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文化》“卷首语”的亮点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企业文化》作为全国第一本专注中外企业文化的杂志,担负着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责任。从2007年起,每期发表“余心言”的“卷首语”,其特色是贴近实际鲜明深刻,受到读者的好评。
  
  一、贴近实际指导性强
  
  选题针对性强,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性。如2007年第3期《让应该光荣的光荣起来》谈道:“如果本企业的职工都能以‘八荣八耻’作为践行的标准,企业的面貌,企业的竞争力一定会有极大的提升。”“问题是怎样使这样美好的愿望成为现实。”接着,进行具体分析:“从一些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首先是企业的光荣要让职工认知”,包括“本企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地位”“管理有什么特色”“本企业存在的价值,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每一份贡献应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只要你为企业添了光彩,企业就使你更光彩!”进而,从介绍一些具体做法入手,“对每一位员工的每一点优良表现都不放过”,“人人都以先进为荣,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肯定是有利的”。这些,不仅有指导性,还有可操作性。第10期的《让更多道德模范在神州大地涌现》与《让应该光荣的光荣起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从于丹讲《论语》、讲《庄子》畅行全国,联系至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考虑,我们得到的启示就是,现在已经到了适当关注员工这种深层次文化需求的时候了。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帮助职工构建合适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上下功夫,在构建正确的思维方式上下功夫,坚持下去,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一定要做得生动活泼,一定要做得切合实际,让职工既觉得有吸引力,也有切实的用处。”(第6期《于丹讲<论语>畅行的启示》)从“第29届奥运会正在向我们走来”,讲到“这是一次将自己的经济融入全球的好机会。我们怎样利用这个机会呢?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交往手段,我们的经营心态,我们对国外市场需求的了解,对国外市场规则的了解,都准备好了吗?”“抓住这个机会,思想工作大有可为。”(第9期《思想工作要用好奥运会这份教材》)从“岁末年头,许多企业都在张罗着为退休职工办一些温暖人心的实事”,讲到“对老年职工,我们要以亲人待之,以家人待之,而不是以路人待之”,“关注了昨天的员工,也就是关注了员工的明天,结果必然更会加强企业今天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第12期《关注老人就是关注职工的明天》)
  
  二、观点鲜明 内容深刻
  
  第8期《企业经营者的文化》开篇写道:“过去有人曾说,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老总文化,老总(主要是指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品位、价值追求、风格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特点和状况。这样的说法往往并不符合实际。企业是法人,不同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是由企业这个法人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态势决定的。虽然主要经营者对本企业的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但毕竟不是一回事,有时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文章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针对企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归根到底要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如果企业中人人求知,处处求知,企业又能善于吸纳员工所求之知,使知识源源不断地进入企业竞争力之中,企业的长盛不衰应该是有坚实基础的”(第2期(《营造求知的氛围》);“铁饭碗必须打破,否则企业的活力就没有源泉。但是,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特别是持续发展,又不可能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一个蓬勃向上的企业,除了吸引力,还要有凝聚力,需要有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第5期《流动性和凝聚力》);“企业要发展,不能离开方方面面职工的积极参与”,“开发职工的金点子,需要做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不是简单号召一下就能有成效的。要形成氛围,要有通达的渠道,要对每一项建议都认真对待,有的还要组织力量进行试验、推广”(第7期《为职工的金点子大量涌流开拓通道》)。以上论述,如同剥笋,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三、简练生动 亲切感人
  
