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青春舞步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i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夜,蒋佳冀失眠了。
  山城的夜雾气弥漫,思绪也漫漫升腾在蒋佳冀的四周。2014年9月,33岁的蒋佳冀成为某飞行团团长,15年的军旅时光一帧一帧从脑海滑过:学员、飞行员、飞行大队长、团参谋长、团长,蒋佳冀的天空中闪耀着“成长”、“成功”四个字,即使是在两获“金头盔”之前的自由空战中,他也从未夜不能寐。
  天空是勇者和智者的舞台。在采访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位蓝天骄子的天赋异禀,然而又远不止这些。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木秀于林也必被风摧之;没有和谐的团队和兄弟,飞天梦也仅仅是个空无的泡沫。
  此刻,作为团长的蒋佳冀不单是一个阳光帅气的个体,他心中多了一个沉甸甸的梦:把团队带成新时代的空中王牌。
  这是一次巅峰对决!
  2011年金秋,中国空军首次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拉开战幕,全空军100余名精英飞行员列阵鏖战,争夺10个象征职业至高荣誉的“金头盔”。
  作为参战的少数几名“80后”飞行员,蒋佳冀第一仗便遭遇强手。对手是曾经威名远扬的王牌部队的飞行员,装备性能和对抗经验都优于自己。从高空缠斗到中空。几个回合的激战中,他大速度、大幅度急转抢先,载荷超过7个G。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攻击,蒋佳冀一个急斜筋斗机动占据高度优势,迅速急转机头截获对手……42比0,蒋佳冀大比分取胜,一战成名,成为当年最年轻的“金头盔”获得者。
  兵书上说: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白保而全胜也。飞行员在空天战斗,就是在刀尖上舞蹈,蒋佳冀庆幸自己坚持了最初的梦想。
  1999年高中毕业前夕,18岁的蒋佳冀听说空军和民航同时招飞,“视力特别好”的他好奇地去试试,没想到两边都通过了。后来填志愿时,用智能拼音输入他的名字,倏然发现“蒋佳冀一JJJ-歼击机”,拼写竞完全一致。这种“惊天契合”使开朗阳光的蒋佳冀毫不迟疑地选择了空军某飞行学院。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取舍中前行的。2003年军校毕业,他婉拒“留校当教员”的劝说,选择到一线作战部队;2006年初露锋芒,他放弃在二代机部队提前晋职的机会,选择改装新型战机……
  改装新型战机,对于蒋佳冀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2007年5月21日,是蒋佳冀第一次驾新型战机飞行的日子。看着战机漂亮的流线,英武的身姿,蒋佳冀对白己说:“这就是我想要的!”时任团政委廖应宾找新员谈话时,问了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飞新战机?”7名新员的回答各有不同,但蒋佳冀的那句“我想用它打仗!”像一枚镙钉掉在光亮的机场上,发出脆响,久久地回荡在他的心里。
  这是一句庄严的白我承诺,这也是蒋佳冀飞行生涯的不懈动力!在同批战友中,蒋佳冀第一批放单飞、第一批改装新机、第一批执行任务。他飞过的初教机36号、高教机25号都成为航校里“成功”的代名词。天赋是蒋佳冀的财富,而天赋与血性的深度融合便成就了一个新型战机飞行员的传奇。
  在15年的飞行生涯中,最令蒋佳冀难忘的是2011年5月在西北的那次战斗。拂晓,数架战鹰划破宁静的清晨,体系对抗打响了!蒋佳冀作为编队长机,担负对地突击任务。“蓝军”配属的导弹、雷达和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在戈壁瀚海中交织成空、地、电、磁多维立体防御网,完成突击任务无异于“虎口拔牙”。他们运用新战法,贴着沙丘、沿着山谷超低空飞行数百公里,出其不意地突进“蓝军”防线后方,成功袭击了对方重要目标。当他们耀武扬威地从趴着的蓝军哨兵头顶飞过时,蒋佳冀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激情和血性”。
  “狭路相逢勇者胜,强手交锋智者赢。”在空军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中,蒋佳冀两次获得“金头盔”,成为空军首个蝉联“金头盔”的飞行员。
  他是张扬的“80后”,感恩于那片成就先锋的土壤
  当那个“莫西甘”发型在机场的阳光下闪耀时,一下子晃到了时任团政委廖应宾的眼睛。不用猜,肯定是蒋佳冀。问他为什么这样理?他说:“首长,理发师说我的头型最适合理这个发型。”廖政委很严肃地说:“马上剃了!”
