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苦酸”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mnbmnbmnbm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在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B细胞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降糖功能的不足,拼命要把血糖降下来,而长此以往就会使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分泌不出更多的胰岛素,所以我们说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而胰岛B细胞功能则是2型糖尿病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启动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历程,一旦胰岛B细胞代偿能力下降,2型糖尿病就会逐渐发生,但如果胰岛B细胞能保持其代偿能力,2型糖尿病就不会发生。因此,保护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在2型糖尿病的防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从中医减少脂毒性的角度,谈一谈如何保护胰岛功能。
  近年来,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在高脂环境下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脂毒性可导致B细胞凋亡增加,同时脂毒性还可抑制B细胞增殖。因此,减少脂毒性对于保护B细胞功能十分重要,这就需要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减肥降脂。
  事实上,2型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大吃大喝、吸烟饮酒、紧张熬夜、多食少动的现代生活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糖尿病患者,其中最危险的因素就是肥胖。许多人已经认识到,肥胖确实与自身健康和生存息息相关。肥胖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危害并非始于糖尿病,而是始于确诊患糖尿病之前的几年或几十年,这种危险的最初征象包括了血脂异常。很多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脂肪肝和血脂异常才开始有所觉察。同时,还可能出现轻度的血压升高(临界高血压),此后,发现血糖也渐渐升高。先是餐后血糖升高,最后发展到餐后和空腹血糖都升高。
  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外在标志。只要肥胖存在,原有的糖尿病就会不断地恶化。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坚持节制饮食和坚持足够的运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许多肥胖患者觉得改变以往的饮食习惯难以接受,减少饮食量难以忍受,担心营养不良难以耐受,运动又难以坚持。在此方面中医药有一定的优势,可用“苦寒败胃”和“苦酸制甜”之法来减肥降糖。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大多食欲旺盛,中医属于胃火盛,“苦寒败胃”法应用苦寒败胃的食物和中药可以消除胃火,使胃肠动力减弱,患者食欲下降,因而饮食量减少,达到减肥目的;“苦酸制甜”法是用“苦味”和“酸味”的药物和饮食来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偏阳者,临床疗效更好。
  在自然界中:苦为甜的对立,酸为甜的中和。常用的酸味药有乌梅、五味子、石榴皮,有除热、敛阴、生津之效;常用的苦味药有黄连、黄芩、大黄,其性多寒凉,可用寒治热,以达平衡。黄连最苦,是治疗糖尿病的好药,其他如黄芩、黄柏、大黄、龙胆草、苦参等,都有很好的降糖作用。茶中的苦丁茶,蔬菜中的苦瓜,都能降糖。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善于吃“苦”。“苦酸制甜”法有利于肥胖患者减肥降糖。但怎么吃,吃多少,患者还应在医生具体指导下进行。
  (编辑/钟卉)
其他文献
在《糖尿病之友》创刊5周年之际,我这个受益无穷的读者衷心祝愿她越办越好。  我是在2001年查出患2型糖尿病的,空腹血糖为12.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6.5mmol/L。经过一个阶段的药物治疗,血糖仍未达标。由于我当时对糖尿病一无所知,再加上医生说像我这样体重达100公斤的人,每天只能吃250克主食,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我从报纸上得知有一本叫《糖尿病之友》的雜志对病友帮
期刊
降糖不是一“降”了事  1.唐阿姨一周后业复查,血液已经基本平稳。  2.唐阿姨发现血糖平稳了,向医生咨询是否可以停药。
期刊
妻子患糖尿病多年,因此我比较留意各种有关治疗糖尿病的信息。一日上网浏览,竟然有不少离奇的发现,有感兴趣者,只要能上网,不妨一试,相信您会有更多发现。    多重身份的“糖尿病专家”    用“百度”搜索tnbjk.net(即糖尿病健康),赫然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糖尿病研究治疗中心”的网页,里面介绍的两位权威专家,一位叫刘某,一位叫罗某,其中刘某是“原解放军医院内分泌专科主任,全国著名中医内分泌科
期刊
在欧洲,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很注重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重在“自我”,即患者要自觉地学习糖尿病知识,调整生活状态。在我国,目前尚没有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患者教育与管理体系,因此,患者的自我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而自我管理不是盲目的,我们总结出以下三点供病友们参考。  钻研新知识 对于一个患了糖尿病的人而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源:医生、病友、图书报刊、网络等,而每个信息源都不断地向患者传播各种知识。
期刊
“复胰洛维”的广告太离谱    两种药品不同名称、不同产地,成分疗效却一字不差,且都宣称能“根治糖尿病”。    网友投诉  近日,一位网友在“新报调查·网上投诉”上发帖:“我爸得了糖尿病,所以我有空就上网查找相关资讯。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复胰洛维’的相关报道。第二天我再次查看时,随便点了上面的专家名字,居然跳出另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泰生丸’的网页。一看内容,我傻眼了。两个药
期刊
为配合2006年第16届世界糖尿病日“关爱每一位糖尿病病友”的主题活动,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协会与《糖尿病之友》杂志社在北京地坛公园联合举办了大型科普互动活动——“第16届世界糖尿病日游园会”。  10月28日上午8:30,游园会现场举行了隆重的“关爱宣言”发布仪式,卫生部疾控局副巡视员张立,北京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副巡视员朱小皖,北京市糖尿病协会会长、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红丁教授,解放军306医院
期刊
糖耐量异常拉响糖尿病警报    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这个阶段很多人可检查出糖耐量损害,而糖耐量损害就是糖尿病的“前奏”。如果能及时检查并发现糖耐量异常,并通过药物和饮食进行积极干预,会将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出现糖耐量损害的患者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二是保持不变;第三种是完全恢复正常。国内的研究表明,糖耐量损害者若不治疗,约67.7%的患者可转变为
期刊
二甲双胍服用者谨防维生素B12缺乏    二甲双胍可影响维生素B12在肠道的吸收,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那么,究竟哪类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易发生该不良反应呢?  某中心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从检测维生素B12和HbA1c的人群中,先检出了155例二甲双胍治疗所致维生素B12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又选取了310例服用二甲双胍但未发生维生素B12缺乏的糖尿病患者,以这两组患者作为对照,进行了比较。  结
期刊
“医生,我总是感觉手脚发麻,特别冰凉,天气冷了感觉更明显,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么办?”最近,因为天气转凉,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此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认识一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吧。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高达60%~90%,甚至可累及全部糖尿病患者。通常在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及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的患者中更为常见。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周
期刊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某些疾病无法进餐或被禁止进餐,应给予他们高营养治疗,以维持基础的生命代谢。高营养素的供给方式包括静脉输注和肠内营养等。患者的血糖水平会随营养液的含糖量等因素而波动,此时,选用降糖药需要谨慎。    一.静脉输注营养液时胰岛素的用法:    1.分阶段输注含糖的营养液时。如何使用胰岛素?  当静脉输入含葡萄糖的液体时,需适量输入胰岛素。葡萄糖的输入要平缓,静脉输入的胰岛素以模拟机体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