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杜郎口中学(一)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地处鲁西南的农村初中,15年前面临关闭,自1998年教改以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闻名全国,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40多项。到目前为止,杜郎口中学已接待来自包括香港、台湾等全国各省市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达50多万人次。成名之后的杜郎口中学在拥有鲜花和掌声的背后,社会对“杜郎口现象”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本刊一直关注这所处在中国教育改革风口浪尖的学校,多次刊登有关杜郎口中学的文章。作为一个教育界有良知和信仰的媒体,在“杜郎口现象”还处在被争议的尴尬境地的当下,是应该站出来做点什么。从本期开始,本刊连载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个人、山东泰山功勋教师崔成林老师一文,以飨关注“杜郎口现象”、关心中国教育的读者。
  
  
  一、校外对话
  杜郎口中学在山东聊城茌平县城。这次到杜郎口中学,我是去参加“齐鲁名校长”初中学段第一协作组研讨活动的。活动共两天,主要内容是交流“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并进行五校之间的“同课异构”。实地深入全面了解杜郎口中学的真相是我迫切想做的。
  到达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中学分管教科研的孙玉生主任和办公室的王辉主任在正泰酒店接待了我们。我与孙、王两位以前就相识,有很多共同语言,因而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的无话不谈。有这样一次与杜郎口中学老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我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淘宝”。自己在课堂上磕磕碰碰地进行了几年的实验,对于课改存在的问题不敢说了如指掌,至少认识已经超越了浮浅,话题直接而且深入,孙、王两位朋友不得不“掏出心窝”,交流杜郎口改革艰难的真实的体验或者说经验。感谢两位朴实而又真诚的朋友,既不拔高又不回避问题,更没有敷衍外行的“宣传词”。学校教育只有“改善”,没有“革命”。王辉主任并不健谈,“学校教育多谈改善,慎谈改革”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想共鸣。
  
  
  
  
  
  
  
  
  
  老崔说事:对于杜郎口经验,教育界被媒体忽悠得不轻,什么“旋风”“革命”“颠覆”……把老师们弄得不知所措,以至于许多人认为课堂改革就是要“天翻地覆”,就是要“砸烂一切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因而很多先行者走了弯路,传统的被丢弃了,新的又建立不起来,结果是前进无法后退无路,痛苦得不得了。我也是受过这种煎熬的人,直至近年才从泥坑里跳出来,明白了“课改”是一步步“改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蜕变成“耳目一新”。期望只要“经验复制”,教学成绩就会出现飞跃,课堂立马活力四射,学生“厌学情绪”荡然无存,只能是“南柯一梦”。
  说到杜郎口中学,不可能绕过“三·三·六模式”这一话题。通过深入的了解,我得知,“杜郎口的改革起步十分艰难,‘三·三·六’也不是杜郎口人自己提出的模式,而是山东省教科所专家进驻学校进行的经验提炼。许多前来学习杜郎口的人,眼睛只盯着杜郎口的‘三·三·六’,而不研究更深层次的经验……”
  “不要迷信模式,也千万不要照搬模式。‘三·三·六’是个大框,这就好比学开车,一开始要按照教练的一招一式进行操作,等开车开熟练了,这些招式也就习以为常了,而且你自己还会创造出自己的方法。杜郎口模式,关键就是一句话,就是‘学生主体地位’,按照这一思想,去琢磨方法就行了。关键是要树立‘学生是主人,让学生做人’的观念,观念的确立比方法的模仿更加重要。”孙主任给我们推心置腹地交谈起来。
  “对杜郎口经验,外界有不少怀疑和猜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你们的‘学生展示’是表演,是晚上‘预习课’排练好的。现在,你们学校还有晚自习吗?是几节晚自习?双休日还上课吗?‘预习’‘展示’‘反馈’这三种课时的比例是多少?是一课时的内容变成了三课时上吗?”我故意抛出了外界对杜郎口的不良评论,借此了解杜郎口更多的经验。孙主任毫不回避:“双休日谁还上课?完全是按山东省规范标准执行,这和我们当地的农村学校完全一样。晚自习主要任务是‘预习’,就是为明天学生的‘展示学习’做准备,但这种预习并不是排练,何况两节自习课也无法把明天七节课的内容都排练好啊,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呗。其实我们的反馈,也可以‘展示’,就在学生的‘展示’中反馈巩固,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成绩。”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明白观念但无法确立观念,特别想了解怎样操作。我了解这些老师们的渴望,你能说说‘展示’是怎样操作的吗?”这话我有点明知故问,同时也是为了验证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孙主任是一线化学教师,每周都要上课,讲操作自然内行。“展示前,老师要把任务分配给学生,不同的组任务不同。展示课上,各组要把自己的任务写到黑板上(三面 室外),然后小组讨论,设计展示内容和方法。展示时,不同的小组展示自己不同的任务,其他小组根据该小组的展示进行学习,并进行点评、补充。这就是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竞争。”
  老崔说事:每个人观察杜郎口,事实上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体察的,但不论去发现还是去验证,应该学会欣赏、学会俯身,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角度,就只能是挑剔和否认。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关键是我们想学习还是想排斥;任何一种经验,都有自身的缺陷或弊端,关键是我们去改造还是去照搬。
  