  蒋佳冀在飞行团里是有名的“潮”男。往人堆里一站,特别亮眼。像所有的“80后”男生一样,他爱时尚的电子产品,喜欢把自己打扮得酷酷的。飞行大队长王体第一次见到帅气的蒋佳冀,就觉得他就是心中典型的飞行员形象,像美国影片《壮志凌云》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那个飞行员。
  从飞行员成长为飞行团长,个性张扬的蒋佳冀没少被“敲打”,但他的自信、外向、嗓门大从未被改变过。廖政委说他就是一个很鲜活的年轻人,内心涌动着激情。
  蒋佳冀爱问问题。别人问:怎么用?蒋佳冀还要问:为什么?他喜欢思考、善于研究,最重要的是能吃苦。飞行员李翔刚到团里时和蒋佳冀分到一个套间住,他看到蒋佳冀飞行之余,只要有空,每天除了跑1万米,还要做1000个仰卧起坐、300个俯卧撑。其他飞行员们都跟着做,可渐渐地都跟不上了。有时李翔会泡碗方便面诱惑他,可人家吃完了雷打不动接着做。在蒋佳冀看来,“学习的速度、研究的深度、训练的强度决定了战斗力水平的高度”。
  走进蒋佳冀所在团,对“飞行的结束才是训练的开始”这句话的推行,令我印象深刻。飞行讲评室,飞行员、领航员、电抗人员、机务骨干悉数列席。背后数台电脑一字排开,态势图、飞参、视频等数据实时回放。讲台上,飞行员讲述空战过程,讲台下不断有人提出意见建议。每次对头、每次机动、每次攻击都要理性分析,每个动作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数据是多少,都要反复争论……
  这正是师里在探索的“1131”训练法,即准备1小时、飞行1小时、检讨评估3小时、再验证飞行1小时,通过“研究一试飞一评估一再研究一再试飞”的良性循环,加大地面研究力度,强化学习研究对训练的指导,促进训练由任务指标型向作战研究型转变。
  令师长陈晖欣慰的是,他的麾下有两名“金头盔”团长,和蒋佳冀一同来学习改装的6名新员如今也都成长成熟起来,成为中坚力量。良好的成长生态,不仅能使一枝独秀,更重要的是,团队在良性循环中可以不断创新。   “没有永远的战法,只有永远的变化。”作为战法训法创新的带头人,蒋佳冀认为:相比较装备的代差,人的思想代差更可怕。在他看来,能打仗的团队,首先是个善于创新的团队。“80后”两次斩获“金头盔”,所在团队勇夺“优胜单位”,令许多部队深受震撼。
  “电子战”并不神秘。该团开动脑筋、未战先谋,围绕加载数据的样式、方案专攻精练,取得了“人有我优、人优我专”的优势。
  突破性进展背后是数年的研究攻关。2006年起,该师就联手科研院所进行“电子战”研究,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能力训练中,让领航人员与电抗人员“结对子”,一起参加研究、训练、评估全程,使电子对抗的理念方法融合进每一套战法。
  2012年,第二次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当对手开始普遍重视电子对抗时,蒋佳冀和战友们又将战斗力的新增点,放在受到强电磁干扰后的对策研究,全新的战法再次获胜。
  他是一团之长,
  鹰阵是他空中的家园
  战友们都说,蒋佳冀爱笑,过去会笑得没心没肺,嘴巴咧开来会露16颗牙齿,现在他也常常笑,但只能露6颗牙齿,为什么呢?有担当了。
  蒋佳冀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孙子·谋攻》中的那句“上下同欲者胜”。作为一个作战部队的一线指挥员,他深切地懂得战斗力不仅来自于思想、来白于装备,最重要的要素来自于人。
  2014年12月西北某机场下了第一场雪,气温降至零下23摄氏度。蒋佳冀二话不说,带着飞行员和机务一起扫雪。都说机务是飞机的6S店。飞行员拥有一双翅膀,机务甘做托举的天梯。蒋佳冀深知,将两支队伍完美融合,才能达到飞行的最佳效果。
  三级军士长陈彬是机务大队代理机械师,工作至今对飞行员也算阅人无数了。但有一件事至今仍令他觉得难忘。那是在东南沿海的一次飞行。陈彬记得,蒋佳冀飞下来给了他一个拥抱,笑了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陈彬说:“我们机务大多耳朵不好。”看着他远走的背影,还没来得及问是什么意思,下一个飞行员又要飞行了。而这个信任的拥抱一直令陈彬觉得格外温暖。
