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桥的多维“慢生活”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s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代御医徐大椿曾两次奉召赴京,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而他淡泊名利,始终隐居在七子山南麓画眉泉。此后,再提起画眉泉,大家都会想到名医徐大椿。
  名人选择偏隅一处,结庐于此,定有它的特别之处。画眉泉所在的张桥村位于吴中区越溪街道,这里风景宜人,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很多自然人文资源有待开发,在山水环抱间,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原生态的慢生活。
  ■ 山间,私藏一份原生态的美好
  “太湖三万六千顷,吴越山川一望中”,位于张桥村城皇山上的城皇山道院,则是原生态的典型,城皇山高不足海拔百米,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徐大椿也曾在这里为民行医。
  从七子山上的乾元寺往南眺望,即刻间,整个张桥村便映入眼帘。从地貌上看,张桥村宛若一张放大版的“太师椅”,其间还散落着各式各样的小“太师椅”,譬如牛角坞、松毛坞、陆墓山等小山坞。
  隐居山间的本质在于,寻觅原生态的山林野趣。正因为张桥村很多文化旅游资源还未开发,这里的风景也更为原生态。在张桥村北部环山一带,沿线文化遗踪众多,除了画眉泉、城皇山道观,还有洄溪草堂遗址、摩崖石刻等遗踪,它们无声地记录下属于张桥的那段历史。
  这些文化资源之所以没有被开发,是出于多方考量。张桥村党委书记陸华东介绍说:“由于森林防火要求,以及地理位置安全性,这些资源暂未对外开放。在村集体资金没有能力开发这些景点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保护好他们。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等待更有资质的第三方来与我们共同合作开发张桥的文化资源。”
  “跟吴中区其他已经完全开发的村子不同的是,张桥村后发蓄力,不紧不慢,与相邻的旺山村差异化发展,打造原生态、慢生活的养生张桥。”陆华东表示。
  ■ 乡村田园风光,养生加持
  早在几年前,张桥村就确定了发展战略:东部建造“张桥农业园”;南部拓展张桥月季花园,打造100亩“张桥粉黛园”,发展300亩旺山荡拓展培训项目;西部建设山西村民俗文化村落;中部转型升级,整合现有资源打造文创园,助推张桥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张桥村南堍,每到春天,大片月季花总是吸引着一大批人前来踏青。张桥月季园种植了150亩的月季花,一年四季免费对外开放。有山有水有田园,这一带区域发展日渐成熟,还入选了“国家青少年户外拓展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
  从2015年起,张桥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共分为四期,目前各项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内打造完成,村子整体面貌得到改造与提升。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张桥村还在北部环山一带,打造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将田园风光与特色一产相融合,带动环山沿线经济带的发展。
  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张桥村深挖特色一产发展,由一产带动三产融合发展。张桥的特色一产为中药,这与养生张桥的概念相契合。在北部环山一带,张桥村种植了100亩芍药,以及众多品种的中药,老百姓也能耳濡目染地认识更多的常规中草药。张桥村将中医药养身与文旅相结合,推广中医养生文化,发展静心养生路线。游客在体验乡村原貌风光的同时,还能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享受文化养生的心灵之旅。
  ■ 从“慢”字上下功夫,寻觅乡愁
  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为契机,张桥村积极发展农文旅产业。借助苏州文旅集团等资本投资意向,张桥村将在松毛坞打造画眉文化园,腾退原有的老旧工业园,增加特色文化氛围,吸引人们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张桥文化,享受原生态、慢生活。
  位于西部的山西村,是张桥村的自然村,在山坞内,位置相对独立,这里未来将打造成为民俗文化村落,打造“慢”与“静”的结合体。在民宿的打造中,融入当地文化,打造品质品味民宿。陆华东强调:“改造房子不是拆,是修和改。这是一代人的乡愁记忆,不能随意抹除。”
  2019年,张桥村相继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水美乡村、苏州市健康村等荣誉称号。陆华东呼吁更多的都市人来张桥村体验乡村休闲生活,他建议大家:“放慢脚步,欢迎大家到张桥来享受原生态慢生活。”
  要怎么去这私藏的村子呢,计划2020年开工建设的长江路南延工程,通过七子山山体隧道直通张桥村,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进古城区、高新区与越溪街道的距离。届时,这段穿山公路隧道将成为全国最长城市山体隧道,全长6.5公里。
其他文献
