助善款的高潮,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灾区的真诚抚慰,对
期刊
燕山石化曾是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按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和“靠山、隐蔽、分散”的原则,一批来自祖国各地的石化人聚集到了燕山脚下。他们以“革命加拼命”的大无畏精神,以“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作风,以“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的豪迈气概,以“五湖四海、团结一致”的大局意识,以“爱党、爱国,振兴中华”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艰苦创业、拼
期刊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石油分公司是湖北省石油成品油销售的主渠道。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资产总额近50亿元,油库110多座,加油站1800多座,成品油输油管道近100公里,已形成覆盖全省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技术雄厚的储运销网络。  湖北石油分公司从企业转型中深切体会到,改革是企业获得深刻变化的源泉,而改革离不开现代企业文化深层次的有力推动。他们在继承中国石化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
期刊
也许是受到明清小说、戏剧的影响,在一般读者的印象里,白银作为中国通行的货币,似乎理所当然,一贯如此的。其实不然。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币制混乱。《管子·国蓄篇》称,黄帝时代“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随着金矿开采和冶炼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经济发展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黄金逐步取代了成色不一、来源不定的珠玉。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虞夏时代“金为三品,或黄(金),或白(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