  有人说,和平年代战斗机飞行员享受不到血洒疆场的荣光,却担当着牺牲奉献的艰苦。这句话一点儿不假。陈晖师长介绍说:“有一名老飞行员,一年365天,只和妻子见了7天面。”这虽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他们每年200多天都在外面驻训,对家庭无法关照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采访蒋佳冀,话题中最令他不想触碰的是家庭。我问他:“你过的最近一个节日是什么时候?”他说:“2013年春节。”那年大年初三,老丈人摔得肋骨骨裂,蒋佳冀在医院陪护到凌晨4点,就不得不返回部队。从西北到东南,从高原到大海,蒋佳冀常常在空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可如果问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哪?他毫不犹豫又充满温情地说:“回家。”
  家是永远的情感高地。而现实是,与战友相处的时间要比家人多得多。他们要一起并肩战斗,一起直面生死,因为他们是同一个战壕的兄弟。为了使团队成为令人瞩目的“尖刀团”,蒋佳冀发出“我要带的不只是会飞的飞行员,而是会打仗的战斗员”的声音。他的理念是:“从第一架次飞行开始,就植入打仗意识!”基础科目开飞前,就给新员灌输如何在空中学会生存;战术科目训练中,设置“假想敌”,从能量、角度、高度等方面分析每个动作的战术价值,让新员感知实战的火药昧……“没有平时战时,只有岗位战位”。一贯秉承的为战而飞的理念,蒋佳冀一系列训练举措,使新员成长周期大幅缩短。
  2012年6月,新员刚完成战术课题改装训练,就有超过一半被选中执行空军体系对抗任务。当年11月,新员许亚军便作为尖子选手参加了空军第二届“金头盔”争夺战,并力战群英,获得“空战优秀飞行员”,荣立三等功。
  据统计,蒋佳冀带出的14名飞行员,个个都是执行重大任务和创新战法训法的排头兵,某新机团的3名大队长、3名副大队长和3名主任,都出白他的门下。
  飞行一大队大队长王体印象最深刻的是,蒋佳冀倡导的“快乐飞行”理念。飞行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浪漫美好,好几个G的大过载对身体和心理影响都极大。蒋佳冀告诉他,就算再苦再累,都要感受飞行带来的点滴快乐。王体最难忘的是有一次飞编队,因为速度差,他提高高度后,一下找不到长机了,心里感到有些紧张。坐在后舱的蒋佳冀立即做了一个漂亮的翻转,迅速跟上了长机,这种在可控范围的创新,使王体突破了长久以来的思想禁锢。
  如果说最开始飞行是为了追求快乐,那么在国家荣誉面前,更让他们介意的是那种高飞远航、搏击云天的“骄傲的存在感”。那里面包含的是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一种精英担当的无悔情怀。
  2014年9月,蒋佳冀被任命为团长。上任那天,他彻夜难眠。“以前升空作战,想得更多的是‘击落对手’,而今后,我的眼里要装着一张体系制胜图。”蒋佳冀坦言,在打赢未来信息化空战道路上,他任重道远……
  晨曦亮了天边,又一个平凡的飞行日到来了。在鹰阵一飞冲天时,蒋佳冀团长那句“今若开战,不胜不归!”的誓言,久久响在天际。
其他文献
江伟华的“字典”里没有退缩。2011年秋,教导队组织集训,江伟华“奉命”前往,成为学员中唯一的新兵。首次参加集训的他热情高涨、满腔斗志,但基础不牢、缺乏经验直接导致第一次阶段性考核排名“垫底”。“如果第二次考核仍然倒数,将被‘退学’。”一个少校教员“吓唬”他。  为了尽快赶上队伍,江伟华自制了一份“魔鬼训练计划”:体能不过关,早起一个小时,坚持三个一百和一个武装五公里;技能基础差,就中午“加餐”,
期刊
新兵一下连,李浩就凭借自己悟性高、善钻研、能吃苦的品质当上了给养员,调剂伙食、烹饪饭菜无一不精,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李大厨”,由于工作干得有声有色,第二年就当上了炊事班长,还入了党。  班长当了,党也入了,可李浩并不满足,第三年,他就放弃班长位置非要去学开车。勤学苦练,加上天资聪慧,5个月的课程,李浩仅用了2个半月就通过了理论和实车操作考核,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只能开车,不能修,如果车坏在路上咋
期刊
说起他——  头衔一大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结直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军委保健会诊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辽宁医学院、山东泰山医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成绩一大串:两个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个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三
