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中考“大变脸”部分科目可选考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新中考改革方案。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中考科目将分为必考与选考科目,学生较为擅长的科目可以“加大”考分权重。此次改革,对考试科目和分值均有比较大的调整。
  根据改革方案,中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四门必考科目,以及在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等五门中选考三门科目。其中生物(化学)为一个科目,综合了两个学科的考试内容。
  如何让考生突出自己的长处?这体现在中考分数构成上,学生较为擅长的科目成绩比重较大。中考总分为580分,其中必考科目“语、数、外”每个科目的试卷总分值均为100分,体育为40分。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即: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
  此外,方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并对选考科目进行了要求。方案规定,选考科目中必须包括物理、生物(化学)中至少1门。此外,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门考试科目,都包含10分开放性科学实践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分数。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是北京近年来推出的一项课外活动计划,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跨校选课。
其他文献
期刊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媒介。对语文教师而言,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引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口语规范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所以教师教学时必
在春季,有很多养奶牛户把马铃薯的外皮、幼芽等饲喂给奶牛,想以此补充春季奶牛青绿饲料的不足。由于处理方法不当,多引起饲喂后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事件。1 病因在马铃薯的外皮和幼
期刊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增加其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文仅就利用现代
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也是人类了解自己历史的工具。作为世界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汉语言,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根基,是一种文化底蕴异常深厚的语言,稳定性强,变化较少。新时期,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正严重冲击现代汉语言,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小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近些年,不少学生沉湎于互联网上交流,语文修养水平不尽如人意。即便是大学生,其语文修养和语文水平也有每况愈下的趋势。因此,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