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1000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那么,该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用爱心构筑师生情感的桥梁。
  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有的现代教育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师生之间人格平等,法律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是学生最真挚的朋友。教师心目中既要喜欢好学生,又要能包容令人“烦恼”的学生;既不要溺爱优等生,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学生能正视老师,敢于和善于发言、大胆质疑,敢向权威说“NO”。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核心理念。教师所从事的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老师眼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每位学生都潜力无穷,只要努力,定能成功。
  用温馨的微笑打动人 微笑是教师情感的自然流露,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是最可亲最可爱最值得信赖的人。
  老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尽管我们有烦恼,比如令其烦恼的学生,承受工作的压力等),能给学生以亲切感,提高思维的兴奋性;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微笑表示肯定、鼓励、信任,能鼓起学生前进的风帆;当学生成功时,我们用微笑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生病时,微笑表示慰藉,能振奋学生的精神;当学生不经意犯错时,微笑表示理解和原谅,能让学生勇敢地承担起责任。
  用激励的话语鼓舞人 语言交流是一门极强的艺术,充满着智慧和窍门。
  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强烈欲望。当学生发言积极、回答正确、学习有了进步、干了一件好事时,老师一句简短的“你真棒”、“你真能干”,都表示肯定、认同,给学生以动力。每个学生都需要别人的鼓励,需要人去关注、去观察去发现,哪怕是小小的成绩。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表扬好比是加油站,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是希望再接再厉,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们不仅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而且要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课堂上有些同学回答不出提问或不小心做出了违纪事件,不要当众指责,而要用适当的话语指出、批评,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且这种批评好比是防疫站或急诊室,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当学生与老师发生误解或产生矛盾冲突时,我们要主动放下“师道尊严”,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主动沟通,通过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从而化解误会、矛盾和冲突。当学生有困难或身陷逆境时,师生间多一次问候,就多一次感受温暖的机会。一些轻松的话语能够润泽师生间的情感,彼此多一份亲切和轻松。
  用勤劳的双手扶携人 知识无价,辛勤播种知识的双手亦无价。
  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每天用勤劳的双手在不大的“黑土地”上播洒知识的种子。老师用勤劳的双手无私奉献、传递爱心,能让学生看到老师播下的是种子,结出的是硕果,燃烧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别人;能让学生明白人生的真諦,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伟大,劳动创造了美。
  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老师是清贫的,既没有居于高位的特权,也没有丰厚的经济收入,有的只是一双勤劳的双手、对学子无限的爱和期盼。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辅导学有困难者,为其揭开知识的谜团;我们老师向生活困难者尤其是残疾学生伸出援助之手,更能增强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感受到处处充满爱,人间自有真情在。
  用美好的心灵塑造人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未来社会的挑战对青少年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他们必须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拥有美好的心灵则有助于塑造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
  老师要用自己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的爱心,以身作则的行动,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老师的事业是平凡中见伟大,细微中见真情,从而自觉地尊师、爱师、爱学习,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干一行,爱一行”。立志学习,真诚回报老师、父母和社会。
  老师要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学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生活、学习、思想等问题,尤其是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思想问题,从而让老师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升华,学生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要用正确的思想、适当的品行引导学生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青少年学生好奇心、模仿能力较强,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老师的高尚人格、良好的声誉、正当的教育方式等都将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肖良会,胡玉明,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其他文献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现在中考实行闭卷考试,卷面上的书本知识积累题的分值可达到二十到三十分。可见,重视学生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比词大,但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其特点表现为: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意义的相对稳固性,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是汉语的精粹,在汉语交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不理解成语的本意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范围不分,对象不明,不合逻辑等等,造成许多误用。为帮助广大考生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一考点的
空闲良久,仍四平八稳  仍持有薪柴般的肋骨  有季风经过,从草甸上  裁出绿缎,剪除铁艺扭曲的哀愁  刺槐拿不定主意,是撑一把巨伞  还是铺下满地落英?  曾在此打坐的人,或是思想者  在冷寂的午后,肉身比灵魂更轻  多种鸟在练嗓,在空中抛出异见  累了,就改练猫步,交换暗语,  和整理华服  暑热  狗尾草鞠躬,波斯菊盛放  青杨路的标线上,有股末伏的热浪  有时是摩托车排气管的怒火  有时是蝉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学生写事写景写人的作文因脱离生活,很多言之无物。破解作文教学“教师烦、学生难”的尬尴,亟需引进“源头活水”。这股源头活水就是丰富新奇、充满童趣的现实生活经历。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模仿学习侦探、导游、画家,启发学生灵动思维,学眼法、说法、笔法,用源头活水浇灌“干瘪的作文园田”,引领学生生动写人说景叙事,作文必将多姿多彩、富有可爱的生活气息。  一.做回
有心理学家提出,学生的心灵好像没有干透的水泥一样,一点点的伤害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班主任就要做好师生之间的沟通工作,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一、付出爱心,收获快乐  班主任首先要付出自己的一片真心,用爱去感动学生,敷衍了事、应付式的谈话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要让学生说出心里话,班主任就要以诚待人,这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1.尝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教育,它的人文性体现在它是一门植根于人和民族心性的精神之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他们的精神家园,“语文是打终生学习的底子和终生发展的底子的”,因而必须突出“生本”“人本”,体现“人文关怀”,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与生命成长为至高无上的追求。   以一
酒肆(外二首)  老彦娟  这个傍晚,看不见有多少匆忙的人,赶路  谁安排的酒肆, 谁守在酒肆门前迎着秋风  频频招手  谁酿了小烧,又将深紫色的葡萄,做成了液  态的象形文字  若说这些都是要兜售的货物, 谁又是谁的  买酒人  这个傍晚,只不过是多了些浅淡的酒肆  看不见有多少性质顽劣的人  从战争与和平的缝隙里,抽出自己的灵魂  自由的弹性  关于哲学范畴里的弹性,我想到了牢房,有  时它小
高考中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了解诗歌的妙处,简单表态,作出判断,还要求考生从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考查。这一类型题学生答题较差,得分较低,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答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古诗词创作的写作背景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詩中作者的
我市教研员王凯老师在最近一次全市语文教研会上宣布:七——八年级语文期末水平测试短文阅读将再次涉及课内语段。此举引起全市语文教师热议,大多数老师认为,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这势必会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对此,笔者认为:此举势在必行,中学语文课本不可丢!  什么是语文?在教学大纲里清楚的写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