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是“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的万物只要运动就会有节奏,一堂教学活动的课也有节奏可循。提倡教师在要有“精”、“气”、“神”,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情感的升腾和冲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传神的神态。而墨香飘逸的每一篇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篇篇的文章,更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在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与和谐统一,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振,才能使教学精彩灵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情感生成的相关原理,注重情感节奏的生成与把握。
  
  一、情感节奏之行云流水
  
  一堂课45分钟,单纯的传授知识容易造成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沉闷窒息。据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在机械性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稳定性最多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这样的课严重违背生态课堂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提倡趣味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5分钟的课堂十分紧凑,每一分钟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巧妙运用。首先是课堂导入,由于学生刚上课,一开始很难进入教学情境,用什么办法安定学生的心呢?我认为首选是音乐,罗马尼亚大音乐家文涅斯库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能够通过人的“耳闻”、“神听”感知于大脑,美好的旋律创造幽美的意境,使学生渐渐地被带入所学课文的情境之中。
  《绿》的作者朱自清像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调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醉人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对绿的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教学这一课时,为了唤起学生对梅雨潭的绿的想象和联想,我用绿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绿”,让学生闭上双眼,打开轻音乐《绿袖子》,轻松柔缓的音乐在学生的耳畔轻轻响起。看着学生渐渐进入了无尽的遐想之中,我知道,虽然绿不在他们眼前,但已经在他们的脑海里、心里烙下了美好的“绿”印。此时的学生已走进课文《绿》的情境之中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中巧妙地引入与课文内容契合的音乐,不仅是学生课间十分钟兴奋后的休息,教师更能抓住契机运用音乐行云流水般地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教育家斯卡特金说:“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地使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那么我们的成绩率就是全优的了。兴致勃勃的学习,不仅是孩子的幸福,而且是教师们的幸福。”所以说一堂课的导入宜在“静”中展开,舒舒缓缓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情感节奏之激情四射
  
  一池河水不可能一直波平浪静,微风徐徐吹来也会涌起阵阵涟漪,泛起微微的小浪。课堂亦如此,有舒缓也有激情。教学过程最忌平铺直叙、亦步亦趋,它应该有起有伏、高潮迭起。惟有如此,方能给人以错落有致的节奏美。人们常说“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心雕龙》也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渐入佳境的学生在慢慢地对课文内容有所学习之后,具有了深一层次的理解,各个感觉器官也会兴奋起来,思维的火花也即将迸发,属于“导演”身份的教师只要创设一个情境,提供一个平台,就能看到学生强烈的创造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下面是我在上泰格特的《窗》时的课堂实录,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魅力四射的激情时刻。
  师:现在大家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能不能告诉我你最想评价哪一个?是靠窗的?还是不靠窗的?最好能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小组交流一下。(学生讨论后交流)
  生:靠窗的病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这个病人乐于和别人分享快乐,很无私。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的无私?
  生:“这时,他开始为同伴描绘窗外所看到的一切……”还有下文中“栩栩如生的描绘”中,可见这个病人能描述美妙的景象,说明他很乐观。
  生:我评价不靠窗的病人,第9段的“纹丝不动——仍然盯着”这些词突出了不靠窗的病人缺乏同情心。
  师:大家找到这些词没有?你能不能把这几段读给我们听呢?按照你的理解读一读。
  师:刚才他有一句话读得很有感染力,大家听出来没有?
  生:“他凭什么……”
  师:对!他把语气读出来了,这时候大家感受到这个病人什么样的心理呢?
  生:妒忌。
  师:刚才他在文中发现了一个词——纹丝不动。
  师:你们从这个词中读到什么?
  生:冷漠无情!
  生:冷血!
  生:没有人性!
  生:见死不救!
  生:麻木不仁!
  师:大家还从文章中读出别的什么味道没有?
  生:文章写不靠窗的病人写得十分真实,通过他的想法和行为写出了人的弱点:自私和嫉妒心。文章最后的结果揭示了自私心和嫉妒心遭受的结果多么残忍!
  生:第6段描写了他一系列的想法,充分写出了不靠窗病人的心胸非常狭隘。
  师:好,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读)你看出这个病人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生:他最先是惭愧,后来变成妒忌,他巴不得那个病人早点死去。
  师:当妒忌的念头第一次冒出来,大家读“为什么偏偏是他?”这时他——
  生:惭愧。
  师:他拼命想控制这个不光彩的念头,可是没有控制住,念头变成什么?
  生:“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师:到最后面对病友的生命即将消逝,他还在想——
  生:“他凭什么占据窗口的位置。”
  师:上面这三句话,有区别吗?
  生:程度越来越加深了,显露出人性的弱点:贪婪、自私、妒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刻得到突破,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热烈的探讨中,这时的我也是眉角飞扬,倾情其中,或点头默许,或击掌赞扬,或手势会意,或疑惑再叙,语调亦是抑扬顿挫。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对知识的领悟力最好,师生的感情交汇也最融洽。
  课堂上流动着热烈的教师情、学生情和作品情,教师应怀着对语文和语文作品的深刻的领悟,怀着对学生的爱,用富含情感的教学方法,激动传神的表情,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引领学生感受、体验、领悟课文所富含的语言美、情感美、人性美。
  