  二、初步印象
  早上8点,我们就来到了杜郎口中学,孙主任把我们迎进学校。在会议室稍作寒暄,我就急不可待地开始了“考察之旅”。办公楼一楼门厅,摆满了教师的“反思”“总结”“点评”……墙上电子板红字闪烁,十分醒目,是各个学科组或年级组的工作点评和反思,内容简洁清晰,在每个教师姓名后面都有具体分数及优缺点描述。
  
  
  
  
  
  
  
  
  
  老崔说事:这很不容易,其他学校碍于情面,是不会当众评议教师的,这样“曝光”教师教学表现,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魄,教师对公开的“评头论足”也不是短时间能够接受的,不管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和人文,杜郎口中学敢于这样做,就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走廊文化也很特别,办公楼墙上挂的,都是本校教师自己撰写的教育“名言”或教学体验。教学楼的走廊上,则多是“激励标语”和学生的“作品”,与张贴名人名言的学校文化比起来,更让人感觉可亲可近,看来,杜郎口中学在这方面动了不少脑筋。教室的外墙上也是一块长长的黑板,上面写满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或试题或口诀……后来才知道这也是学生用来展示和板演的,“口动不如笔动”,杜郎口不仅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同样注重学生的动笔表达,这显然是不断工作反思的结果。
  走进教室,顿感眼花缭乱,学生围挤在一起在“展示”,外地来参观的老师进进出出,墙上张贴几乎无处不在。正黑板上方,有“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横标,据说这是杜郎口中学的校训。后面的黑板和侧面的黑板上,都有“勇于质疑,敢于展示”“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等激励性标语,在划分好的每一小块展示区域上写着展示学生的名字和自我提醒,比如“认真”“细致”……四周墙壁上贴满了学生“名言”和日常学习中的最佳作品,就连两根屋梁上也贴上了“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之类的大字。
  老崔说事:对于杜郎口中学的校园、班级特色文化,我不敢妄加评论,也许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能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激发热情。从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脸上,我们能阅读出那种特有的自信,从杜郎口中学教师的行动中,我们能发现那种特有的充实。我想,杜郎口经验是属于杜郎口中学师生的,如果我们外人加以干涉并期望按照我们的意图进行修改,杜郎口经验也就不属于杜郎口了,也许会变成“四不像”,真的到了那种地步,“评论”和“指导”比今天不会更少。
  
