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文化渗透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5758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即人们通过语言进行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等。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及长期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往往会给各自的语言赋予不同的含义。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谈到“语法、词典之类的参考书对译者来说都没有多大用处,只有上下文包括最广泛的语言——文化背景,才能说明含义”。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形式,而且也要学习它的文化内涵,即文化中的语言和语言中的文化。
  外语教学应注重文化渗透,不能单纯地进行语言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障碍。
  一、词汇教学与文化渗透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且最能体现时代和社会变化的一个要素,它能生动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1.词汇的概念意义与民族文化观念内涵。文化观念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共同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意识形态,是该民族文化的表现之一。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观念在词汇上也略窥一斑。
  在一系列表示亲属关系的词汇中,如汉语词汇中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夫等在英语中则用“uncle”一词来表示;“aunt”一词代表汉语词汇伯母、婶婶、舅妈、姨妈、姑姑;“cousin”一词与其相对应的汉语称呼有“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妹等。从这些词汇反映出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有不同的家庭观念,英国人的亲属观念比较淡薄,亲属称谓既贫乏又松散,甚至男女不分、长幼不分,而汉语文化中家族观念非常强,血缘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有关亲属关系的称谓词非常多而且复杂。英语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词汇时,要把这种文化的不同告诉他们,这样学生们记单词会更加容易。
  2.词汇的内涵意义与民族文化观念内涵。一词在汉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是“老的”、“年龄大的”。在中国我们称呼高龄的老先生、老寿星时,时常在他们的姓氏前加个“老”字以示尊敬。在称呼比自己大、关系比较亲近的邻居、同事时,常在其姓氏前加个“老”字以示关系亲密。另外,“老”在汉语中还暗含“有经验”、“有能力”,如“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还是老的辣”等。但英语文化中则没有用表示尊敬的用法。相反,与“traditional守旧的”、“senile 衰老的”、“useless 无用的”等紧密联系。因此,年纪大的英美人对非常敏感,如果称呼“Mr smith” 为“old Mr smith”这将被视为极不礼貌、不得体的称呼。
  在汉语中,“狗”含有贬义的意思,如:“走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但在英语文化中“dog”则被视为人的好朋友,甚至把它当作家庭成员对待。一位美国人给朋友的信中结尾这样写“the family , including the mad dog, are well”。因此,对于英美人来说,他们很难理解 “走狗”为什么在汉语中是贬义词。所以,在日常的词汇教学当中,老师应重视文化差异的渗透,使学生能正确、恰当地运用词汇。
  二、英语习惯用语、谚语与文化渗透
  英语习惯用语、谚语与英国传统文化密切联系,如果我们只注重习惯用语的操练而忽视了它形成的文化背景,则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误,使我们长期学的英语知识只适合做考试题,而在实践中则不能恰当运用。
  我们的学生常对老师说:“Good morning , teacher”, 而很少说“Good morning, Mr/Miss……;与外籍人士打招呼时甚至也不会用一句最简单不过的“Hello”,而对“where are you going?”和 “what are you doing?”这样的问话情有独钟。而这种问话方式恰恰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是极不得体的,容易让英美人产生误解,认为你在打探他人的隐私。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青年住在一位当地人家中,主人问他“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他按照中国人的方式回答:“No, thank you”,结果主人信以为真,没为他准备饭菜,他只好饿了一夜。按英语习惯,此时不必客气,应照实际情况回答。难怪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英美人抱怨说中国人不坦率。
  在英语文化中,赞美别人和接受赞美都很平常。如人们在接受赞美时,只用“Thank you”来应答。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倾向于赞同别人的看法,然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保持谦虚,把谦虚作为传统美德。因此,面对赞美时,中国人往往会说“Not really”“Not good”等,这会使英美人不解,从而出现交流障碍。
  在英语成语、谚语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例如:“strong as a horse”与之对应的汉语则是“气壮如牛”。在西方国家,马是负重的牲畜,而牛则为人类提供牛奶和牛肉,因此用马来形容人的强壮就不难理解了。
  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海,船是其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由“ship”構成的英语谚语也非常多,如:“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船沉鼠要逃),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谚语则是 “树倒猢狲散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漏沉大船),与之对应的汉语谚语则是“蝼蚁之穴能溃千里之堤”。类似的谚语非常多,它反映了语言与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从而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形式。