  三、情感节奏之丝丝入扣
  
  一幅山水泼墨画,亦有“疏可走马”的空间空白;一首动人的乐曲,总有骤然“休止”的时间空白。课堂教学亦如此。短暂而适时的“空白”实际上是一种“合理的链接”、“内容的升华”,是师生情感节奏的“伏”。
  在兴奋地探讨课文重点难点之后,学生会有短暂的满足感,也会形成情感的倦怠期,可是课还没有结束,教师依然要“导演”,维系学生的情感交流。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在“冷”与“热”的交替中,教师能巧妙过渡到下一个相对平抑但能升华教学内容的环节。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只要教师的稍加点拨,即能“入境”,升华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学习黄飞《甜甜的泥土》这篇课文时,我们一起感受了文中妈妈对小亮无奈却深挚的爱,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亲,虽絮絮叨叨,但蕴含深深的父母之爱。《枣核》中华侨们以一颗小小的枣核寄托对祖国的思念,故土的眷恋,学生通过学习很自然地就会产生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培养了深厚的爱国情感,立下长大后要报效祖国的宏志。
  丝丝入扣的情感节奏渐趋平稳,深入人心的教育在情感上用心交流,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都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敢于竞争、感恩图报、善于合作的人生态度。
  一堂优秀的课需要有精美的语言、精当的引导和精密的整合,还必须有参差变化、抑扬顿挫、和谐流畅的情感节奏来调度教学节奏,这样才能使它像一首优美的乐章,使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能使人身心愉悦并获益匪浅。
其他文献
摘要: 受德国民间传说《浮士德》所启发,拜伦写成不朽的哥特式悲剧《曼弗雷德》。本文解析了这部诗剧中蕴涵的悲剧意义,主人公心理特征,以及此剧中表现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 《曼弗雷德》命运悖论    每个人总是在无形之中被命运之手所操纵,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贫民百姓,无论多么坚强的人,最终都敌不过这一力量。然而,悲剧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更加引人瞩目。拜伦的诗剧《曼弗雷德》正是描述了这样一种命运,表面上他胜
摘要: 要素主义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教育流派之一,它强调对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的继承和发扬。在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问题上,要素主义给人的印象就是倡导“教师中心观”。本文作者通过对要素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巴格莱的著作《教育与新人》的分析得出,巴格莱其实更倾向于“儿童中心观”,认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关键词: 巴格莱要素主义儿童中心观杜威    一、巴格莱的生平简介    威廉·钱德勒·巴
摘要: 在新课标推行的环境下,本文作者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联系教学实际,分析了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迅速转换角色,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师转换角色提高素质    当前,全国正全面地推广实施语文新课标准,在传统教育向现代新型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有关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各种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纷纷推出,令人目不暇接。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工
初进高中的学生有一个普遍的反映,就是高中物理难学。其实,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上。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成绩。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
摘要: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借助语调实现话语的涵义,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判断和评价。而英语语调是英语语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反映了说话者话语中的音高的高低和抑扬的变化。本文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例,探讨了口语语篇中英语语调的表意功能。  关键词: 英语语调 口语语篇 奥巴马就职演说 表意功能    一、引言    英语是世界上最受欢迎,也是应用最广的一门语言。其声调抑扬顿挫,音节轻重
摘要: 《新视野大学英语》是一系列根据社会对于英语学习者不断提高的要求而设计的教程。内容及板块都在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听、说、读、写、译这五大层面的均衡发展。由此对于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将以该教程的Section A 课文精讲部分为例,分析对综合方面培养较有助的讲解策略。  关键词: 课文讲解 大学生 英语综合素质 《新视野大学英语》 课文精讲策略    大学英语
摘要: 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实现语篇连贯起着重要作用。逻辑衔接是语篇衔接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国内外对逻辑衔接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韩礼德与哈桑将逻辑衔接关系分为四种:添加、转折、因果、时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逻辑联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以《嘉莉妹妹》及其两个中译本为语料来分析研究英汉逻辑衔接处理的方法,旨在更好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以及更好地运用连接手段,从而提高英汉翻译的
摘要: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感受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多姿、体验活动过程的艰辛、品尝活动成果的愉悦体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  关键词: “动”出兴趣“动”出成果“动”出成就感    苏教版教材在第三学段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一版块,旨在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潜能。教学时不能把它
摘 要:目前大多数中学生缺少课外阅读实践,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知识面窄,审美情趣不高,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课内延伸。以课本为立足点,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向课外延伸。二、课外延伸。向学生推荐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各种类型的优秀文章。最终提高学生品位,陶冶情操。  关键词:课外阅读 延伸 品位 提升    一、前言    宋代诗人陆游曾以毕生学诗体会训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摘要: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课堂导入时,教师要避免导入时间过长,偏离重点,生搬硬套的做法,而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巧妙地运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新课,才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所学知识,启发他们对有关话题的思考,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作铺垫。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课堂导入导入的误区导入的技巧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入恰当与否,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