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AS、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体护理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病房环境、护理方式、护理内容、护理态度等方面评分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中,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诉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急诊科;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23-126-03
  急诊室是医院内部众多科室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科室,其患者大部分为急危重症患者,管理、护理风险均较高,护理的质量将直接的影响急诊室患者的生存质量。急诊科室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服务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提高急診科室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我院急诊科室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机分组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批准,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0~60岁,平均(40.1±8.1)岁;消化道出血24例,阑尾炎12例,胆结石14例,骨折5例,脑外伤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1~61岁,平均(40.4±8.7)岁;消化道出血23例,阑尾炎14例,胆结石12例,骨折7例,脑外伤4例。患者均在发病2~4h之内送到医院急诊室进行救治。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体征、临床症状进行监测并记录,并密切观察其变化,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观察患者的用药效果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解决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并对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
  1.2.2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于急诊患者,护理人员需快速的询问患者的病情,通过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掌握患者的病史、过敏史以及用药史,并依据患者的情况迅速组织并展开急救。此外,护理人员需采用一定的方法指导患者的家属稳定患者的情绪,从而稳定其病情,避免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依据所搜集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病症分别将其分为消化道出血组、阑尾炎组、胆结石组、骨折组、脑外伤组、胆结石组。仔细分析每位患者的患病情况、病史等资料,为每位患者制定特定的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用药护理、卫生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由于急诊室患者通常发病迅速,导致患者焦虑、恐惧、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的产生,护理人员需及时的观察患者的相应状态,并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解决患者的疑虑,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帮助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减轻其负面情绪,提高其信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急诊室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膜炎、失血性休克等,阑尾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切感染、粘连性肠阻梗等,胆结石患者可能会出现反流性胃炎、胆道感染等,骨折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静脉血栓、切口感染、预防压疮等;脑外伤患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出血、脑病等,在为患者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时,需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制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患者用药时,护理人员需指导其正确用药,并监测患者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用药效果,并将患者的用药效果反馈给医生,由其主治医生决定是否为患者调整用药方案对于患者的病房环境以及其个人卫生需及时进行护理,病房内的湿度、温度需适宜,空气流通,环境幽静,适合其休养,患者的个人卫生护理方主要包括:每天指导患者进行漱口或者给予其3次/d的口腔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擦澡、擦脸,保持每位患者个人身体清洁卫生;依据每位患者的患病状况、身体状况、饮食禁忌等方面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进食,保证其在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又能为患者提供充分的营养;此外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为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的知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加深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丰富患者的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率和投诉率,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小满意及投诉,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十基本满意例数)/例数×100%,投诉率=投诉例数/总例数×100%;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A)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护理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3)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采用用护理质量调查表评估两组护理质量,每项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相应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投诉率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AS、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SAS、SDS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总体护理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病房环境、护理方式、护理内容、护理态度等方面评分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急诊患者通常发病较急、病情变化快、病势猛,这些特点均对护理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个性化护理能够根据患者自身的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诉率。
  本文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针对患者心理、并发症、用药、卫生、饮食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护理方案。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情绪,减少患者心中的不安,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发症护理主要是根据消化道出血组、阑尾炎组、胆结石组、骨折组、脑外伤组、胆结石组患者的具体病症,采用预防的措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通过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用药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一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个人卫生的护理,能够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身体素质、医生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安排营养且不会影响疗效的饮食,不仅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够加深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丰富患者预防措施,加强护理的全面性。本次的研究发现,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的高于常规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投诉率明显的低于常规护理组;经过护理后,个性化护理组患者SAS、SDS均明显的低于常规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在病房环境、护理方式、护理内容、护理态度等方面评分均明显的高于常规护理组。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护理内容更全面,针对性更强,更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够显著地提高护理的整体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诉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从松毛虫防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孙吴陨石溅落区发现相当数量的硅质陨石,其矿物成分多种多样,外观形态多姿多彩。标本鲜明而生动的外观特征和陨击形态在熔融状态下的硅质陨体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文章就此示图并加
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金融科技企业的成长,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而应用技术型大学金融专业,作为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需要紧跟形势进行教学改革
目的 探究超声在男性不育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男性不育症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阴囊触诊诊断以及生殖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
少数民族对国家的情感方面有其特殊的一面,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高校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在国际环境、教育方式方法、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等方面加强重视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极大发展,中国青年的政治价值观经历了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无我"倾向于"自我"、由盲目转向理性的发展变迁过程。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为当代青年政治价
目的分析广西某乡镇小学一起由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aEPEC)引起小学生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为今后该类事件的防治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及时开展对事件发生的学校
仲裁秘书的积极能动作用不可忽视,从仲裁案件的立案到审理,到最终结案的全部过程均离不开秘书对案件的程序管理和服务,其地位和作用都极其重要。因此,从秘书对仲裁工作的积极
产业融合度是动态变化的,及时客观地掌握产业间的融合度对科学合理地制定产业发展对策非常重要。在分析和归纳出产业融合度的主要测评方法之后,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要在动态把握移动互联网关键人群,即高校学生行为特征与规律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