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下一代重蹈覆辙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elie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周专家门诊,一位65岁的女士进诊室后未及坐下,就忧心忡忡地说:“刘大夫,我怀疑我的女儿患了糖尿病!”我说:“别急,您为什么怀疑她患了糖尿病呢?”“医生,我刚刚被确诊患了2型糖尿病,孩子她爷爷、姥姥、爸爸、姑姑都有糖尿病,孩子还能例外吗?她还年轻,我能为她做些什么呢?她怎样才能避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糖尿病的起因讲起。确实,糖尿病的发生主要包括遗传和生活方式两大因素。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无法选择遗传基因,只能接受它。但是,除极少数单基因突变糖尿病之外,并非父母患糖尿病,子女就必然遗传。我们常见到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它的确切基因目前还未完全清楚,但并不是有某个基因就一定会患病,多数的是多个基因共同参与加上长期环境因素影响所致。为什么2型糖尿病会有家族聚集性?大多是因为一个家族生活饮食习惯相似。如果您能做到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是可以避免的。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易患糖尿病呢?2型糖尿病既然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很密切,那么如何消融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这个“冰山”呢?换言之,如何防止这个“冰山”的形成呢?高危人群遵循以下方法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1.避免高脂肪饮食,以减轻肥胖或超重,力求达到标准体重。
  2.增加体力活动,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控制饮食总热量,合理调配营养摄入比例。主食以非精制面粉和含麸皮等可溶性纤维素的谷类为主。油类以植物油为宜,不吃动物脂肪。多吃蔬菜。
  4.避免或减少使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如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噻嗪类利尿剂(双氢克脲噻等),心得安、倍他洛克等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及某些避孕药等。
  5.患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损害的妇女,分娩的孩子成长时易肥胖或患糖尿病,因此需要控制孕妇饮食,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孩子也要注意饮食有节,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6.不吸烟。
  7.饮食清淡,少吃盐。
  现代提倡FUN(快乐)式生活方式。即健身(Fitness):参加各种适宜的体育运动;和谐(Unity):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客观豁达和愉快安静的精神状态;营养(Nutrition):营养要平衡,有所节制。我国的营养、生理和社会学家根据国情制定了一个小康生活水平的膳食标准,简单的说就是“膳食标准一二三四五六”,即:①每日一个水果;②每日二匙食用油;③每日三碟蔬菜,尤其是含有丰富叶绿素和茎叶类蔬菜;④每日四碗饭或四个馒头;⑤每日5份蛋白质,包括一个鸡蛋、一碟鱼虾贝类、一碟肉、一碟豆腐或其他豆制品;⑥每日六杯水。做到了健身、和谐和平衡营养,才能保持快乐(FUN)的生活,同时可以大大减少患糖尿病的机会。
  (编辑/钟卉)
其他文献
在欧洲,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很注重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重在“自我”,即患者要自觉地学习糖尿病知识,调整生活状态。在我国,目前尚没有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与管理体系,因此,患者的自我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而自我管理不是盲目的,我们总结出以下三点供病友们参考。  钻研新知识 对于一个患了糖尿病的人而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源:医生、病友、图书报刊、网络等,而每个信息源都不断地向患者传播各种知识。
期刊
“复胰洛维”的广告太离谱    两种药品不同名称、不同产地,成分疗效却一字不差,且都宣称能“根治糖尿病”。    网友投诉  近日,一位网友在“新报调查·网上投诉”上发帖:“我爸得了糖尿病,所以我有空就上网查找相关资讯。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复胰洛维’的相关报道。第二天我再次查看时,随便点了上面的专家名字,居然跳出另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泰生丸’的网页。一看内容,我傻眼了。两个药
期刊
为配合2006年第16届世界糖尿病日“关爱每一位糖尿病病友”的主题活动,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协会与《糖尿病之友》杂志社在北京地坛公园联合举办了大型科普互动活动——“第16届世界糖尿病日游园会”。  10月28日上午8:30,游园会现场举行了隆重的“关爱宣言”发布仪式,卫生部疾控局副巡视员张立,北京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副巡视员朱小皖,北京市糖尿病协会会长、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红丁教授,解放军306医院
期刊
糖耐量异常拉响糖尿病警报    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这个阶段很多人可检查出糖耐量损害,而糖耐量损害就是糖尿病的“前奏”。如果能及时检查并发现糖耐量异常,并通过药物和饮食进行积极干预,会将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出现糖耐量损害的患者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二是保持不变;第三种是完全恢复正常。国内的研究表明,糖耐量损害者若不治疗,约67.7%的患者可转变为
期刊
二甲双胍服用者谨防维生素B12缺乏    二甲双胍可影响维生素B12在肠道的吸收,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那么,究竟哪类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易发生该不良反应呢?  某中心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从检测维生素B12和HbA1c的人群中,先检出了155例二甲双胍治疗所致维生素B12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又选取了310例服用二甲双胍但未发生维生素B12缺乏的糖尿病患者,以这两组患者作为对照,进行了比较。  结
期刊
“医生,我总是感觉手脚发麻,特别冰凉,天气冷了感觉更明显,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么办?”最近,因为天气转凉,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此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认识一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吧。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高达60%~90%,甚至可累及全部糖尿病患者。通常在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及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的患者中更为常见。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周
期刊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某些疾病无法进餐或被禁止进餐,应给予他们高营养治疗,以维持基础的生命代谢。高营养素的供给方式包括静脉输注和肠内营养等。患者的血糖水平会随营养液的含糖量等因素而波动,此时,选用降糖药需要谨慎。    一.静脉输注营养液时胰岛素的用法:    1.分阶段输注含糖的营养液时。如何使用胰岛素?  当静脉输入含葡萄糖的液体时,需适量输入胰岛素。葡萄糖的输入要平缓,静脉输入的胰岛素以模拟机体自
期刊
我们都知道,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在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B细胞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降糖功能的不足,拼命要把血糖降下来,而长此以往就会使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分泌不出更多的胰岛素,所以我们说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而胰岛B细胞功能则是2型糖尿病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启动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历程,一旦胰岛B细胞代偿能力下降,2型糖尿病就会逐渐发生,但如果胰岛B细胞能保
期刊
今年年初,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促进脂肪堆积的因子:BMAL1蛋白。有趣的是。它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蛋白质的产量白天减少、夜晚增加。这为俗话“马无夜草不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约有60%~80%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为肥胖者。其中许多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食物在我的体内更容易转换成脂肪?做着同样辛苦的工作,为什么同事那么苗条而自己却这么胖?科学的新发现正在为
期刊
沈先生年过四旬,事业发展可谓一帆风顺。频繁的应酬令他身体“中部”崛起,挺起了肥硕的将军肚。平时稍许活动后,沈先生便感到气促、极易疲倦。更令他感到不安的是,如不及时进食,居然会产生心悸感,还会出现冒冷汗、头晕、手颤等现象。到医院一检查,空腹血糖高达18.6mmol/L,血压150/95mmHg,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严重超标。这一结果几乎让他当场晕厥,事后他只记住几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医学名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