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 彰显特色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nwu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落实开展市教委“快乐活动日”的要求,体现联建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和学校发展的导向及校本化的分层目标;体现发展学生个性,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学校将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实施优化组合。着力推进探索“课程整合”的工作,作为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
  学校将活动内容安排做如下划分:学科类、技能类、竞赛类、艺体类、社会实践类;将探究型课程设置成团体形态、渗透形态。重点设置开发能体现“三健”、“三特”、“三优”方面的拓展课程。以校本特色项目(绘本、心理辅导等)引领,结合周五下午的拓展型课程社团走班开展“快乐活动日”活动,每周集中半天时间,共开设35个活动社团,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形式开展拓展型课程及社团活动。如课外阅读、绘本阅读、电脑信息、中国象棋、田径、足球、跳踢拍、合唱、打击乐、环保、水资源、智能机器人、航模、车模等。
  一、激趣绘本阅读直观感受生活
  在“课程整合”工作的同时,我校与少年报社《芝麻开门》编辑部合作开发校本教材《一至五年级绘本故事集》;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合作推出三至四年级课外阅读文学读本目录,在一、二年级实施《绘本教学》校本拓展课程。
  绘本好比是供儿童看的一部电影,它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各种伏笔和节奏设计。所谓绘本阅读,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课程目标的过程。语文学科的一些基本训练目标在绘本阅读中也有所体现。
  我校之所以进行“课程整合”和绘本阅读课程实践,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思考:(1)对小学生而言,图文并茂的故事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2)积累是语言教育的根本。语言学习靠的是“大量的语言输入”,靠的是“大量的鲜活的言语例子”在头脑中的反复撞击和碰撞。对小学生而言,每天花一定时间念熟一篇短小的语言故事是打下语言基础的关键。(3)选用故事类文学作品,回归语言教育的“人文”之本。而最能体现人文和文化特点的语言材料室文学类作品,阅读和学习符合儿童心智特点。它会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提升素养。
  活动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能力
  绘本阅读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活动出发点,利用直观的手段,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反复的、连续的提高学生的认知、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杜冬艳老师执教的《老鼠在星期四想什么?》,胡君老师执教的《搬过来,搬过去》,金佳静老师执教的《爷爷一定有办法》都有这方面的特点。
  (2)适切学习
  绘本阅读是遵循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和谐统一的整体,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逻辑顺利组织实施,实施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并且教师要根据绘本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结构,将绘本内容结合知识逻辑顺序开展教学。如果有些绘本相对容易读懂,不妨就可以重点挑出一些画面和文字让学生细细品赏,可能就会读出一些新的意境来。在研究了《爷爷变成了幽灵》,金萍老师在课后反思中就提到采用这一做法来加强孩子对绘本主题的领悟。
  (3)统整资源
  是指将不同的资源、手段运用到绘本阅读中,将各个领域的资源有机的整个到绘本阅读中,扩大内容,扩展范围,深化内涵。(绘本阅读中图画、文字和声音元素的合理统整)。如果说绘本具有艺术性,即透过图像传达宗旨,启发孩子观察力与创造力。那么绘本阅读还可以与音乐相融合。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因此,绘本阅读中融入音乐,在孩子的视觉得到愉悦的同时,他们的听觉也迫切地需要得到关爱。如果把绘本中的图画成为“图画语言”。那么这里和绘本结合起来的音乐,完全是一种“音乐语言”了。
  活动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多让孩子反复回味
  我们的孩子都是小学生了,对文字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能力,所以有些绘本可能孩子一看就懂了。但是很多绘本在精美的图画和浅显的文字背后其实并不简单,孩子们并不能一下子读懂其真正的含义,需要教师引导和指点,让孩子们阅读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之后他们会继续捧着书反复品味,这才起到了绘本阅读的目的。
  (2)多站在孩子立场
  绘本阅读中要在合适的时候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但有的时候,我们在选择绘本上往往注重轻松、幽默,想象空间大的作品,更多考虑它的文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孩子们会更关注画面的风趣和幽默,想象的奇特和绚丽,至于主题只是在孩子读懂故事后自然会悟出来的。
  (3)多参考一些获奖作品
  绘本题材中不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得奖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带有很强的个性和文学性,自然应该作为我们的首选佳作。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有机会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
  二、拓展项目丰富生活
  根据小学课程标准,拓展活动课能体现“智慧育人”的理念。我校的拓展课以生命教育为依托,制定了“生活中的小礼仪”、“自救自护的学问”、“生活安全的玄机”等校本课程内容,加强学习与社会、科技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感受生活的意义。
  三、“阳光心理”活动快乐充实生活
  体现学生新文化的价值,需要努力提倡“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理念。那快乐生活就是要让生理健康,让心理阳光。联建小学是上海市心理健康示范校和生命教育实验校,随着实践不断深入,“打造阳光心理”越来越凸显了。从“健康”到“阳光”,也许在意义上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却让我们对健康教育的理解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泛,生命教育的目标更明确,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心理课程从以往的两段目标,细化为年级心理教育辅导具体目标,“承受力”与“包容心”为核心。我们进行了低高年级学生的适应性心理问卷调查,根据呈现的焦虑程度,不断完善“导情、导行”的讲座、辅导机制,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为不适应校园生活环境的学生开设“健心房”,组建了“知心小伙伴”团队,将“阳光心理”传递。“心理小屋”静静的,学生在这里释放情绪,倾吐心声。“心灵驿站”是孩子们爱去的活动场所,和老师同学一起快乐游戏、畅谈趣闻或假想。2011年上半年学校从一年级入手试点开展学生“课问、心理活动、团队游戏”的设计、开发和实践,让每一位联建学生真正地品尝学校生活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幸福。