盛夏时节,我们来到太湖之滨的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在蓝天白云的耀眼映衬下,五层办公楼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大字以及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尤为显眼。这一切都在默默告诉我们,这里伫立着一座全国乃至全世界电器检测领域的技术高峰。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经过55年的发展,如今早已是国内电器检测机构的行业领跑者,先后获得“全国先进质检机构”、全国及省机械行业文明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AAA 级信用单位、中国
期刊
要談起点儿苏州什么,对自小苏州城里长大的人,竟也很模糊。在原则上,苏州人是不会退让的,保持着自有的底线。“碰到个赤佬了,”总这样暗自宽慰自己当触了霉头。但对生活追求,苏州人很任性,会花那么多功夫。苏州人也好胜,暗地使劲。在家温书温得起劲,到学校假装没温,考试成绩也是暗暗比。  看苏州才子车前子写苏州才子,捧腹之余又再次重温,苏州人百转千回的性情,是很“苏州”的。他说苏州才子:狗头上挠挠,猫头上抓抓
期刊
一座古村落,就是一种诗情画意。它们散落在东西山的太湖山水间,拼接成一幅幅素雅清丽的山水人文画卷。  拜特殊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所赐,东西山留下了众多建筑各具特色、民俗丰富多样的传统村落。这些年,吴中区一直保护性修复开发太湖古村落,对古村落中的各级文保单位、控保建筑进行修缮。民居、小巷、故居、宗祠、石板路、小桥、古井、流水、古树名木,街巷肌理仍在,小桥流水依旧,传统建筑里有衰败的断壁残垣,亦有修复好的
期刊
也许是一个文房摆件、一扇黛色镂空花窗、几丛疏密有致的竹枝都是设计师们的灵感缪斯。而这种灵感的创作,往往饱含着虚构的美。  “虚构”一词,最常见于小说,所有的小说都是立足于主观世界,扎根于现实生活中,而它所伸展的枝叶,却应大于一个作家的主观世界,高于一个作家所能耳闻目睹的现实生活。其实虚构就存在我们身边,在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息里。虚构是幻想,也是一种把握,一种超越理念束缚的把握。虚构又是人们认知事物的
期刊
“心中有山水,眼中有炊烟。手里有书卷,身边有佳人。屋舍一二,好友三四,在花香里隽逸自在,在书香里通透润泽。”有人说,这就是人生最好的状态。阅读是享受,更是快乐,尤其在书香味弥漫的苏州这座城市,这种快乐会翻倍。从历史到今天,读书肯定是苏州人标志性的生活方式,老苏州与那些杯盏交错、声色犬马的城市的不同,她总是随着日落而户户掩门,一个人,一盏灯,一杯茶,一本书。  如今,苏州人的读书空间日益个性丰富,不
期刊
苏州、苏州人,给人的第一印总是安静、文雅,带着有一种传统的美感,依旧保持着古老的城市格局和江南文化的典雅缩影。  有人说苏州人“封闭”。其实苏州人,只是秉持着千百年来守气养心的态度,在一茶一饭、一砖一瓦、一字一画、一针一线中享受生活的本真。  的确,相比于别的城市,苏州城和苏州人都颇为安静。但这种静,还只是表象的静。苏州人爱热闹但不爱噪杂,苏州人有想法但不爱争执。古城里没有喧闹,古城里只有一种对时
期刊
没有声音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  声音,能为整座城市带来鲜活生动的气息。  每周刘潇都会行走古城两次,每次4个小时,周三跟朋友一起行走,另外一天自己独自一人,丈量古城的脚步从2018年7月开始一直到现在,基本没停过。去年一年,刘潇在这座城里转了80多圈,且走且听这座城的风吟:  “我看见山塘街后段两边房子都画上了“拆”的圈圈,还把门窗用砖堵起来,我看见定慧寺巷路面被全部掀开,行人和电动车只能艰难地从
期刊
图书出版,我们也在行  日前,《言语密码》和《花间集》这两本由苏州中学园区校编著的特色图书,经《现代苏州》杂志的美女设计师们以出色的版面语言完美诠释后,在花开疫散时全部完稿,不日面世。  时至今日,《现代苏州》杂志联手古吴轩出版社,已经持续出版了《指尖传奇》《姑苏好时光》《一水一盘门》《一水一平江》《典范昆曲》等图书,已实现了从单一杂志出版向刊物采编出版、图书出版、文化衍生品出版、新媒体出版等全媒
期刊
7月10日,长江边的一场奠基仪式备受瞩目:苏宁环上海电商产业园项目在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作为江苏省重点项目,苏宁环上海电商产业园项目由世界500强企业苏宁易购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35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12亿元。据悉,立足于“票货同行”,此项目在建成投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将对太仓港区打造知名品牌总部集聚区,实现千亿物贸目标起到强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此次项目开工,是太
期刊
苏州究竟好在哪里?  每年开春,碧螺春都很受热捧,喝惯浓茶的人并不对碧螺春抱有太多好感,因为味道太过寡淡,不是心思细腻的人,真还品不出茶香里格外沾染了一股花果香气。  就像苏州的好,一眼望去,未免清寡,粉墙黛瓦,略显得冷淡疏离。但是你品,你细细品的时候,才知道,这寡淡里其实藏着很多风情,并不叫你一眼就能望穿。有一个朋友从法国留学回来,向我介绍过法国刺绣,那种结粒的绣法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打籽绣,在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