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mit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高效课堂,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的“高效”课堂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二、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实施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關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如有位教师执教《三峡》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1、就你掌握的资料看,三峡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2、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3、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曲解开放,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
  四、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
  而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坚持学习,冷静思考,不断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高效。
其他文献
一、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应关注什么  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期刊
提起开放性考试,也许会令人想起开卷考试,提起开卷考试,也许会让人想起光明正大地翻书。在课程改革中,开放性考试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认同,但认识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一是认为开放性考试就是单纯的开卷考试,是让学生可以凭着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的考试。二是认为开放性考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上可以没有压力。三是认为开放性考试作用不大,主要的评价制度的地位应有动摇,可以不重视。其结果是,老师可能只是在形式上执行,实
期刊
摘要:《語文课程标准》首先凸现的是语文素养的培养问题。它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素养 人文精神 教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教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也随之成为了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核心,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将越
期刊
课后练习题是根据篇章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所设置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利用课后练习题,优化语文教学,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训练学生多种能力,真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下面我就以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谈谈在模式教学中是如何巧设课堂练习,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  一、阅读积累性练习题的设置。  语文文本就是最好的积累园地,
期刊
摘要: 由单一授课改为小组合作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教学论文培养探究精神 打造民主和谐的高效课堂  关键字: 创新意识 探究学习 民主和谐  新课程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不仅学到知识而且重视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创新精神能力。我觉得一堂好课必须落实好教学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同时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打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启发诱导研究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初中高效课堂已成为越来越多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高效课堂包含两个方面的高效:一是教的高效;二是学的高效,是教的高效和学的高效的有机统一。在此过程中,很多初中教师从自身做起,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初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使政治高效课堂不再只是设想,而成为现实。那么如何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呢?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效
期刊
在數学教学中,创造和谐愉快的教与学的互动环境,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教学互动是在师生平等的气氛中,师生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觉、主动、民主地探索新知、探讨新知、探究新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创造力得到开发,人格受到尊重,尊严得以体现,使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上闪光。“和谐愉快的教与学的互动环境”更能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对上课有兴趣往往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使学生对上课的内容有兴趣则要显得难些,而多媒体的引进正好可以起到这一方面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乏味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传递给学生,学生的求知欲望会不断高涨。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本身的需要,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情感体验的特殊性使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把
期刊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西师版第八册第十四课《田忌赛马》。  [教学流程]  [课前激趣]玩纸牌  出示两组牌,红心10、8 、4,草花9、7、3。上来的同学挑一种牌,同学先出,结果老师总以2比1获胜。由此得出:在战争中,在比赛中,有时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关键看弱的一方能否掌握主动权。  一、引入、揭示课题  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两次赛马”部分  (一)找出两
期刊
知识来源于生活,必然又要回归生活。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中,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也许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也许会觉得乏味; 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