  四、我们的思考
  1、让学生体验真正的快乐。快乐,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今日精彩生活的一个有机元素。作为一所上海市心理健康示范校和生命教育试点校的公办小学,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快乐心情的培养与积极心理的激发,教育培养学生寻找快乐,品尝快乐、分享快乐。
  2、让学校形成校本快乐文化。利用新课改三级课程的平台,结合地域学生文化的不同特色,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现多元快乐文化的活动,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体验、感悟和分享学校的特色快乐文化。
其他文献
一、严格科学管理,促进学生发展  1.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物质保障。每个人的潜力得到挖掘,学习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或正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2.周到细致的生活服务,使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胜似父母的关爱和如同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全校所有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无微不
期刊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谈起教师,有太多的溢美之词,园丁、蜡烛、灵魂的工程师,不一而足。人们评价一位好的教师可以说出许多优点,严谨治学、工作踏实、爱岗敬业、为人正直等。但在我看来,教师形象的第一要义应该是爱,应该是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还能促进学生成材成人,深刻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构建的几个主要方面来讨论高效课堂的构建。从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的“三观”的先进性,并以罗甸为例来阐述构建高效课堂的原则。  【关键词】杜郎口模式;高效课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  2008年,一股“杜郎口旋风”吹遍神州大地,五湖四海“课改”柳绿花红。2013年7月22日至7月28日的一周时间内在杜郎口中学学习,此次学习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非学历正式学习,而且是到
期刊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经典诗文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首先教育的宝贵资源。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业的有力之举。教育学生弘扬民族文化,践行传统
期刊
21世纪是对话精神的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正在进行从“传递中心教学”到“对话中心教学”的转换。《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研究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对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真正的教育,意义重大。那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有效对话?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营造氛围,自由
期刊
在党的十八会议上,党中央从全局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只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也才能成就他未来的发展。我校从2010年承担《传统文化重在塑人》这一课题以来,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
期刊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与道德素质的养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力图从更高层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解决我们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德育价值的进一步凸显。  一.优化育人环境,经化学生心灵  1.加强理论学习,由校党支部、教科室组织对教师进行指导、
期刊
“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会是真正有效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随时随处都能够得到德育的滋养,随时随处都能够有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这样的德育才会是自然的。学校开展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正是遵循这样的理念,让传统美德教育走进课堂,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随时随处接受教育。”——这是九江县一中校长欧阳华钦对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理念和要求。  要让传统美德教育在校园结出累累
期刊
“一年立足,两年发展,三年飞越,五年成为山东省名校,十年成为全国名校”,这是年轻的翰林中学努力实现跨越赶超的奋斗目标。  “我们起步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起点低。打造全国名校的目标,已经深深印刻在每位翰林师生的心中。”5月21日,莘县翰林中学校长王雪宽表示,成立于2010年的莘县翰林中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高起点开局到规范化运转,从饱受质疑到赞美如潮,短短时间内就已经成为莘县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 
期刊
一、关注留守儿童,成就大唐学府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远离本土,涌入城市务工经商,他们被称为"进城务工人员"。这一新的社会群体的出现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5800万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大部分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经商,自己和爷爷奶奶或姥娘姥爷生活,有的被寄养在亲戚家里。与其他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有更多的缺失: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