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两难”现象,教师普遍认为作文难教,学生又觉得作文难写。语文作文教学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学生写出的作文也毫无新意。因此,本文通过实际的教学,希望能够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推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很难,在作文写作中,很多学生都感觉到无从下笔,无话可写,就算是东拼西凑的文章,也没有任何的条理可言。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作文教学方式,积极创新,采用生动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够转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呢?本文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授课形式单一,兴趣锐减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式授课还主导着课堂。教师给定作文题目,大讲特讲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列提纲,之后找出范文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参考范文写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扼杀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学生写出的作文大同小异,千人一面。这样单一的授课形式,激不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为写而写,作文质量肯定不高。
2、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心智和思想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初中生、高中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小学生天真活泼的个性也是成年人所不具备的,只有他们才能写出充满童真的作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确保小学生能够将他们的真实想法在作文中表现出来,但现阶段小学作文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作文缺少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模式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堆砌的字词,却缺少真情实感,表达方式也比较单一。
3、作文远离生活,毫无生机
作文写作说到底就是运用平时所积累的各种素材,通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变成完整文章的过程。作文中所运用的素材那里来?小学生不可能去凭空创造,都是从生活中点滴积累起来的。作文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的作文就如无灵魂的人一样毫无生机可言。可是,在现在的小学生活中,作文教学被禁锢在课堂上,学生很少走出教室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只能在课堂上想象生活。所写的作文也就没有真情实感,有些习作甚至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
4、教师缺乏示范性
小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热衷于模仿是这一人生阶段的表现之一,而教师是小学生非常喜欢模仿的对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当代小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更加广阔,有些学生很小就具有了独立的思想与意识,例如部分学生在学习作文之后会想,老师每天要上那么多课,还要阅读学生的作文,那么他自己的作文水平怎么样。在这种时候,语文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做好示范,消除学生的疑虑,让学生信服。因此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作文水平没有进步,而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5、阅读与写作分离,无话可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很重的分量。教师为学生分析文章从字、词、句到篇章,生怕漏了一处,阅读训练从课内到课外涉及众多,作文也写了不少,可是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不高。怎么回事呢?就是把阅读和写作看成不相干的两个环节,分开教学。在阅读训练中没有渗透作文训练的指导,没有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写作训练,没有学习语言的运用,造成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状况。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开展作文精心批阅
对于学生而言 ,作文批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学生只懂得如何去写,但是却不懂得如何去改, 这样对学生的作文能力会产生束缚。所以,教师要注重作文批改,同时帮助学生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可以教师批改,可以师生一起批改,可以当面批阅,也可以重点指导,这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加以判断。作文批改必须及时 ,能够一鼓作气地将其批改完成;作文的讲评是作为批改的发展,同时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环节。对于学生写作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专门进行讲解,开展各种专项训练,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注重作文讲评,让作文放飞学生心灵舞台,才是作文批改的关键之处。
2、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
作文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素材来源,一切的写作素材皆来源于生活。一方面,教师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风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是写作的好素材,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进入自然中去欣赏各种景观,学生在感受自然风景的同时积累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校内举办一些文体比赛,让学生在参与和观看的过程中抓住其中的作文素材,通过亲身参与来加强印象,从而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3、授课形式多样化,拓宽写作途径
作文教学的创新除了思维方式的创新外,还要做到授课形式的创新即授课形式多样化,这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关键的一点。如游戏式,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游戏能够满足他们爱玩的心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把游戏融入作文教学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组织一些讲故事、猜谜语、成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在玩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游戏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作文,每次活动后学生写的作文真是妙趣横生、人物活灵活现,让人回味无穷。如成语接龙后写出的《戏说成语》《成语之天地》等;采访式,让学生模仿小记者,采访老师、家长或身边的人物,并根据采访所得写成文章;情景式,如写《感恩父母》时,我为学生创造一个父母养育孩子长大成人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情景中进行深入体会,并写作。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作文写作的途径。
结语
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途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 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灵感上的启发, 从而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带来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吕艳辉.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申.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37.