期刊
解放军生活:广州军区空军地处台海、南海两个战略前沿,请问作为战区空军装备领率机关,你们是如何有效提高装备综合保障能力的?  孟宪章:近年来,广空装备建设始终紧盯打赢目标、服务作战训练、突出质量安全、狠抓依法管装,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持续深化事斗争装备准备。我们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紧盯我区担负的使命任务,滚动修订、系统对接装备保障计划方案,形成上下衔接的有机体系,各
期刊
从地处边境的东兴边城到柳江之滨,再到京郊城外,无论是一线的边海防连队、空军的训练基地还是地处京郊的公安边防部队后勤训练基地,虽然军兵种不同,担负的任务千差万别,但是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却一样迫切。《解放军生活》杂志“送文化到基层”活动小分队一行,带着对基层官兵的深厚感情与崇高敬意,在9月金秋先后赴广西军区边防某团、广空装备部某基地、公安边防部队后勤训练基地开展了3次送文化到基层活动。  金茶花开迎
期刊
坐在我对面的石龙山,话很少,微黑的长方脸被风雪和烈阳雕琢得棱角分明。谦虚、低调、踏实,是石龙山给我的最深印象。采访中,他的故事多半是从别人嘴里讲出来的,而他对自己的评价简洁平实,“不过是做了分内的事情而已,组织信任我,也给了我很多荣誉,我要对得起这分信任”。  采访结束时,我也不由地从心里佩服石龙山,不仅仅是他默默无闻地做到了全团的明星士官,而是他如酵母一样影响和改变着身边的战士,带出了一批素质全
期刊
金戈铁马为社稷,镇守东南露锋芒。  66年的峥嵘岁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先辈们抖落的征尘,积淀成厚重的传统。  这是一幅血火交织的壮丽画卷,转战八省、举役两百、歼敌数万,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英雄史诗,军魂永驻、英才辈出、丰碑屹巍,美名远扬、威震四海。  这是一首催人奋进的铿锵战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边境作战,战功卓著、扬我军威。  这是一卷续写辉煌的时代乐章,镇守八闽、巩固
期刊
见到张学杰政委时,他刚从基层蹲点回来。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党和军队的忠诚热爱,对基层官兵的深情厚爱,对强军兴军的责任担当。  解放军生活:集团军成立以来,战果辉煌、英雄辈出,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请问你们是如何保持和发扬的?  张学杰:习主席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教育官兵学传统、爱传统,始终保持老红军本色。集团军部队驻守在古
期刊
十五载风雨写华章,十五载铸剑谋打赢。  从1999年1月28日,广州军区空军装备部组建16年来,部党委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强军目标为统揽,坚持用使命作牵引,真打实备,军事斗争装备准备全面推进;  16年来,坚持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按照实战需求和上级要求,逐步发展为功能齐备、系统完善的各级装备部门,装备保障转型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16年来,坚持抢抓机遇,励精图治,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
期刊
进独龙江采访是在去年冬季来临之前,大雪还未封山的时候。  只要大雪封山,路被积雪全部覆盖,进出都变得不可能,这里就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  独龙江隧道马上就要通车了,我们走的是原有的老路,因为太艰险,将来肯定少有人再走,也许我们将是最后的体验者了。  虽说进山不易,但听坚守在这里的独龙江派出所官兵们的故事,才真正体会到他们才是真正的艰辛和不易。  从列兵到烈士其实并不遥远  ——静静聆听所长钟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