  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是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两者相辅相成。文化渗透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从而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掌握。这也对我们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经常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掌握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顾曰国.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医专学生的必修科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医专学生的英语素质。传统的医专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导致了医专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英语教学的目的得不到实现。因此,文章主要通过创新医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医专学生 创新模式 课堂教学  自我国推行教育改革以来,将素质教育作为中心,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指出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
【摘要】鉴于人称代词在自然语言中的重要性,语言学界对人称代词的研究向来十分重视,人称代词成为各语言学流派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原生英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原生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英汉语人称代词的系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英语和汉语具有不同的衔接方式,以实现行文的流畅与连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英汉语句法及人称代词使用频率的差异,适当增加人称代词的使用,从而使英语习作更加连贯
‘金冠酥’是从‘砀山酥’自然芽变选育而成的大果型梨新品种。果实近似短卵圆形,下粗上细,平均纵径8.85 cm、横径9.11 cm,果形指数0.97。平均单果重360 g,大小较整齐。采收
【摘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它是学习和工作的潜在动力。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培养是优化非智力因素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兴趣培养 职业教育 教材 教法 学法  不断变化的时代需要老师创新,也赋予我们教师新的职责,我们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
【摘要】Disappearance 这部小说是由圭亚那驻华大使所著,中文版本《消散》更是广受欢迎。本文选取了词语以及语句为研究样本,简要分析了其翻译策略,即归化和异化相互渗透、融入,以及创新性的翻译,使译本《消散》成功再现了原著的意蕴同时,又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为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极大贡献。  【关键词】《消散》 归化 异化 翻译策略  一、引言  《消散》是首部被译成中文的圭亚那小说,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和核心,词汇的教学一直是困扰老师与学生的一大问题。随着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词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词汇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面对浩如烟海的英语词汇,我们的学生常常感到身心疲惫,而效果并不明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词汇学习上,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的学生就因为词汇这一关就永远被关在了大学的门外,因为没有一定量的词汇,提高英语就只
【摘要】当下,青少年的英语阅读成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也取决于英语阅读动机。英语阅读动机的种类和强弱之间关系到青少年开展英语阅读活动的时间,也决定着英语阅读成绩的高低。不同青少年,由于外部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英语阅读动机,而这些动机的存在决定着英语阅读质量的高低。由此对青少年的英语阅读动机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规划青少年英语英语阅读动机的发展方向,帮助青少年提高英语阅
《将仲子》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主要讲述了一位女子劝说情郎不要翻越墙头相会,以免自己招致父兄责骂,邻里闲话。全诗由女主人公内心独白式的情语构成。虽从字面上只见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惧,但诗行中却历历可见“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试图逾里、逾墙、逾园来会的鲁莽,那被劝止引发的不快,以及女主人公唯恐惊动自己的父母、兄弟、邻居而产生的既爱又怕、既惊又惧的情态,俱可于诗中得之。我国古代诗论,特别推重
【摘要】英语写作是单招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单招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目前的单招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影响英语写作的因素。而国外所研究的过程教学法却备受推崇。为此,笔者就过程教学法在单招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过程教学法 单招学生 英语写作  单招英语写作课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通过英语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近年来,单招
【摘要】无论在什么语言中,句子的各种成分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来排列的。本文所探讨的“语序”,指的是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即句子里面分句间的先后排列词序。探索和揭示英汉语序的异同规律,将有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笔者以英汉语序为切入点,探索并实例论证不同语序原则指导下的英汉语序调整。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语序的三对重要概念,掌握语序的普遍规律的同时认识语序的灵活多变。其次,选取了制约英汉语序的四个原则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