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作者个性的展示,写作的角度更是作者个性视角的显现。记叙的角度多种多样,本文形象从“原生模拟”“颠倒乾坤”“虚实转化”“小大之变”“三段飞跃”“双线延展”六个方面进行阐释,企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记叙角度 学习 选取 个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而选取巧妙的记叙角度,将自己独特的感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动的文字。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行文要烙上自己的独特色彩,使写作的角度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一、原生模拟,心灵触动
  
  生活的真实面貌是最感人的,原滋原味的记叙也是最耐人寻味的。行文以白描的语言,纯客观地再现生活,会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我”之感。付君锋《打电话》写道:“看来他真的很糟糕,还没到目的地,身上的钱就花光了,工作又没有着落。我寻思怎么帮帮他。他对着话筒又说了起来:‘妈,我已经到了,今天早上就到了,已经住在厂里了。真的!您放心!没事的,您看我一到就给您打电话。工资?不低,一个月1500元呢!哎呀,别啰嗦了。我知道!我知道!路上累得很,我要洗澡去,洗完澡再好好睡上一觉。好了,长途电话费很贵,我挂了啊,妈!”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出的民工有多艰辛,我们无法想象,但“儿行千里母担忧”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目睹了这感人的一幕,以快镜头的手法剪辑播放,实是催人眼热。
  
  二、颠倒乾坤,悬念揭秘
  
   现实生活是按照时间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发展的,脉络分明,而写作却可以把正常的顺序颠倒过来,选取“倒金字塔”的方式,让人在“回眸”中品味作品的魅力,体验人生的真谛。蔡楠《生死回眸》写道:“夏夜闷热而漫长,杜君缠绕在父亲的膝上,听父亲讲侠女十三妹的故事,母亲给他扇着蚊子,听着听着,杜君睡着了。睡梦里,杜君越来越小。杜君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杜君满地乱爬,嗷嗷待哺。杜君随着母亲的一声泣血的阵痛,降落到这个世界。”文章由杜君的刑场被杀写起,到杜君出生结束,把杜君的一生逆向展开,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一个人的蜕变过程。行文的思辨色彩和反常手法,巧妙地为一个人的一生做了最好的诠释。
  
  三、虚实转化,亦真亦幻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也应该真实或者略带夸张地反映生活。用幽默、诙谐或讽刺的笔法去剖析现实,以“哈哈镜”的原理去解读社会,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给人一种刺激的感官享受。温文英《极品袜子》写道:“‘不在于有没有可能,而在于有没有必要。你想,如果3000元一双的极品袜子被人偷了,明天还不成全城的头号新闻?’‘可是谁会去偷呢?’‘蠢驴,没人去偷,要你们销售部干什么?’”为推销“极品袜子”,文章设计了多种“促销”方案,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虚假广告现象化入文中,令人在喷饭之余深思:是作品还是生活——假作真时真亦假。
  
  四、小大之变,内涵深刻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行文就要懂得“化大为小”或“小题大做”,在“大小”的转换中揭示生活的深刻哲理。霍中义《密码中的真情》写道:“在自助取款机上,她先输入母亲的生日,屏幕显示密码错误。再输入父亲的生日,还是显示错误。她急忙将卡抽出,心中焦虑:这张卡会用什么数字做密码呢?她再度把卡插入,下意识地输入自己的生日数字。这一次对了。”上大学的日常开销存款密码是母亲的生日,父母亲是让她记住亲情;在车祸中死亡的父母把家中所有存款都留给女儿,这时的取款密码却是自己的生日。“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浓浓的深情该怎样去报答呢?
  
  五、三段飞跃,镜头切换
  
  电影有“蒙太奇”手法,运用镜头的切换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文也可以借用这一手法,选取生活场景中的一些典型情节,以看似跳脱、实则关联的场景描写来谋篇构思。2005年福建卷满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写道:“那年我八岁,还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新颖、多变,极富想象力。周长长,面积小,人生阅历浅……那年我十八岁,已经被渐渐改造成规则的图形,只是棱角还在,不新颖也不规范,不多变也不稳定。周长不长,面积也不小……这年我二十八岁,已经被打磨成了一个圆了,我稳定,我周长短,我面积大。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了,我变得世故圆滑了。”考生以“八”“十八”“二十八”三个不相干的数字为题,选取了人生中的三个代表性的阶段,写出了自己的生命经历和情感体验。
  
