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学龄前期神经发育的结局研究

来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lzm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学龄前期神经发育的结局。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症的6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依据其头颅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与临床表现分为无脑损伤组(30例)与脑损伤组(30例),另选胎龄相似的健康新生儿3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学龄前期智力与社会生活能力发育结局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低血糖患儿的视觉空间、工作记忆、言语理解与总智商评分更低(P<0.05)。与无脑损伤组相比,脑损伤组低血糖患儿的视觉空间与总智商评分更低(P<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未见原核(0PN)来源胚胎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及单胎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VF助孕并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253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不同来源分组,分为0PN囊胚组(n=29)和双原核(2PN)囊胚组(n=224),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采用多因素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0PN来源囊胚对临床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β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疑难病,特征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以外部位,其发病机制复杂。微小RNA(microRNA)是靶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研究发现其参与EMS的发展。微小RNA-141(miR-141)在正常子宫内膜和EMS异位内膜中表达有差异,在EMS中miR-141的调控主要表现为抑制下游靶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进而抑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随后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减弱,难以粘附在异处并刺激血管新生形成新的病灶。miR-141在EMS的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女性是否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及IVF相关指标差异,寻找不明原因不孕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5月于我院生殖医学科首次行IVF/ICSI-ET且年龄≤38岁的66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UI组),选择同时间段就诊且同年龄分布的因输卵管阻塞因素或单纯男性因素不孕患者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促排卵、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的差异。再根据既往是否有妊娠史对两组患者进行亚分组,分别进行上述指标的单因素比较,并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和临床认为可能与不明
目的探讨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SIN)的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28例妇科手术后病理诊断为SIN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28例SIN患者中双侧输卵管峡部受累的98例,右侧受累18例,左侧受累12例。SIN早中期表现为输卵管峡部周围多个造影剂聚集的小囊状憩室,憩室与输卵管主管腔相通,憩室直径多在0.1~2.0 mm,丛集在长约2 cm的输卵管峡部周围,相邻的输卵管间质部有时会累及;进展期表现为输卵管峡部受累段延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且对激素敏感的肿瘤,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预后较好,一部分患者有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近年的研究表明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可行的,本文报道1例36岁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诊断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通过IVF-ET获得成功妊娠并分娩,随访至今,8年无复发,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分析。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最初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目前关于米非司酮其他适应证的研究越来越多且涉及较多病种。米非司酮的分子特性使之可能有若干适应证,故了解其安全性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使用,米非司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一定的证实,也有了一些新的研究结果。本文综述了米非司酮在动物中进行的毒理学研究,以及在各种已经批准或未批准的适应证中使用该化合物所报告的安全性相关结果,包括男性志愿者重复给药研究、人类长期和非长期使用时的相关安全性研究结果等。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同一月经周期低剂量来曲唑(2.5 mg/d×5 d)诱导排卵失败后直接序贯递增剂量给药(5 mg/d×5 d)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将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46例PCOS排卵障碍患者的71个诱导排卵周期按照临床用药不同分为递增组(n=31)和对照组(n=40)。比较两组的卵泡生长时间、添加尿促性素(HMG)天数、添加HMG总量、添加雌激素总量、添加雌激素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个数、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
子宫腺肌症是由于有活性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中,使子宫体积均匀增大,主要症状是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虽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各类药物(包括短效口服避孕药、高效孕激素和GnRH-a等)也均可用于子宫腺肌症,但目前还没有经批准的、特异性针对子宫腺肌病的药物,而且由于非组织学诊断的复杂性和合并症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指导药物治疗的证据有限。目前的临床观察一致性显示地诺孕素(DNG)能够有效缓解子宫腺肌症相关疼痛症状,但异常子宫出血乃至贫血加重的情况较多见,且对大子宫体积缩小的作用不明显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胰岛素抵抗、肥胖、高雄激素等不仅是PCOS的主要临床特点,也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贯穿PCOS整个病理过程,在PCOS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PCOS慢性炎症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的炎症因子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PCOS病因学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目的:探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体质量管理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2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体质量管理分为两组,常规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n=103)与管理组(常规组基础上添加体质量管理,n=97),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体质量指数(BMI)、治疗效果及治疗后1年内的的妊娠率、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后,管理组BMI、雌二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卵泡刺激素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