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6例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普瑞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Hp根除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替普瑞酮治疗疗效显著,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替普瑞酮;慢性萎缩性胃炎;枸橼酸铋钾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胃黏膜疾病,该疾病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随着我国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发展,可能转变成胃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本研究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替普瑞酮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择取时间为2012年4月~2014年2月,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近期内均未服用受体拮抗剂、抗酸剂等对本次试验有影响的药物,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试验,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有严重重要器官病变患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排除对本次试验中所使用药物过敏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19~62岁,平均(40.2±3.3)岁,病程1~13年,平均(7.26±1.14)年。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0~62岁,平均(40.8±3.8)岁,病程1~14年,平均(7.88±1.98)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Hp呈阳性患者,均给予其泮托拉唑40mg,口服,1次/d,阿莫西林1.0g,口服,两次/d。对照组给予患者枸橼酸铋钾(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H20043059)治疗,每次110mg,3次/d,均在餐后服用,连续治疗半年。观察组:给予患者替普瑞酮[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H20093656]治疗,每次50mg,3次/d,均在餐后30min后服用,连续治疗半年。
  1.3观察指标
  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纳差、嗳气、胃痛等症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无症状为0分,症状较轻为1分,症状明显为2分,症状严重为3分。
  经过治疗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HP感染根除情况,检验HP是否根除可采取快速尿霉素试验及尿素呼气试验,当试验结果为阴性时,则表明Hp根除。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经过病理证实,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现象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病理证实胃黏膜腺体萎缩转为浅表,肠上皮化生转为轻度。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病理证实胃黏膜萎缩减轻,肠上皮减轻。无效:以上指标均未改善,甚至恶化。
  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p呈阳性患者分别为25例(75.76%)和24例(72.73%),x2=0.0792,P=0.7783;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转阴21例(84.00%),对照组患者转阴19例(79.17%),x2=0.2538,P=0.6144,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于消化内科的一种疾病,患者常伴有胃固有膜炎性细胞浸润及固有膜水肿,病情严重患者甚至出现灶性出血,慢性萎缩性胃炎还会导致患者腺体萎缩及减少,黏膜肠化生等症状。虽然胃黏膜会受到各种因素造成的损伤,但胃黏膜本身具有其独特的保护机制,它能够使胃黏膜在形态和功能保持完整。但是,当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受损时,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也会随之出现损伤。
  枸橼酸铋钾是一种传统铋剂,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它可在酸性胃液下选择性地与损伤的黏膜蛋白结合成为胶体沉淀,从而隔绝胃酸及其他各种因素对黏膜造成的侵袭,同时防止逆向扩散,形成一层保护膜,为损伤的黏膜愈合创造条件。替普瑞酮是一种萜烯类胃黏膜保护剂,它能够抵抗溃疡的侵袭,而且不会对胃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促进胃黏液的合成及分泌,改善胃黏膜血流,稳定胃黏膜的上皮细胞,从而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替普瑞酮虽然不能对幽门螺杆菌直接取得抗菌作用,但是由于其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幽门螺杆菌对患者胃黏膜的损害。与枸橼酸铋钾对比,替普瑞酮在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逆转病理状态中,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它能够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炎症减轻及消失,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中,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将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6.97%和78.79%,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症状积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为(3.04±1.37)分,对照组患者症状积分为(5.91±2.38)分,观察组患者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研究中还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p根除率进行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Hp根除率分别为84.00%和79.1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替普瑞酮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积分,而且可取得较高的Hp根除率。
  综上所述,替普瑞酮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126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心衰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1%,明显高于对照组68.3%(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
目的 研究血清BNP检测在急诊呼吸困难患者病因诊断和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因急诊呼吸困难我院治疗的12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心源性呼吸
进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莲藕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从防治效果和施用成本综合考虑,20亿PIB&#183;g~(-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450 m L&#183;hm~(-2)较好,药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的发生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心脏的起搏与传导。我们来用一个生活中较熟悉的例子,来理解心律失常的含义:在中国缺水地区的农村,有一种叫做"水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病死率占第3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4年第12期的封面图片选用了雾霾中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阅读完整本杂志后感慨颇多。对于不太熟悉北京的人来说,这张图中酷似不明飞行物(体)即未确认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升级,人们越来越青睐有保健功能的饮料,功能饮料似乎已经成为当前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饮品。功能饮料以便捷的方式提供健康和营养益处,因具有良好
目的探讨孕产妇信息管理系统对孕产检依从性影响及管理效能。方法我院2015年开始建立孕产妇信息管理系统,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2015年6~10
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柿子不但具有润肺、止血之功,还可以补虚、解酒、止咳,具有不错的营养价值,被誉为"最甜的金果子"。朋友圈有人发文称:柿子不能空腹吃,与
运动在人生各阶段对于保护骨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都是有效的手段。每日户外活动锻炼,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明显改善骨密度、骨矿含量及其骨骼的临床不适症状。踢毽子可使脚、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