  “卷首语”每篇只有一千多字,文字简练,生动形象,文风朴实,亲切感人。例如,谈到和谐企业时写道:“五音齐奏,才有动听的旋律,七彩缤纷,才有动人的美景”;讲到和谐从沟通开始时写道:“快乐经过沟通就会成倍地放大;苦恼经过沟通就会由于分担而减轻”,“沟通才能互相了解,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谅解,才能互相支持,才能获得活力”;还有“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等于情感,情感不等于理念”等,这些精辟的语言,富有哲理,寓意深刻,说服力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阅评员认为,这样的“卷首语”给了我们如下有益启迪:一本刊物一定要培育一两个乃至几个具有品牌效应的栏目,才能引发受众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转自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阅评小组《报刊闯评与管理信息》)
其他文献
最近,董平分,先生所著的《企业价值观管理与企业文化场》出版,读罢不觉眼前一亮,确如该书封面书题所言,很多观点开启了“中国式企业管理的新视窗”。  翻开书的第一章,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问题。认为,这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文化在许多新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如:创新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等,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落地”问题解决不
期刊
张慧玲/编译  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大意义,其原因在于,文化决定了组织的决策方式,指导着企业的行动,驱动着所有成员的个人行为。文化的力量是潜在的,它可能阻碍企业战略,也可能推进这个战略。简言之,文化时常会表现为一种为人们共享的信念、准则、标识、价值观和态度。对企业来说,持续正向的文化力有助于保证稳定。但是,强大的反向的文化可能会树起壁垒,使企业丧失竞争力。  企业是通过项目
期刊
中国企业优秀标识,一般具有“五性”和“五度”的特点。    “五性”即民族性(有中国文化元素)、现代性(符合时代潮流)、审美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独创性(原创)、逻辑性(符合形象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五度”即速度(便于瞬间识别)、美度(具有严谨美、浪漫美、形式美)、力度(有力量、有动感)、广度(适应各种形式、各种场合)、长度(长期使用而不过时)。  中国铁路标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
期刊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从孕育、出生  到如今。每一个笑容  每一次委屈  你都是妈妈的奇迹。妈妈爱你!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从你的第一声啼哭  第一次学步  第一次张开嘴巴呀呀学语  你都是妈妈的奇迹。妈妈爱你!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是妈妈生命的延续  妈妈今天离你而去,不要怪妈妈狠心  其实妈妈舍不得你。妈妈爱你!  孩子,你是妈妈的奇迹  能从废墟里走出来  就要好好地活下去  
期刊
编者按如何使企业倡导的文化入心、入脑,上口、上手,成为员工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讲述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揭示深刻的经营道理,说者娓娓道来,听者回味无穷,以故事来印证和传播文化,是一种很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捷盟咨询的客户——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红塔烟草(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共同持股、以沈阳卷
期刊
主持者说:  汶川人地震,让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新的课题。期间,我国企业的赈灾捐赠、紧急援建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彰显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然而,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不少企业也暴露出应对经验的不足。本期选登了几篇文章,仅供企业界参考借鉴,并希望引起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    汶川大地震后,全国掀起了一个向灾区捐助善款的高潮,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灾区的真诚抚慰,对
期刊
燕山石化曾是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按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和“靠山、隐蔽、分散”的原则,一批来自祖国各地的石化人聚集到了燕山脚下。他们以“革命加拼命”的大无畏精神,以“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作风,以“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的豪迈气概,以“五湖四海、团结一致”的大局意识,以“爱党、爱国,振兴中华”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艰苦创业、拼
期刊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石油分公司是湖北省石油成品油销售的主渠道。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资产总额近50亿元,油库110多座,加油站1800多座,成品油输油管道近100公里,已形成覆盖全省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技术雄厚的储运销网络。  湖北石油分公司从企业转型中深切体会到,改革是企业获得深刻变化的源泉,而改革离不开现代企业文化深层次的有力推动。他们在继承中国石化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
期刊
也许是受到明清小说、戏剧的影响,在一般读者的印象里,白银作为中国通行的货币,似乎理所当然,一贯如此的。其实不然。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币制混乱。《管子·国蓄篇》称,黄帝时代“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随着金矿开采和冶炼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经济发展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黄金逐步取代了成色不一、来源不定的珠玉。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虞夏时代“金为三品,或黄(金),或白(银),
期刊
在2002年6月21目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彼得·德鲁克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以表彰他为管理理论所做的杰出贡献。的确如此,他的著作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人们从中能感悟出这个非凡的人在过去65年里创造的庞大知识体系所表现出的智慧之力。    智慧之旅    德鲁克年轻时曾抨击过极权主义的行径。这在他的处女作《经济人的末日》里有相当深刻的表现。他分析了极权主义与不安全感、恐惧、萧条和失业之间的逻辑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