[3]鲁会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87.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很难,在作文写作中,很多学生都感觉到无从下笔,无话可写,就算是东拼西凑的文章,也没有任何的条理可言。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作文教学方式,积极创新,采用生动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够转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呢?本文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授课形式单一,兴趣锐减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式授课还主导着课堂。教师给定作文题目,大讲特讲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立意、如何列提纲,之后找出范文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参考范文写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扼杀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学生写出的作文大同小异,千人一面。这样单一的授课形式,激不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为写而写,作文质量肯定不高。
2、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心智和思想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初中生、高中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小学生天真活泼的个性也是成年人所不具备的,只有他们才能写出充满童真的作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确保小学生能够将他们的真实想法在作文中表现出来,但现阶段小学作文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作文缺少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模式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堆砌的字词,却缺少真情实感,表达方式也比较单一。
3、作文远离生活,毫无生机
作文写作说到底就是运用平时所积累的各种素材,通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变成完整文章的过程。作文中所运用的素材那里来?小学生不可能去凭空创造,都是从生活中点滴积累起来的。作文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的作文就如无灵魂的人一样毫无生机可言。可是,在现在的小学生活中,作文教学被禁锢在课堂上,学生很少走出教室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只能在课堂上想象生活。所写的作文也就没有真情实感,有些习作甚至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
4、教师缺乏示范性
小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热衷于模仿是这一人生阶段的表现之一,而教师是小学生非常喜欢模仿的对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当代小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更加广阔,有些学生很小就具有了独立的思想与意识,例如部分学生在学习作文之后会想,老师每天要上那么多课,还要阅读学生的作文,那么他自己的作文水平怎么样。在这种时候,语文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做好示范,消除学生的疑虑,让学生信服。因此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作文水平没有进步,而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5、阅读与写作分离,无话可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很重的分量。教师为学生分析文章从字、词、句到篇章,生怕漏了一处,阅读训练从课内到课外涉及众多,作文也写了不少,可是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不高。怎么回事呢?就是把阅读和写作看成不相干的两个环节,分开教学。在阅读训练中没有渗透作文训练的指导,没有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写作训练,没有学习语言的运用,造成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状况。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开展作文精心批阅
对于学生而言 ,作文批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学生只懂得如何去写,但是却不懂得如何去改, 这样对学生的作文能力会产生束缚。所以,教师要注重作文批改,同时帮助学生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可以教师批改,可以师生一起批改,可以当面批阅,也可以重点指导,这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加以判断。作文批改必须及时 ,能够一鼓作气地将其批改完成;作文的讲评是作为批改的发展,同时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环节。对于学生写作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专门进行讲解,开展各种专项训练,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注重作文讲评,让作文放飞学生心灵舞台,才是作文批改的关键之处。
2、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
作文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素材来源,一切的写作素材皆来源于生活。一方面,教师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风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是写作的好素材,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进入自然中去欣赏各种景观,学生在感受自然风景的同时积累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校内举办一些文体比赛,让学生在参与和观看的过程中抓住其中的作文素材,通过亲身参与来加强印象,从而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3、授课形式多样化,拓宽写作途径
作文教学的创新除了思维方式的创新外,还要做到授课形式的创新即授课形式多样化,这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关键的一点。如游戏式,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游戏能够满足他们爱玩的心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把游戏融入作文教学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组织一些讲故事、猜谜语、成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在玩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游戏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作文,每次活动后学生写的作文真是妙趣横生、人物活灵活现,让人回味无穷。如成语接龙后写出的《戏说成语》《成语之天地》等;采访式,让学生模仿小记者,采访老师、家长或身边的人物,并根据采访所得写成文章;情景式,如写《感恩父母》时,我为学生创造一个父母养育孩子长大成人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情景中进行深入体会,并写作。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作文写作的途径。
结语
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途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 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灵感上的启发, 从而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带来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吕艳辉.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申.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37.
[3]鲁会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