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悖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348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受德国民间传说《浮士德》所启发,拜伦写成不朽的哥特式悲剧《曼弗雷德》。本文解析了这部诗剧中蕴涵的悲剧意义,主人公心理特征,以及此剧中表现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 《曼弗雷德》命运悖论
  
  每个人总是在无形之中被命运之手所操纵,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贫民百姓,无论多么坚强的人,最终都敌不过这一力量。然而,悲剧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更加引人瞩目。拜伦的诗剧《曼弗雷德》正是描述了这样一种命运,表面上他胜利了,然而还是逃不过劫数。
  在欧洲宗教改革末期,中世纪德国民间的传说——一名男子将灵魂出卖给魔鬼——渐渐与历史人物炼金术士、魔法师约翰·浮士德(约1488—1541)连在一起。这个故事在1587年首次出版,便立即从德文翻译为英文,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采用这一故事写成戏剧《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约1594,发表于1604)。浮士德博士用魔法招来魔鬼墨菲斯特菲勒斯,以身体与灵魂交换无尽的知识与力量。24年后,朋友发现浮士德的身体散成碎片,灵魂被引向地狱。在17世纪又出现了两个版本。在18、19世纪,浮士德主题在欧洲文学、音乐领域复兴。18世纪,一位无名荷兰剧作家(1731)、莱辛(1759)和保罗·魏德曼的戏剧(1775)均为理性时代的产物,最终促进歌德伟大剧作的形成。拜伦也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悲剧《曼弗雷德》,主人公是一位哥特式英雄。
  诗中贵族魔法师用魔法招来地、海、夜、山、风、星、空气七大精灵,寻求遗忘之术,但这远非它们能力所及。在被遣散之前,第七名精灵幻化成女人的形状——很可能为曼弗雷德的姐姐阿斯塔特,引起曼弗雷德心中唯一的对情感的留恋。他在瀑布前遇到阿尔卑斯女巫,寻求帮助去见死者,然而女巫却要求他从此屈尊服从,遭到他的拒绝。在阿尔卑斯山顶,他遇见命运三女神、复仇女神与阿瑞马那斯,以他们的魔力招来阿斯塔特的幻影,在他表明爱意与忏悔之后,幻影开口说话,却是预言他于第二日死亡。曼弗雷德回到城堡等死,僧侣劝其忏悔,皈依宗教,但曼弗雷德拒绝;两名地狱精灵来索取他的灵魂,也被他斥回:他的死仅仅是个人之死。
  各国历代都有重述故事的能手,然而《曼弗雷德》仍独树一帜,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故事取材于浮士德,却与其截然不同,没有出卖灵魂,没有享乐纵欲,没有惊心动魄,只有不断的折磨,对生活的厌倦,对自然、美无限的眷恋。曼弗雷德不向任何势力妥协,摒弃宗教,谢绝人世的帮助,否定一切强加在他身上的力量。
  悲剧通过让人面对困难的任务来唤醒人的价值感,给人以充分发挥生命力的余力,而在平庸敷衍的现实世界里,人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生命的紧张与命运的无奈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快感。曼弗雷德的所为非凡人所能及,仅是他提出的要求——遗忘——就可以在戏剧开头吸引读者的眼球,后来他加入诸神的队伍与幽魂交谈更是令人难以置信,最终他在死前都能斥退鬼神,实在让人佩服。然而他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之星。
  《曼弗雷德》一剧运用多种手法来达到这一悖论。
  首先,空间和时间的遥远性。在本剧中,曼弗雷德所处时代为中世纪,地点为雄伟的阿尔卑斯山上。中世纪离拜伦所处的十九世纪已有几百年了,在尘封的故事堆中挖出这么一个人物,对当时的观众,抑或是当代的观众都遥不可及。瑞士的阿尔卑斯虽然闻名遐迩,却也有人迹罕至之处,可以成为曼弗雷德寂静的家园。可是,曼弗雷德骨子里流着的却是高傲的浪漫主义诗人的血液,不是中世纪时期的贵族应有的叛逆性格。在理性之树、求知欲已然消退的时代,拜伦要求的已不是书本知识所能给的,而且,他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让曼弗雷德在忘记自己的罪与痛苦的同时,忘记他拥有的一切知识与法力。这对中世纪的人而言,甚至是当时的观众,都是绝对不能理解的。
  其次,人物与情节的非常性质。在本剧中,主人公只有一个,其他角色均为他而服务,剧中充满了他的独白、反思及其它的感慨。他是尊贵的伯爵,统管这一片领域,住在高高的城堡中。他的地位与能力在一般人之上,他身上有一股令神灵也畏惧的力量,不向任何人低头,不论是山间精灵,还是地狱魔王;拒绝来自宗教的诱惑,也拒绝融入现存的社会秩序。这样的一个人物,天生孤独,拥有极大的意志和力量,然而却无法忘记过去。而且这样的一个人连自杀也没能成功,先是莫名其妙的力量制住了他,然后被他所轻视的凡人制止。他爱上了亲人,却又造成她的死亡;他受着良心的折磨却又无能为力,不能忘却过往;爱人最终也没有明确说出是否已经原谅他或者是否还爱他;他与她见了一面,她却宣布了他的死期。他不愿向精灵屈服,可死后的身体还是沦为它们的所有物。他不愿听从任何外加的命令,却听从虚无的幽灵的命令,而且是毫无理由的,不知是什么灵异下达的命令。整个命运掌握在无形力量之手。但是,绝望并不会使这部戏剧成为悲剧,倒是持久而又无力的反抗使之然。最终他以死亡获得胜利,不入天地鬼神之间,仅仅作为一个人而死,实现灵魂的自由,虽然输掉了性命。
  最后,超自然的氛围。剧中弥漫着神怪的气息,纵是方寸之地却让我们见到各式人、神、精灵,让观众展开想象。除了追捕羚羊的猎人,其他均非凡人。曼弗雷德自己更是厉害,以凡人之身却能召唤精灵。各种精灵出现的场面,欲纵身坠崖却又不能自已,阿尔卑斯女巫与他面对面的谈话,与众神一起招来阿斯塔特,以及最后一幕死亡等虚构的场景,加上冰天雪地的背景,孤寂的高塔,哀怨的人生,这些碰撞使人心中多少生出一般无奈之感。冰封的险峰、悬崖,壮丽的瀑布更易于让人赞叹造物主的神奇和气概,随之而来的人类情感的迸发又不逊于自然之力,虽然仅仅是暗示的言词,可是隐含的痛苦却足以打倒主人公。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使人心中产生一种敬畏与惊奇的感觉,无谓的抗争在经久的威胁前就微不足道了。他有力量做任何事情,却总不能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无形的力量、低微世俗之人、神仙鬼怪之力都会限制他的行为,他实际无限小的地方就显示出来了,但是他还要与一切压迫势力作斗争。乱伦,自古被视为罪恶的行径,即使在当代,排除掉遗传学的因素,也不能为大众所接受。这一主题在剧中不可避免成为有争议的话题,而曼弗雷德却是义无反顾地执着于自己的爱情。爱人死了,他抱憾终身,动用一切力量只为再见一面。可是,众仙要求他服从时,他又吝啬自己的灵魂;最后在魔王都无力使“她”开口时,他却能让她说话,可是魅影还是没有回答问题。他的个人主义世界观达到了危险的边缘,又找不到出路,只好听从爱人的鬼魂之言,绝望而又固执地死去。
  无论如何,曼弗雷德有知觉时自始至终都是独立的,不向地狱天堂屈服,桀骜不驯,不会像浮士德那样凡庸与喋喋不休。泰纳曾言:“如果歌德是普遍性的诗人,那么拜伦便是个性诗人。”独立的精神主宰了主人公的个性世界,让主人公在永远无法胜出的斗争中坚持最后的底线。
  
  参考文献:
