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批注式阅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看报离不开阅读,学习语文更离不开阅读,阅读将伴随着人的一生。但是怎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从三年级开始,教材的编排明显地昭示了一种导向,那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意识的极力倡导与鼓励,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的“学本”。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文章的空白处,随时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评价写下来,这种方法能大大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这种学习方法也就是写批注。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批注的要求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应主要采用“批划”的形式,如划下好词、好句。这是积累性的批注。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要求学生“批写”,即写下某段的内容,某个句子的意思等,达到对文本表层意思的理解。这是理解性的批注。高年级的学生分析、领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采用“批解”的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文本情感的感受、写法的体会写下来。这是对文本深层的分析性的批注。“批注”时应注意,要求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还要运用一些自己能看明白的符号,加以區分。
  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批注呢?
  一、引导学生认识“批注”的好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主动作批注的前提是喜欢做批注。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批注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当学生深刻领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后,他们对批注的热情也就更加高涨。
  二、逐步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应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相对来说,符号批注是常规性批注,学生使用几次后,基本上能掌握方法。而文字批注因为是因文而异,在指导学习文字批注时应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教给方法
  对文章用得准确、精彩的字、词、句进行圈、杠、点、画是进行批注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教学生批注的起初阶段,我们让学生先掌握这种批注方法。通过动笔圈画留下自己分析、思考、疑惑的痕迹,这样,信息更容易留存在记忆里。要注意的是,符号的运用,不要过于复杂或随意,相对固定的一套符号要了然于心,便于自己的学习、理解和运用。
  每次读一篇文章,我就习惯于让学生这样做:第一:快速浏览文章,划出不懂的地方,在旁边打个小问号,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和难理解的词语,给每一自然段标出序号;第二: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准确读音和含义,翻阅相关的资料,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记在文章留白处;第三,用曲线画出文中优美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等,并在句子旁边标注出来。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点拨指导
  一篇文章可感可知、可圈可点的地方可谓是千人千面,不一而同,对于具有良好的批注习惯和能力的读者那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事情。但这对于初学批注的学生来说则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对写批注有谱可靠,有章可循,教给学生阅读批注时一些思考的方向是很有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可以教学生从下几个角度去写批注:
  写感想 如果学生用心读了一篇文章,一定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想法,这是个人独立思考所得,是个人的自身感受,是自己的东西,也是读书笔记中最有价值的。这种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坚持这样读下去,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写联想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这种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的做法又何尝而不为呢?
  写疑惑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给文章批注,就是记录当时自己读书的体会。习惯养成之后,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读书兴趣就越浓,读书就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了。
  写写法 结构安排、行文线索、前后照应等方面的可借鉴之处,皆可做为思考对象。如《献你一束花》一文,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插叙部分旁边写出了这样的批注:“这部分插叙写出了女运动员两年前回国时受到热烈迎接的情景,与这次失败而归的冷清、失落作出了强烈的对比。”这是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一种学习和领悟。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迁移运用
  批注利于学生阅读,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好处是很多的。但要想让学生养成作批注的习惯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学生作批注大多是停留在课堂之中,就像鲜花离开了花盆就会枯萎一样,一但离开课堂学生就很少作批注了。因此,要想真正使学生在批注中受益,必须使学生从心里爱上批注,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作批注,给自己的习作作批注。通过定期交流,使批注逐步成为学生阅读时的习惯。
  批注式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有利于形成他们的阅读个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因此,让学生爱上批注式阅读 教师的职责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如何尊重学生差异,如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便于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经历失败后成功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让学校生活成为学生整个人生美好的回忆的巨大宝库。而这些就需要老师用因材施教来引导。  【关键词】大课堂 因材施教 个性特质    我在这里狭义的把“因材施教”仅仅限定在语文课堂这个范畴内,我想探讨的话题也就
【摘 要】本文以江苏省人教版新教材《万有引力与航天》这章内容为依据,以书中的一句话为引导,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解读新教材的本章内容。  【关键词】新教材 万有引力与航天 马克·吐温    在教学过程中,当我看到“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的时候,顿时在我脑海中就浮现出新教材在《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的内容,我不由得感叹起来:新教材确实是新教材!  教材中的第
曾经,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有人想象,有一天能像鹰一样地翱翔,于是天上便有了飞机;曾经,面对深不可测的大海,有人想象,有一天人也能像鱼儿一样潜入海底,于是便有了潜水艇……是啊,世界上任何一样发明无一不是从最初的、第一个人的怪诞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想象中创造出来的,想象正是一切创造的基础。  但是,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今天面对正被证实是成功的发明深表钦敬的时候;当我们面对许多曾经是那样不可思议的创造而习以为
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值得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条件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与教研组的教师一起做了相关的探讨和尝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好第一
务川作为全国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的两个自治县之一和仡佬民族聚居的中心,建县1400多年,具有独特的仡佬文化资源,享有“丹砂古县、仡佬之源”的美誉。仡佬族是云贵高原的土著居民,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开荒鼻祖之一,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密切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务川仡佬族传统文化正日渐消亡。因此,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而婚姻习俗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美育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寓教于乐的愉悦性,然而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乐趣横生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呢?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独特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利用
【摘 要】本文从传统英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对比中,找出各自优缺点,提出一些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合理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像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等优越性,使其在学校教育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对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巨
21世纪我们跨进了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多媒体技术也被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活力。它强大的功能,通过声、光、电、音、音频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教学,这是传统教育教学手段所“望尘莫及”的。它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应用与实际教学还存在着不太和谐的因素,我们应该坚持扬长避短,用
【摘 要】二年级(上册)第88~8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各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2.学生初步建立1时、1分的长短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认识时分 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引导学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和谐,课堂教学也同样需要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开展教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实施课堂教学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