  三、初步看法
  反馈细致入微
  来到杜郎口之前,只知道他们的“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非常著名(我是非常支持“反馈矫正”这一方法的,因为反馈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点拨、补漏、改正、引领,比较突出“教师作为指导者、服务者”的角色,而且反馈比较突出个性化特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没有想到的是,杜郎口中学不仅在教学中强化反馈,而且把这一方法已经运用到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之中,而且反思、反馈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十分细致,甚至已经到了让人感到“矫枉过正”的地步了。
  杜郎口中学有一个“12345反思制度”,大体意思是:教师每人每周1次工作反思,写在小黑板上全校展示;一天两次反馈会,一次在上午8点,内容是对前一天下午老师教学和学生晚上休息等情况进行反馈,一次在下午1:50,主要反馈上午教师上课的情况;每周3节公开课,包括示范课、研究课、会诊课;每天班主任与学生4次见面会;每周5次对课堂进行反思(每天一次)。21日下午,我亲自观摩了“教师反馈会”,看到老师们几个一组,有专人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点评,反馈是直接到人,而不是笼统概说。听说他们还有一个独具特色的“业务论坛”,要求每个人都要讲自己一周的收获和教训,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自己的心得。业务论坛的题目提前一周指定公布。除了上述反馈方式,我发现教室内的黑板上也有不少点评反馈,主要是学科教学的课堂表现。这种学生点评,看似面向学生,实则指向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让教师不得不时时刻刻全身心投入。这种直面的、公开的“评头论足”和“曝光”,除杜郎口之外,我从没有发现过。
  老崔说事:这种及时反思、及时反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的改进,但在手段、场合和方法上有待商榷的地方很多,也许我们的了解还只是“初步”,没能理解杜郎口经验的深刻内涵,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研究。
  如果说杜郎口中学在教师日常表现方面的反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而在学生的学习管理方面同样无所不至。课堂上,学生展示后,其他学生会立即点评展示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和展示内容是否存在缺陷,教师也会立即就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洪亮、眼睛是否直视同学、肢体语言是否运用等相关问题进行指导。杜郎口对学生的表现行为更为重视,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杜郎口学生的展示如此精彩。有人说,杜郎口中学从知识学习效率方面并不值得学习,而在表达能力、学生行为等育人方面则值得加以推广。我想,如果在这两个方面加以协调、有机融合,不是更好吗?课堂聚焦什么,学生就会收获什么。如果课堂聚焦的问题出现了偏差、减少了内容,我想课堂教学就不完整甚至会成为残疾,应试课堂就是一种“教学残疾”。
  除了展示课上及时的反馈以外,我发现教室的各块黑板上几乎都有评价,有对小组的评价、有对学生个人的评价,虽然没有对学生的分数进行排队,但对学生日常表现如路队、卫生、书写、展示等行为的排队则毫不留情,被表扬的学生和被温馨提醒的学生姓名后面都有简单的原因表述。反思、评价、反馈,在杜郎口中学处处可见,它已经成为了内在的文化被师生所接受,不论这种文化是“压力”还是“动力”,但确实在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展示无处不在
  有人说,杜郎口中学的贡献就是把“展示”二字写进了中国教育词典。我是赞成这句话的,杜郎口并不是事事都可以成为典范的,但在学生“展示”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进入杜郎口的教室,你的第一感觉是黑板多:前黑板、后黑板、侧黑板、走廊黑板。每块黑板都被划分为若干块小黑板,可同时供30多人使用,小黑板顶端让学生写自己的名字,下面留给学生写字、做题。上课时,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在黑板上写、画。教室里写不下,就到教室外的黑板上写,也可以在地上写。学生用黑板展示是杜郎口中学特有的风景。黑板上的展示内容,大部分是学生课堂上学习研讨的问题和课堂练习,学校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写到黑板上,让同学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在教室内外的墙壁上,有许多学生自编的学习口诀和“名言”,这实际上又给学生创造了一处展示的天地。21日下午,崔其升校长邀请我们观看了全校学生参加的“才艺展示会”,这是学校为学生课堂展示提升搭建的一个大舞台。与其他学校不同,杜郎口中学的“才艺展示”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几乎就是课堂教学展示的集中展演。
  
  
  
  
  
  
  
  
  
