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欣赏要学会抓关键点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5643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题眼”进行阅读。
  古语有“画龙点睛”之说。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因此,对大多数文章来说,抓住了“题眼”也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要害,抓住了文章要体现的中心思想。
  2.“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阅读。
  在文章中,作者往往会通过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或情感,关键词或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就像人身体里的中枢神经能上通下达一样,把握了关键词或关键句就能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河南濮阳县文留镇花园村米油第一小学(457172)徐武星 陈军彩
  
  成功体验
  
  有人说,素质就是在人把学过的东西全部忘了以后,积淀在人内心深处的东西。那么积淀在人内心深处的语文素质是什么呢?那应该是学生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自己冥思苦想过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稳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体验,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继续学习的动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形成创新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1.打破教材局限,畅通信息资源
  传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获取的信息极其狭窄,局限于作为文本的教材,忽视其他的诸如报刊、一般图书、网络世界和社会生活这样的信息源。教科书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信息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要到课堂之外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中去学习。
  
  2.树立服务思想,催发认知活动
  教师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作好服务。这个基础是指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是知识方面的基础,要为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为学生同化新知准备基础;二是学习情感方面的基础,要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教师针对难以理解的课文,在课前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了解时代背景,为阅读教学做好前期准备的。
  
  3.开发学习潜力,获得创新愉悦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当成只会被动吸收的“容器”,当成一无所知的受教育者,在根本上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实学生是具有巨大的学习和创造潜能的,把学生当成只会被动吸收的容器显然是错误的。教师要提供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发表自己的学习意见,培植求异思维,发展创新能力,获得创新愉悦。
  江苏溧阳市河口小学(213345) 蒋保林
  
  现阶段教学的误区
  
  一、滥用多媒体,学生阅读肤浅
  
  二、热衷于形式,弱化文本阅读
  读、说、画、演、辩本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让学生进行表演,但是必须明确:表演一定要凭借语言文字,并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人物心理,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总之,活动的安排应服务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感悟。
  
  三、时间不充裕,感悟难以到位
  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场景:学生初读课文不久,教师就要求他们谈谈对课文的感悟。于是,学生或不知所云,或找出文中的几个句子读一读……学生之所以无从感悟,是因为缺乏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四、追求人性化,忽视价值取向
  虽然我们反对一种答案,但必须与文本保持相对的客观性。
  
  五、抓住兴趣段,忽略整体领悟
  学生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反之,脱离整体只对部分理解肯定是肤浅的,甚至是偏颇的。
  江西南康市新世纪中英文学校(341400)李君德
  
  课中操,为低年级语文课添活力
  
  1.学生年龄、心理的需要。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有的甚至更小,他们既好奇、好动,又大胆、无所顾忌。他们的观察力较强而注意的持久性较弱,思维的形象性较强而逻辑性较弱,但感知的猎奇与灵敏,精细的听觉,迅速的短时记忆及强烈的口头表达欲,又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个性心理强势。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有意注意不可能持续整整一节课,让他们始终端坐在座位上,有些苛求。
  
  2.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
  研究表明,在一节课中,不同阶段儿童的注意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浪状。最初1-2分钟注意不稳定,学生心理处于上节课或课间活动兴奋的影响之中。其中15-25分钟学生进入注意力最佳状态。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
  实践证实,一年级的学生第一、三时间段都比上述时间有所延长,而第二时间段大大缩短。这就是说,一年级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很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创设轻松活泼的气氛,使学生忙于、乐于参加各种课堂活动,让教学信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输出。课中操就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活动。
  江苏连云港师专一附小(222006)汪 燕
其他文献
“秦”字的由来  秦始皇赢政统一全国后,重立国号时动了很多脑筋。有一天,他问部下:“开天辟地以来,谁的功绩最大,史书上有无记载?”有一官员答:“从开天辟地以来,功过是非都记载在《春秋》中。”赢政一听特别高兴,说:“寡人乃千古一帝,就占《春秋》各一半,定国号吧。”
期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探究式学习,了解“蝴蝶谷”这一名称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同时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1.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描写了台湾蝴蝶谷的迷人景象。这节课,我们来具体感受蝴蝶谷究竟是怎样的美,再探究一下蝴蝶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景的。
期刊
一、引入课题,燃起欲望    1.揭示课题。同学们,当夜晚仰望天空时,我们看到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课件演示大熊星座)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莹闪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认识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小姑娘,了解在她身上发生的一个奇特的故事。  2.齐读课题。提问:对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些
期刊
课程改革使语文教材呈现“一标多本”的格局。由于不同的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解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课文内容选择产生差异。这种群芳竞艳的局面为课程资源开发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人教社2002年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唐代刘禹锡的诗作《望洞庭》,其中第三句是“遥望洞庭山水翠”。而苏教社2001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也选用了这首诗,其第三句则是“遥望洞庭山水色”。这可把教师们给难住了。
期刊
设计理念    本设计旨在构建动感课堂,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感悟内化文本,催生个性语言,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流程    一、畅谈游历——从自己的生活切入  在节假日里,不少同学跟随着爸爸妈妈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置身于名山大川,有的让你沉醉于她的瑰丽,有的让你流连于她的神奇,有的则让你惊叹于她的博大。你曾到过什么地方游览,说说你的感受,好吗?可参照这
期刊
[教学目标]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掌握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片、学生平时习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回顾整合  (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  1.快速浏览下面的小作文评一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厌”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
期刊
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有道练习题要求学生熟记以下12个成语:风流潇洒、气宇轩昂、仪态万方、神态自若、神采奕奕、满面红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风度翩翩、落落大方、处之泰然、习以为常。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上述描写人物神情外貌的成语,我在教学中采用于如下的步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读。自由朗读、同桌对读、小组轮读、集体朗读、指名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读音和字形上记住成语。  2.找。上述
期刊
人教版九义教材的第八册《积累·运用六》中编排了“推荐一本好书”这一口语交际内容。“推荐一本好书”,在我们成人看来,似乎是轻而易举的。可事实上,课堂上并没有多少学生能举出一本好书来,虽然就是那么一本。什么原因?恐于自得从孩子们都读了什么书上去寻找答案了。  先看当时两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从名言中议论“好书”的范围  1.出示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是全世界的
期刊
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十一册《两小儿辩日》一文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们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期刊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奴隶型”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教案”成为“学案”,让“讲堂”成为“学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句子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