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22例(治疗组),与常规腹腔穿刺排放腹水组22例(对照组)作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24小时尿量、体重、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钾、钠、氯、总胆红素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增高(P<0.01);两组治疗前后腹围、体重、血尿素氮、肌酐下降(P<0.05),24小时尿量增多(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腹水 肝硬化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32
难治性腹水是肝硬化的临床终末期表现之一,约占肝硬化腹水的16%,其发生为肝硬化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标志。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限水限钠、大剂量应用利尿剂、放腹水等,但效果不理想。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广泛开展了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治疗技术,但由于并发症多,适应证窄,使它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通过技术改进,进行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成为治疗难治性腹水的一大进步。笔者应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联合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的住院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组(治疗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48.6岁,病程5~16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常规腹腔穿刺排放腹水组(对照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47.9岁,病程4~l3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5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两组病例患者腹水为漏出液,排除近期内有明显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2级以上;原发性腹膜炎未控制的渗出性腹水患者;血性腹水疑为肝癌者;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
仪器:超滤仪为意大利贝尔克Formula血液净化仪,德国费森尤斯F6型聚砜膜血液过滤器。
方法:治疗组按腹水穿刺常规操作,将软式穿刺针向左下腹穿入,将腹水引出,以正压泵控制水流速150~250ml/分腹水通过滤过器时在负压作用下形成超滤,水及中小分子等物质滤出,浓缩后的腹水经静脉导管自患者右上腹回输入腹腔全过程为密闭无菌操作。每次滤出液体4000~12 000ml,治疗时间1.5~4小时,1~2次/周。对照组一般每次常规腹腔穿刺排放腹水4~6L,在1~2小时左右完成,1~2次/周。治疗结束后根据排液量补充白蛋白10~40g。两组患者均予以护肝对症支持治疗,辅以抗生素,常规用小剂量利尿剂。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腹围、24小时尿量、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钾、钠、氯、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的含量变化]。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腹胀明显减轻,食欲增加,呼吸困难缓解,下肢水肿消失,尿量增加500ml/日以上,腹水消失或余少量维持3个月以上;②有效:腹胀减轻,食欲改善,尿量增加,腹水1个月后又逐渐增多者;③无效:腹胀减轻,食欲增加尿量增多,4周腹水恢复原水平者。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标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表1中,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中前四项观察指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LB项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2。
两组综合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16例(72.7%),有效4例(18.2%),无效2例(9.1%),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显效9例(40.9%),有效7例(31.8%),无效6例(27.3%),总有效率为72.7%。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显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综合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
治疗组16(72.7)4(18.2)2(9.1)
对照组9(40.9)7(31.8)6(27.3)
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腹痛,给予对症治疗后迅速缓解;1例出现血压下降,经处理后缓解,仍继续治疗。对照组中有1例次出现穿刺部位少量腹水外溢,经加压胶布固定后外渗停止。两种方法均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讨 论
腹水病因中肝硬化所致占75%以上[2],所有腹水患者中约5%~10%发展为难治性腹水。虽肝移植是目前唯一可治愈难治性腹水的治疗措施[3],因供肝有限、巨额费用等致国内无法广泛开展,因而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是临床内科常遇到的难题。石碧坚等[4]报道连续大量排放腹水是安全和有效的,胡振斌等[5~6]报道自体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内回输对难治性腹水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比较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与常规腹腔穿刺排放腹水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观测指标(腹围、24小时尿量、体重、血尿素氮、血肌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两种办法治疗难治性性腹水均有较好的疗效。两种方法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两组疗效相近,但两组显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彭忠田等[6]报道一致,提示治疗组远期疗效较好,复发率低。提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电解质及胆红素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中白蛋白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自体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内回输治疗可减少蛋白质的丢失,与常规排放腹水相比,可减少输白蛋白的昂贵医疗费用。与刘丽敏等[7]研究一致。
关键词 腹水 肝硬化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32
难治性腹水是肝硬化的临床终末期表现之一,约占肝硬化腹水的16%,其发生为肝硬化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标志。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限水限钠、大剂量应用利尿剂、放腹水等,但效果不理想。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广泛开展了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治疗技术,但由于并发症多,适应证窄,使它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通过技术改进,进行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成为治疗难治性腹水的一大进步。笔者应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联合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的住院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组(治疗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48.6岁,病程5~16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常规腹腔穿刺排放腹水组(对照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47.9岁,病程4~l3年,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5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两组病例患者腹水为漏出液,排除近期内有明显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2级以上;原发性腹膜炎未控制的渗出性腹水患者;血性腹水疑为肝癌者;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
仪器:超滤仪为意大利贝尔克Formula血液净化仪,德国费森尤斯F6型聚砜膜血液过滤器。
方法:治疗组按腹水穿刺常规操作,将软式穿刺针向左下腹穿入,将腹水引出,以正压泵控制水流速150~250ml/分腹水通过滤过器时在负压作用下形成超滤,水及中小分子等物质滤出,浓缩后的腹水经静脉导管自患者右上腹回输入腹腔全过程为密闭无菌操作。每次滤出液体4000~12 000ml,治疗时间1.5~4小时,1~2次/周。对照组一般每次常规腹腔穿刺排放腹水4~6L,在1~2小时左右完成,1~2次/周。治疗结束后根据排液量补充白蛋白10~40g。两组患者均予以护肝对症支持治疗,辅以抗生素,常规用小剂量利尿剂。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腹围、24小时尿量、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钾、钠、氯、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的含量变化]。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腹胀明显减轻,食欲增加,呼吸困难缓解,下肢水肿消失,尿量增加500ml/日以上,腹水消失或余少量维持3个月以上;②有效:腹胀减轻,食欲改善,尿量增加,腹水1个月后又逐渐增多者;③无效:腹胀减轻,食欲增加尿量增多,4周腹水恢复原水平者。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标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表1中,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中前四项观察指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LB项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2。
两组综合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16例(72.7%),有效4例(18.2%),无效2例(9.1%),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显效9例(40.9%),有效7例(31.8%),无效6例(27.3%),总有效率为72.7%。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显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综合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
治疗组16(72.7)4(18.2)2(9.1)
对照组9(40.9)7(31.8)6(27.3)
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有2例出现腹痛,给予对症治疗后迅速缓解;1例出现血压下降,经处理后缓解,仍继续治疗。对照组中有1例次出现穿刺部位少量腹水外溢,经加压胶布固定后外渗停止。两种方法均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讨 论
腹水病因中肝硬化所致占75%以上[2],所有腹水患者中约5%~10%发展为难治性腹水。虽肝移植是目前唯一可治愈难治性腹水的治疗措施[3],因供肝有限、巨额费用等致国内无法广泛开展,因而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是临床内科常遇到的难题。石碧坚等[4]报道连续大量排放腹水是安全和有效的,胡振斌等[5~6]报道自体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内回输对难治性腹水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比较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与常规腹腔穿刺排放腹水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观测指标(腹围、24小时尿量、体重、血尿素氮、血肌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两种办法治疗难治性性腹水均有较好的疗效。两种方法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两组疗效相近,但两组显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彭忠田等[6]报道一致,提示治疗组远期疗效较好,复发率低。提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电解质及胆红素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中白蛋白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自体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内回输治疗可减少蛋白质的丢失,与常规排放腹水相比,可减少输白蛋白的昂贵医疗费用。与刘丽敏等[7]研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