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是指人类的进步与开化状态。政治文明,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从静态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形成的文明成果;从动态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化发展的具体进程。任何状态的政治文明都不是凭空而生的,都是对世界上政治文明的批判与继承,也就是说,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这种理性理解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阶级视角下的政治文明
任何一种政治文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有其性、历史、阶级等方面的局限,我们必须运用阶级的,以批判的眼光,历史的视觉,审视的态度去看待。
政治文明作为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阶级性是其本质属性。任何形态的政治,都是统治阶级主导的政治,政治文明体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统治形式,建立什么样的运作机制,倡导什么样的主导价值观念,构建何种政治制度,其宗旨都是为了使统治阶级的统治合法化、固定化。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几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不可避免地、严重地带着那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色彩。任何复杂的政治文明都可以通过阶级分析的方法予以剖析和说明,抹煞了政治文明的阶级性就等于舍弃了政治文明本身,使政治文明成为无法认识、难以说明的现象。因此,在和分析政治文明时,必须十分清楚地把握不同历史形态的政治文明之间最根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的阶级内容不同。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但是它和以往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奴隶社会政治文明、封建社会政治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的几种政治文明形态都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并为少数剥削阶级谋利益的,其阶级实质都是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也就总是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这样那样的政治野蛮和政治黑暗;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反映在政治上就必然要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也就从根本上否定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其阶级本质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大多数人的统治,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这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先进于以往社会政治文明的根本所在。
二、历史视角下的政治文明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社会迈入了政治社会,开始了政治文明的演进历史,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创造出相应的政治文明,而历史上的任何政治文明形态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其时代、历史、社会的局限。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明成果时,应当抛弃其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
就文明古国中国而言,古代中国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其中包括中华政治文明。如果从用人的标准来评判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的话,我们应总体上否定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封建性;但如果把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置于中国传统历史或传统的社会来考察的话,就会发现在传统社会所提供的现实基础上,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有了十分成熟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维持了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培养和发展了中华文明,也有效地限制了传统社会现实创造性的转换和发展的可能性。传统的政治文明特别是儒家的人治主义的政治文化根深蒂固,在现代社会中封建残余仍然存在(诸如宗族观念、家长制、任人唯亲、官本位、官商吏治、封建迷信等),这无疑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实践中,要努力肃清和抵制封建残余,并予以彻底否定和抛弃。
三、发展视角下的政治文明
首先,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世界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曾经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实不同政治文明之间是相互交流的,不同政治文明之间有相融的东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和创造离不开前人和他人积累的政治智慧、政治经验的参照和借鉴。就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理性而言,其本身很多原则、形式、方式都是共性的东西,诸如通过对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以协调和维持社会群体的内部关系。具体的如社会治理方式的人民主权、平等自由、保障人权等原则及其实现的形式如依法治国、民主选举、多数表决、议会监督等。这些都属于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积极成果,社会主义完全可以利用来为自己服务。
其次,充分发掘和吸收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带有积极意义的有益成果。古代中国可以说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先驱,因而要认真吸取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积极成果和文明智慧。诸如“民本”政治、政治文明的包容性和弥合性、历史悠久的文官制度、德法并治的治国方略、乡村自治、宗教宽容政策等,还如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优秀的治国理论和为官治政的文明和智慧。我们也应本着客观公正,批判吸收的态度进行,加以借鉴,从中获得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启迪。
再次,要正确看待政治文明发展的扬弃过程。任何政治文明都有其特定阶级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我们在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辩证地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就是说要做到对政治文明的批判中继承科学态度。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得不到成功。”同时,更要做到对政治文明优秀成果进行发展性、创造性的继承。因此,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阶级视角下的政治文明
任何一种政治文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有其性、历史、阶级等方面的局限,我们必须运用阶级的,以批判的眼光,历史的视觉,审视的态度去看待。
政治文明作为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阶级性是其本质属性。任何形态的政治,都是统治阶级主导的政治,政治文明体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统治形式,建立什么样的运作机制,倡导什么样的主导价值观念,构建何种政治制度,其宗旨都是为了使统治阶级的统治合法化、固定化。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几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不可避免地、严重地带着那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色彩。任何复杂的政治文明都可以通过阶级分析的方法予以剖析和说明,抹煞了政治文明的阶级性就等于舍弃了政治文明本身,使政治文明成为无法认识、难以说明的现象。因此,在和分析政治文明时,必须十分清楚地把握不同历史形态的政治文明之间最根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的阶级内容不同。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但是它和以往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奴隶社会政治文明、封建社会政治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的几种政治文明形态都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并为少数剥削阶级谋利益的,其阶级实质都是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也就总是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这样那样的政治野蛮和政治黑暗;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反映在政治上就必然要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也就从根本上否定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其阶级本质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大多数人的统治,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这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先进于以往社会政治文明的根本所在。
二、历史视角下的政治文明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类社会迈入了政治社会,开始了政治文明的演进历史,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创造出相应的政治文明,而历史上的任何政治文明形态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其时代、历史、社会的局限。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明成果时,应当抛弃其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
就文明古国中国而言,古代中国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其中包括中华政治文明。如果从用人的标准来评判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的话,我们应总体上否定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封建性;但如果把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置于中国传统历史或传统的社会来考察的话,就会发现在传统社会所提供的现实基础上,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有了十分成熟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维持了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培养和发展了中华文明,也有效地限制了传统社会现实创造性的转换和发展的可能性。传统的政治文明特别是儒家的人治主义的政治文化根深蒂固,在现代社会中封建残余仍然存在(诸如宗族观念、家长制、任人唯亲、官本位、官商吏治、封建迷信等),这无疑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实践中,要努力肃清和抵制封建残余,并予以彻底否定和抛弃。
三、发展视角下的政治文明
首先,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世界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曾经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实不同政治文明之间是相互交流的,不同政治文明之间有相融的东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和创造离不开前人和他人积累的政治智慧、政治经验的参照和借鉴。就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理性而言,其本身很多原则、形式、方式都是共性的东西,诸如通过对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以协调和维持社会群体的内部关系。具体的如社会治理方式的人民主权、平等自由、保障人权等原则及其实现的形式如依法治国、民主选举、多数表决、议会监督等。这些都属于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积极成果,社会主义完全可以利用来为自己服务。
其次,充分发掘和吸收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带有积极意义的有益成果。古代中国可以说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先驱,因而要认真吸取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积极成果和文明智慧。诸如“民本”政治、政治文明的包容性和弥合性、历史悠久的文官制度、德法并治的治国方略、乡村自治、宗教宽容政策等,还如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优秀的治国理论和为官治政的文明和智慧。我们也应本着客观公正,批判吸收的态度进行,加以借鉴,从中获得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启迪。
再次,要正确看待政治文明发展的扬弃过程。任何政治文明都有其特定阶级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我们在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辩证地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就是说要做到对政治文明的批判中继承科学态度。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得不到成功。”同时,更要做到对政治文明优秀成果进行发展性、创造性的继承。因此,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