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取悦任何人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ong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小凌自幼双腿萎瘫,在一家印刷包装纸的福利厂工作,业余爱好文学书,常到我家来借。
   我有一天就对他说:“你怎么不立个大志向,发奋写作,也成个作家?”我自然举出了中外古今的一些例子,又借给他《三月风》,激励他登上“维纳斯星座”。
   当时他没说什么,过些天来还书,他告诉我:“我没有写作的天分,我就这样当个读者挺好。”临告别时更笑着说:“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上个星期天我在大街上看见了他。他骑着电动三轮车,后座上是也有残疾的妻子,搂着他们完全健康的小女儿,三个人脸颊都红喷喷的,说是刚从北京游乐园玩完回来。
   真的,他们全家都为自己高兴,那是人生中最打实最醇厚的快乐!为自己高兴吧!我为什么不完美?——别钻那牛角尖。
   要是别人问:你为什么不如何如何,那么,让我们都像小凌那样,坦然无愧地看待自己,珍爱、享受平凡而实在的人生!
   一个作家朋友得了个奖,却很不高兴。为什么?因为有人问:为什么只是个地区奖,而不是全国奖?如果他得了个全国奖,那么又可以问:为什么不是最高奖?如果是最高奖,那么又可以问:为什么国际上没有得奖?
   如果国际上得了奖,那么还可以问:为什么不是诺贝尔文学奖呢?他真的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仍然可以极为好奇地、激励他向上地、不间断地问他:怎么你得奖后反倒写得不那么多,而且,怎么写出的作品都不如以前的好,怎么也没有新的突破了呢?
   这样一路问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也许会有正面的例子,但我举不出来,我只知道美国海明威和日本川端康成都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后自杀身亡。也许其中的心理因素非常复杂,但一些评论家对海明威“江郎才尽”的讥讽,社会舆论对川端康成达到至美至丰境界的期盼以及高于富士山的压力,很可能是那诸多因素中相当重要的一种。
   不要为自己立下高不可及的标杆,更不要被别人往往确实是出于好心好意的刺激而陷入自卑自怨自责自苦的泥潭!
   开电梯的小倪有一天刚从发廊理完发来上班,楼梯里乘电梯的人們说她这下更像电视里出现过的某位歌星了。说一次也罢。后来有的人出于好心,出于善意,往往也是出于无聊,没话找话,更有出于起哄的,便不断地用这类话来激小倪,比如“你为什么就不去试试,也当个歌星,也上上电视呀?”“你为什么就甘心窝在这个小笼子里呀;你这么好的相貌这么活泼的性格,为什么不起码当个广告模特儿呀……”
   有一天,众人正在电梯里哄着,小倪就高声宣布说:“你们说的那位,顶多算个三流歌星,我可是个一流的电梯工!不是我像她,是她长得像我!”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小倪在为自己高兴,为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平凡,为自己适得其所、不为他人左右而高兴。
   是的,要为自己高兴。你自己最适合于你。你的相貌为你所独有,你的身体状况即使不佳、即使有残,也无碍你内心的自尊与自爱,因为你在诚实地生活,在认真地工作,在挣得你应有的一份,在享受社会应为你提供的那一份快乐。
   你每天晚上问心无愧地安睡,你每天清晨兴致勃勃地迎接又一个平凡而充实的日子……是的,你不一定要成为维纳斯,不一定要升为星座,但你可以尽情欣赏“维纳斯星座”。你不一定要出现在电视上,但你在生活中完全可以拥有比那更多的乐趣。
   争取不凡诚然可敬可佩,然而甘于结结实实的平凡,如小凌,如小倪,则更可爱可羡……
   这个世界很大,机会确实很多。然而这个世界也很小,机遇又极为难得,我们应在奋力进取与适可而止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我们要懂得这个世界不单是为不平凡的人而存在的,恰恰相反,这个世界是为平凡的人而存活。
   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的努力奋进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能够如现在这样也真是挺不错。
   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不为自己设置徒添烦恼的标杆,更不受他人那出于好意而设置的缥缈标杆而蛊惑。
   为你自己高兴,为你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
  选自“北京文艺网”
其他文献