  六、双线延展,求异同归
  
   传统小说写作多采用明暗线交替并行发展的结构,明线是故事发展的主体线索,而暗线则是故事发展的主题线索。双线延展,可使行文内涵丰富。日本作家多爱子《中了大奖》写道:“正在这时,又一声惊叫从妻子的床边传了过来。另一位警察翻开妻子的枕头时,发现了500万日元的一捆钱以及一张留给妻子的便条。”“围城”中的两封信将丈夫的行动和妻子对丈夫与婚姻的看法揭示出来,使文章在高潮之时戛然而止。本文围绕“大奖”,表面上写丈夫的想法和做法,实则是双线并行又融合,浑然一体。
  作者简介:杜海燕,河南省新蔡县第二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题型,一经问世,便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题型被大众接受而固定下来。随着话题作文弊端的显现,话题作文在提供宽松、开放、灵活的同时,也逐步加强了审题的要求,增添话题的限制性和思维的思辨性,以加强作文的限制。与此同时,考题也加强了与当下时代的联系,体现出时代的脉搏。  【关键词】考场作文 话题作文 自由 约束    自1998年开始,高考材料作文引入一种新的题型——话题作文,即
【摘 要】《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个很能引发思考的女性,她为自己的虚荣付出了十年艰苦生活的代价,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十年的物质苦难却带给她一生的精神幸福。  【关键词】自我 友情 爱情    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讲述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女子玛蒂尔德丢失一串借来的项链,利用十年时间偿还,直到最后才得知是假项链的故事。  对玛蒂尔德的各种评价很多,以批判她的虚荣心为主。但笔者却对文本有不同的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写作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地实施作文的研究性学习。本文详细陈述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作文充当开路先锋;阅读、体验课文,修改自己的作文;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升格作文;课外阅读作拓展延伸;撰写写作心得。  【关键词】作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阅读 写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以写促读、读以致“用”的“写作单
【摘 要】浙江省2007年高考作文题具有一定的限定性,但也极具开放性,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但选择的自由度恰恰又体现了作文题除了“形散”外,更有“神不散”的特征。考生写作时不同的选择也就体现了考生的认知水平、人生境界的不同,因而使评卷也有了明确的区分度。  【关键词】开放性;多样性;明确性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话题刚一揭晓,顿时议论如潮。乍看话题,竟不住冷汗顿生,直叹不好写。再粗看话题前面
【摘要】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实事求是。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需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实事求是 调查研究 治学态度 科学精神    1979年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同志分赴四川、福建两省,对中学生的语文状况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形成了两份调查报告:《从三百篇作文看当前中学生的语文水
摘 要:文章选取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和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教育学院为案例,采用文本分析和访谈法,对两个学院的学科评估举措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评估中,学位项目是学科评估工作的基本对象、认证制度是评估的核心路径。整体上,认证体系庞大而多元,首先是机构多样,各级各类第三方机构和学会组织是认证的实施主体;其次是标准多元,每个学位项目都有一套标准体系。这种模式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
【摘 要】本文以一次听课过程为契机,反思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智力,就必须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即以教师的“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关键词】创新教育 生本理念 智力潜能    这是一节校级公开课,执教的是一位青年教师,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整个教学过程严格按连云港市教研室规定的“三案六环节”进行。教师的语言优美准确而具有感染力,有动听的音乐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而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观念却方法各异,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本文对这一模式及操作过程进行了粗略的概括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学生主体 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
据加拿大薩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以下简称萨省)教育部官网2020年2月18日消息,萨省政府将提供600万加元的资金,以支持全省7所学校购置和安装15间可移动的教室;同时额外提供500万加元,用来支持教室维护和更新。这些资金将帮助学校解决基础设施的需求问题。除此之外,萨省教育部2019-2020年度预算中还包括用于可移动教室计划的450万加元资金。  可移动教室可以应对学校入学人数不
【摘 要】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到较多的约束。本文针对这种状况,提出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给学生的思维松绑,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思维 深刻性 灵活性 批判性    前年参加在华师举办的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时,听谭邦和教授讲到当今学生的思维受束缚,语文教师应负一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