  [1]陈瘦竹,沈蔚德.论悲剧与喜剧.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鹤见祐辅著.陈秋帆译.拜伦传.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3]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叶利斯特拉托娃著.周其勋译.拜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6]郑传寅,黄蓓.欧洲戏剧文学史.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7]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8]Byron,Lord.“Manfred.”The Literary Gothic.14 July 2005.15 March 2006.http://www.litgothic.com/Texts/manfred.html.c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食品绿色物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以及分析当前食品供应链的组成及问题,提出发展食品绿色供应链,应树立绿色观念,构建绿色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引进先进技术和提高农民素质,促使农产品绿色物流中心的形成;筑牢食品流通安全防线,加强管理部门执法力度,在措施上,增强食品物流链的安全性。  关键词: 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对策    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个流的统一物流贯穿供应链的全过
摘要: 要习得一门外语,克服听力的难关是关键的一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选择适当的材料作为听力课堂的授课材料,以及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授课材料来指导学生的听力训练,是能否上好听力课的关键。本文主要就高职日语低年级阶段听力授课材料的选择及设计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 高职日语听力授课材料选择设计    一、高职日语听力教学现状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由于受到学习年限的限制,加上学生基本上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的《前方》是曹文轩的一篇“摄影散文”,它是一种新型文体,兼具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散文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可以不受影像的限制,展开联想。根据某一事物的图样或文字的描述,在我们头脑中会浮现出该事物的形象来,这就是再造想象。这种能力很需要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是我们教师要留意的。  我们在散文教学中
摘要: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历经数年,学生英语知识、技能应用能力较差,语言教学内容与专业严重脱节,语言教学与职业技能、场景联系不紧密,教材选择和编排内容单一,教师队伍的语言素养和专业知识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等仍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以行业需求为背景,从教学模式、教材选用、教学方式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融入不同职业、岗位技能要素,探索新的职场英语教学模式不失为培养复合性应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悄然变成了引导者、组织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不断继续和深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让学生对直观背景的体会这些方面注意较少。学生的很多数学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生字词的学习要求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字词教学出了两个误区:第一是字词教学在课堂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大多靠学生在预习中反复读写完成。如果上公开课,就在课件中设置一个“检查预习”的环节,不外乎让学生走过场似地读一读,也让听课者产生重基础的印象。其实字词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名存实亡,这样的教法无法收到夯实基础的效
摘要: 本文先界定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功能,然后重点阐述以民办高校为例的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功能,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原则和专业化。如何建设好青年教师队伍,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如果解决好这一问题,将极大地促进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民办高校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一、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
摘要: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发展的生命线,要保障高职院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需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此,需从质量策划、情况监控、检查实施、信息反馈四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 高职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职院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普遍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紧缺的情况,教学条件亟待改善,教学管理工作急需加强。同时,由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
作为《两纲》之一的生命教育观在我校的德育常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和体现。随着生命教育观的深入人心,以学科教学内容为依托的生命教育内容的渗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科教学资源价值,利用恰当的学科素材,开发潜在的素材性科学生命观教育资源,实践、探索学科教学中落实科学生命观教育的落实原则和落实方法,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
摘要: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的工作,千头万绪, 班主任的工作尤其琐碎繁多。本文认为,要做一个出色、成功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有“三心”,那就是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班主任不仅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还要创造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自主管理和谐相处家庭教育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