  老崔说事:我个人认为应该建立一个这样的展示机制,如同给学生的作品提供一个发表的机会一样,如果只是在课堂内学生展示精彩,而没有搭建更大的展示舞台,这种积极性会渐渐衰落。我想,杜郎口中学以展示成名,就应该把展示二字研究透、琢磨透,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学生成果展示的体系,让学生策划、搜集、探究、形成成果、小范围展示、大舞台展示……在良性的渐进的发展中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当然最大的看点还是学生的课堂展示。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我在课堂实验中历尽其折磨,自然明白内在的机理。许多学习杜郎口经验的老师,回去后都基本栽在这一方法上。“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没有在自己课堂尝试过几个月“展示”的老师,观看杜郎口课堂也只是“看看热闹”,无法理解其中酸甜苦辣。杜郎口的课堂展示,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是由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研讨,交流预习成果。这一环节,其实属于小组内展示,展示的方法基本是围绕任务“七嘴八舌”,然后准备在全班展示。为了在全班展示中超越其他小组,组内就要进行策划和筹备,以使自己的小组展示更精彩。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筹备活动。全班展示时,小组每个成员都要上场,一人一问或进行补充、解读。这个小组展示完成后,其他小组再进行点评或修正。除了学生的展示,我感到杜郎口中学处处也在展示学校、展示教师。
  老崔说事:“协同教育”说,“教育教学如果异化为展览总不是滋味。教育获得可展览的成果是很有限的。教育的成果往往具有滞后性,当时是展览不出来的。因为展览,对滞后的成果有什么影响,似乎没有评估。不知有没有教育专家有这方面的评估理论。”不敢断言这些做法的优劣,我想,杜郎口中学确实需要教育专家进行长期研究,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以我看来,崇拜杜郎口者傻,否定杜郎口者错,杜郎口是生长在乡村的一朵教育奇葩,既不可能“翻天覆地”,也不是“一无是处”。在传统教育制度的制约下,杜郎口中学同样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且也面临“淹死”的危险。杜郎口中学的尝试精神可赞,“杜郎口模式”的围观风潮当批。我可以断定,“杜郎口经验”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会渐渐地风平浪静,但杜郎口中学在课改过程中所提供的经验(也许是教训),都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笔遗产。因为,我相信个人的眼睛,同时,还有自己亲身课改的艰辛体验。
  
  (撰文:崔成林
其他文献
一、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学“问”的教育基础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品德与社会活动的交流机会。问题教学是目前推广比较广泛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养成品格。品德与社会课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就必须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培养“问”的意识,学会“
摘要:数学写作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下,对已有的数学信息分析、比较、内化、综合从而产生想法或感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学习过程。运用于课堂中能够促使学生分析、比较事实,综合相关材料,从而将数学知识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数学写作的内容包括数学知识、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的自我反思行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式上由日记或日志、注记或注释、数学小论文等。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教研室推行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如何拓展美术设计的应用领域,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笔者尝试在美术设计课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美术设计与适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设计作品,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和科学相结合;创新能力    目前,各大高校在极力呼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是艺术素质。许多普通高校(非艺术类高校)纷纷开设了相关的艺术课程,其中有美术鉴赏、音乐鉴赏、美术基础、艺
最近,企业界提出了 “红海”“蓝海” 两个新名词。所谓“红海”,就是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也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个产业的界限和竞争规则都为人们所知,利润和增长的前途越来越黯淡。所谓“蓝海”,就是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它代表亟待开发的市场,代表着创造新需求和高利润增长的机会。当我第一次看到“红海”与“蓝海”的时候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的学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展开的前提是:学导结合合作探究检测提升总结反思。    一、转变教师角色  (1)由教书匠、讲授者、知识搬运工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研究者、管理者。  (2)处理好讲与导的关系、引与做的关系。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放羊”,在参与中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2 In a toy shop是《牛津小学英语》4A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其核心教学内容是“认物”——What’s this/that?及其回答。教学难点是lion单词的发音、指示代词this和that在远近关系上的区分,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等等。本人通过或用多媒体课件,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了最大优化。    一、教学准备  1.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①学生能理解以及会
摘要:自我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使自己的思想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从而富有激情地面对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正是由于自我激励的重要作用,当学生情绪处于低谷、遇到挫折、信心不足或自卑失落时,有效的自我激励有助于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成为走向成功的“内能”。  关键词:走向成功;自我激励;心理暗示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情况往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好学
《杠杆》是苏科版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的难点是力臂概念的确立以及力臂的作图方法。为突破力臂的概念这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归纳出杠杆的概念,讲清楚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杠杆的平衡状态后,先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时需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猜想、设计实验。在该环节中我们安排了以下三个实验:  第一,在杠杆的左侧某处A悬挂钩码并保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新课改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培养提到了重要位置,要求丰富学生的健康情感,奠定健全的人格基础。对于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和情感培育相对其他学科更为重要。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在与时俱进上下工夫,培养学生的认同情感  传统的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往往造成学生对内容“口中不说,心中不信”
摘要:民办高校班主任工作难度很大,学生对班主任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一份大学班主任素质调查入手,从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的角度对班主任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班主任;素质;儒家文化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广东民办高校的学生,有着强烈的个性化倾向,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民办高校按教育成本收费也使学生形成了消费者的观念,学生的维权意识也很强。而同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