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综述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2006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第四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4年8月16日至22日在四川绵阳召开。此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联合主办,绵阳师范学院承办。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来自全国19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及人民出版社、《哲学研究》杂志社、《求是》等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现代性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理论”、“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三个方面的专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讨论。
其他文献
自戴维森在1967年发表他的著名论文《真理与意义》后,学界把他关于真理与意义的理论称为戴维森纲领(Davidson’s program)。戴维森纲领的卓越之处在于戴维森将塔斯基的约定-T(convention-T)做了适当修改,将真理理论相对于特定的语言及其使用者,使约定-T与意义联系起来,为自然语言的恰当的语义学提供了一个清楚的、可检验的标准。
意义问题是分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我们说话和写作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式:单词、短语、从句、完整的句子等等。我们通常假定这些语言表达式均具有意义。而且,正因为它们具有意义,我们才得以用它们做出表达、实现交流。也就是说,意义正是我们所表达、所交流的东西。由于这些意义是表达式本身所具有的,
纵观整个西方主流哲学的发展,逻辑推演因其在人类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逐步由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工具嬗变为人类思想追求的目的和主宰,逻辑成了决定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据和尺度,进而成了人的本质。与逻辑本体化进程同步的是对逻辑本体化的抵制和反抗;在逻辑本体化所演绎出的追求确定性的绝对主义、独断主义盛行之时,
最近七八年中,国内技术哲学的研究似乎出现了某种“看涨”的势头,研究技术哲学的论文和著作都在多起来,这是令人高兴的。可是,却比较少见有人研究社会技术问题。很显然,研究社会技术问题的文章较少并不意味着社会技术问题不重要。如果我们放宽视野,也许我们可以和应该说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由张家龙、刘培育、郑伟宏、邵强进四位学者合作撰著、张家龙先生主编的《逻辑学思想史》(以下简称《思想史》),最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作为“学科思想史丛书”之一推出。该书改变了国内外现有逻辑史著作按编年史方法论述历史上的逻辑学家和逻辑学派的传统模式,另辟蹊径,采用“以逻辑为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论述方法,即“从世界三大逻辑学的历史发展中概括出各自的几个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今年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一代宗师金岳霖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民盟中央等单位决定共同举办纪念金岳霖诞辰110周年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项内容:
期刊
随着黑龙江大学由跨越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转变,2004年黑龙江大学的哲学学科建设也迎来了“开放与跃升”的一年。黑龙江大学哲学学科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两个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七个硕士点,一个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省级哲学研究基地及文化哲学与外国哲学两个研究中心,
2004年是现象学伦理学家M.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的130周年诞辰。中国现象学研究界于2004年10月中旬在广州举行现象学第十届年会,讨论题目定为“现象学与伦理”。此次会议吸引了诸多国内外重要学者参加,提交会议论文50余篇,这里刊登其中两篇。A.麦金太尔在《德性之后》中曾认为,当代的主要哲学思潮现象学和分析哲学都无力觉察到我们身临其中的道德无序状态,并且无法提供解决这个问题的思想资源。K.黑尔德的文章实际上展示了对这个说法的一个回应,同时又对麦金太尔给予了支持。倪梁康的文章试
自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殊化,因文化差异性增强而带来的价值冲突既在民族国家的层面上凸显出来,又在日常生活的领域中呈紧张之势。同时,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由于失去了统一的终极信念支撑,因而也失去了以往人们所具有的那种追求和眷恋先验价值目标的精神深度;传统的由理性主导的心性结构让位于现代人的心理体验结构,让位于本质上以感性欲望为主导的个体价值伸张。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逻辑界发出“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呼声以来,经过逻辑界同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现代逻辑的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了比较可喜的局面。然而,在现代逻辑教学中,感到不足的是,人们普遍不太重视逻辑观念、逻辑方法与逻辑应用的辩证统一,这种对于三者辩证关系的忽视,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逻辑教学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