我至今也还没有书斋,尽管我有自己的房子。那年我离休,在北京郊区买到这所一百八十平米房子的时候,很是“风光”,被学生赞为“和国际接轨”。当时我想,好不容易“倾其所有”有了这样宽绰的房子,我一定要好好享受这从来未有的空间。为此,我买了若干石雕,阿波罗,大卫,维纳斯等等,我特意在阁楼安排了优雅的咖啡座,朋友来了,款待喝一杯热咖啡。当日我扬言:不让书进屋!那时我的想法有点简单,甚至有点犯傻,文人吧,能离开
“毕加索有什么好?他为什么这样画?”这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西方的错位,和西方的时差。错位,时差,是我们认知西方的一个常态,也是一个困境。不能说困境全是负面作用,因为机会跟着来了:民国可怜,没有西方展览;共和国初期,苏联画展可以来,刚来;1964年左右,中苏又闹翻了……为什么我把讲题叫做“机会与困境”,因为机会来了,但机會提醒了我们的困境。话说回来,西方大部分民众也不懂毕加索,在他
在我刚刚走上社会的那阵子,最为流行的东西是围棋。远的不说,就在我们那一排单身汉的宿舍里头,每一间宿舍都有自己的围棋盘。两三个人,或三四个人,也许正说着话呢,也许正吃着饭呢,其中的一个拿起一颗黑子,“啪”的一下,一盘棋就算开始了。高手的对弈大部分在夜间。在我的记忆里,高手的对弈通常都很枯寂,两个人,一言不发,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下出一手棋。他们的对弈很少有人看,即使有人看了,那也是观棋不语的。但大部分
军人爱武装。武装就是一体化,一排队伍踢正步,一个人脚跛一点,或是外八字什么的,就特难看。俗人爱化妆。化妆就要异彩纷呈,就要千姿百态,人们有多少种心思,世上就出多少种美丽。古人是很重视化妆的,朱门大户有梳妆楼,殷实人家有梳妆台,便是平头百姓,女儿出阁的陪送必少不了一个梳头匣子。我很小的时候见过梳头匣子,大小有两块砖那么厚重,外观的颜色多为朱红,正面点缀着些吉祥画,里边分布着几个小抽屉,备放着简单的日
大概凡是一个诗人,必是一个沉浸于恋爱中者。只要把“诗人”二字的头衔加在这个人的姓名上,这个人至少有一页半页的情史,多的也许可以写几大本。这也难怪!因为诗歌的职责,就是写情,情歌居诗歌中的重要部分,所以“诗人就是情人”,这句话已是千真万确的了。东坡既然是个诗人,是个著名的诗人,那么,在他的全段生活史中,至少有若干节是“恋爱生活”。不过,东坡的恋爱生活,和李义山、元微之、杜牧之等人的恋爱生活,完全不同
有一次: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可是,我们知道,就在这同一章中,孔子曾经对子贡说过,他有一个“道”一以贯之,而这一以贯之的道,曾子曾经明确解释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论语·里仁》)“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你所不愿遭遇到的,千万别强加给别人。“忠”呢,是“恕”的积极的一面:你想要的,也要帮助别人达
李白和王昌龄是好哥们,两人从年轻时结识,性格相似,才华相当,不免惺惺相惜。据张起考证,开元十四年,李白从宜昌北上,经南阳,在高凤石门山初识王昌龄。那时王昌龄在嵩山隐居学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王昌龄劝李白:留下吧,咱们一起修道,准备科举。李白要继续追求他的“诗和远方”,没留下。一年后,王昌龄考中了进士,成为公务员,在京城做了校书郎。三年以后,李白第一次进京城长安广泛交友,寻找出头露面的机会。聚会、喝
中国古代历史上,每逢遇到关键大事时,当局者也就常面臨一个重大抉择:如何选择“上中下三策”?尤其是叫多少读史者唏嘘的是,每每此时,那些满腹经纶的谋士们,就会脑洞大开,送上思维缜密的“上中下谋略”,其中的“上策”,更往往直叫人拍案叫绝,看上去无比完美的方案,足以让吃瓜群众们生出各种美好畅想。但也往往就在此时,面对“上中下抉择”的当局者——那些“主公”“君王”们,往往大手一挥:不选。肉眼可见的“最优上策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德国,一个六岁的孩子海因里希听说他的好朋友大卫一家要去“玩具岛”旅行,他不顾母亲的反对,决心瞒着母亲偷偷地跟这一家犹太邻居一起前往。这天早晨,母亲发现儿子不在房间,赶紧追出去寻找。她一路打听,一直追到火车站。两位纳粹军官在了解情况后带她来到即将出发的列车前。3号车厢的门打开了,母亲叫着“海因里希”的名字,但是,在挤满了犹太人的车厢里并没有她的儿子海因里希,只有邻居西尔伯斯坦夫妇
夜读由于旅居的客房空调声音太大,又是一台半残废的空调,发出的声音忽紧忽慢,骤停骤起,闹得人无法安眠。再加上外面的雨势越来越大,客房里忽焉潮湿得很,躺在榻上的旅客者我,极不舒服,胃也跟着难受起来。既然不能入睡,便打开灯,起身去烧一壶热水,吞下一片胃药,再半躺在床上读介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介川君终究是个文士,难免率性,其中对旧中国一鳞半爪的认识与偏见一文中,就有敷衍之嫌,实是让人遗憾。不过,通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