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教研组”为本,以“磨课”活动为主要形式,结合参加以“磨课”为载体的科学教研活动磨课经历,叙述了每一次磨课的预设与生成、反思与成长的过程,体验着教师教学研究的深层性——锻炼“磨课功夫”:通过磨课把学生“磨”得越来越“近”;通过磨课把学生“磨”得越来越“强”;通过磨课把学生“磨”得越来越“灵”。
  关键词:磨课;载体;成长
  “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
  ——题记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每个学校都很关注的问题,其中教师的专业培养与发展受到普遍的关注,如何快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又能引导其可持续地专业成长?“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提出,为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然而更多的学校是以各学科教师组成的学科教学研究组织,即教研组为基层组织。它是学校教师直接面对的、关系密切的专业组织。所以,以“教研组”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肥沃土壤。近年来,以“教研组”为本,以“磨课”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如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校的理科教研组活动也积极采用以“磨课”活动为主要形式,根据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主题,开展针对性的磨课活动。本文试图结合笔者参加以“磨课”为载体的科学教研活动经历,叙述了每一次磨课的预设与生成、反思与成长的过程,体验着教师教学研究的深层性——锻炼“磨课功夫”。磨课不因以“课”为本,而应该以“人”为本,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去粗取精,让磨课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磨课把学生“磨”得越来越“近”
  学生是个平凡的群体,他们已有的认知来自生活。我们的课堂应降低“门槛”,在平常的生活中切入、展开、提升,不要一开始就把问题抛得很高,让学生顿生惧感,而应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道路上、在亲切的生活情景中攀援高峰。一堂课,就是一次“上山”历程的回望,感受知识根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刻苦;一堂课,又是一次“下山”前程的展望,感受知识归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铭心。
  案例一:本校一位科学老师的磨课经历——《探索酸的性质》
  实践一:复习导入
  师问:大家还记不记得初一时学过物质的哪些化学性质?
  生:……
  实践二:实物引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了点小礼物。
  活动1(尝一下):四人为一小组,每人一块柠檬
  师问:品尝的感受如何?
  生:……
  活动2(喝一口):每人一杯雪碧
  师问:喝完有何感受?跟刚才一样吗?
  生:……
  显然,问题情境创设的改变源于教学目标的不同定位。科学探究中每一个要素的目标和整体的目标都是分层次的。原有教学设计重点关注的是怎样引导学生迅速提出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学生经历了“提出猜想”的过程。而改进设计所追求的教学目标更为丰富,教师在关注学生科学思考的同时,同样关注人文思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科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科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通过磨课把学生“磨”得越来越“强”
  学生是一个“思想者”。我们的课堂应体现“高度”,在思维锤炼中发生、加深、延伸。不要一直平平淡淡,让学生缺乏挑战,而应让学生在知识的磨难中,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一堂课就是一块“试金石”,试出思维的广度;一堂课又是一块“磨刀石”,磨出了思维的深度。
  案例二: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
  在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中,当学生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时,我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先让学生互评一下为什么实验结果的不一致?
  学生在运用实验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中,思维面临挑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通过教学,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三、通过磨课把学生“磨”得越来越“灵”
  学生像是省略号,善于想象,我们的课堂应追求“创新”,在探索研究中联想、猜测、创想,不要一开始就直截了当的,让学生缺少创造,而应让学生在知识的空白处、在思路的发散处思考。一堂课,就是一座“畅想屋”,天高任鸟飞;一堂课,又是一座“点子库”。
  案例三:关于密度的测量的教学
  实践一:讲授法
  师: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塑料块的体积?
  讲授:方法一:可采用“悬垂法”。
  方法二:可采用“针压法”。
  实践一中,我采用一贯的讲授法,虽然知识目标已经达成,但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是“填鸭“式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于是,我再次进行了实践。
  实践二:分组实验,合作交流
  师:我们在此之前已经学过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那么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塑料块的体积呢?接下去,我们来分组实验,先大胆的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
  在实践二的课堂中,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思考,方法构思独特,充分体现学生的求异思维,值得鼓励。
  教师离不开的人是学生,教师离不开的地是教室。教师的教与学就是在与学生的不断磨合、不断评价中适应学生的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磨课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打磨着课,一面磨炼着人。磨课的历程能成为师生获得个性解放的过程,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激情飞扬的创造过程。如果能做到这样,即使所磨出的课有许多的缺陷,那么,残缺,也是一种美。
  “磨”课,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马强.让教师伴随“磨课”成长[J].人民教育,2006(Z3):41-43.
  [2]雷树福.关于教师磨课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10).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作者单位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三中)
  ?誗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约有25%以上的课文设置了读写练习,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现象:一些教师或不加任何指导把它布置为课后作业,结果学生望题兴叹,束手无策;或在课堂稍作指导,但没有深思熟虑,也难以达到练习设计的目的,结果大多数学生不得要领。那么这一内容等于形同虚设。课后读写练习紧紧结合教材,使学生在刚学完课文后趁热打铁,有话可说,学生乐意去写,这是训练学生读写能力的最好契机,抓住契机有效指导更为
摘 要:以一节研讨课为例子,阐述了对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些许看法。立足于高效课堂的理念,实践“三环·三学”的教学模式,在45分钟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发挥其主动性,使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紧扣学生的学,使教更富有针对性、实效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效课堂;细节描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反馈  目前,初中生学习的科目多,每天的课程都
摘 要:通过班主任工作中两个真实案例的分析和研究,阐明了分析学生心理,运用恰当的心理疏导方法在处理学生问题、帮助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第一个案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发现其潜在的能力,然后运用成功教育理论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取得成功。在第二个案例中,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的方法,站在学生角度,耐心细致地和学生沟通,帮助其改正缺点。  关键词:成功教育;潜能;同理心  【案例一】
摘 要:科学有效的课堂参与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初中数学教学应该融入更多的课堂参与元素。  关键词:初中数学;参与式教学;课前准备;教学实施;课堂评价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参与式教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叫得十分响亮的热门话题之一。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和谐统一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
摘 要:以教学陆游《游山西村》为例,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想象、揣摩、思考、分析中领略古代诗词的音乐美、图画美、凝练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关键词:多角度;鉴赏;古代诗词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古代诗词提出的阶段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代诗词具有凝练的语言美、形象的图画美、浓郁的情感美、和谐的意境美、悦耳的音乐美
[摘 要]为了整合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以《米和厘米的认识》等内容为例展开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在不同操作中建立厘米的量感,在制作米尺中建立米的量感,在测量需求中建立分米的量感,在单位转化中建立毫米的量感。  [关键词]整合;学习资源;深度学习;长度单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25-02  为了让学生对
作品展示
期刊
离开情感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情感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教育。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我逐渐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知识的情感世界中快乐地遨游。要想教会学生知识,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与学生平等相处,融爱于教学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日常教学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它既是音乐教师的镇山之宝又是其立身之本。  一、专业技能  音乐专业技能是指俗称的“唱、弹、跳”。这是从事音乐教学的必备能力和基本前提。  1.歌唱——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也可称为第一技能。就一般情况而言,人们最先接触音乐就是从听唱歌和学唱歌开始的。所以在许多人的思想里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概念就是唱歌。事实
细节描写是作文中常见的一个名词,对细节描写的训练可以说是每一位初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重点。从让学生明白细节的重要性到教会学生写出精彩的细节,一般要贯穿初中的整整三年。在这期间,我认为分类细节训练是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学生学习借鉴的时候更明确。现在我就谈一谈自己在初三教学中对奋斗类作文细节描写升格的探索。  一、为什么要强调奋斗类作文细节描写  经过对中考作文题的类别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