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连接蛋白-6基因对结肠癌小鼠模型肿瘤生长影响及其表达水平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ga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基因对结肠癌小鼠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

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购自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分采用随机对照组原则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通过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的方式诱导结肠癌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10只)和claudin-6组(10只)。其中claudin-6尾静脉注射claudin-6过表达质粒,每周1次,连续4周。模型组注射等量的阴性对照(NC)质粒,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干预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取出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癌组织,分别检测瘤体的体积和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建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claudin-6蛋白的表达,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claudin-6 mRNA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laudin-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结肠癌组织为血管生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以评估组间差异,两两分析采用t检验。

结果

干预后claudin-6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分别为(0.63±0.18) cm3和(0.57±0.15) g,均显著降低并低于对照组的(1.61±0.29) cm3和(1.46±0.34) g(t=6.754、8.6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模型组结肠癌组织中mRNA(1.98±0.21)和claudin-6蛋白(1.27±0.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68±0.46和3.95±0.31,t=12.357、15.674,P<0.05),claudin-6组的mRNA(3.58±0.32)和claudin-6蛋白(2.46±0.27)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1.98±0.21和1.27±0.17,t=5.647、6.358,P<0.05)。模型组的MVD水平(27.64±5.32)显著高于对照组(7.43±1.74,t=4.847,P<0.05),claudin-6组MVD水平(16.99±4.1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1.74,t=8.47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过表达claudin-6具有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提示claudin-6在结肠癌中的抑癌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混合性谱系激酶-1(MLK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特点,探讨MLK1对胃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并分析其与患者基本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的376个分析中检索MLK1的分布,在20个涉及胃癌的分析中研究MLK1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差异性表达;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中,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875例胃癌患者组织中的MLK1的mRNA
期刊
历经百余年的探索,胃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实验研究不断深入。胃癌、胃间质瘤作为胃外科实验研究的热点话题,围绕其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尤其近年来黏膜微生态、肿瘤干细胞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另外,随着微创外科的逐步开展,国际区域合作的大宗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为胃外科疾病的标准化手术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支持。同时在分子医学、精准医学的推动下,疾病分子分型的完善、新治疗靶点的探
目的探讨WW域结合蛋白2(WBP2)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集正常脑胶质和脑胶质瘤组织5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脑胶质和胶质瘤组织中WBP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WBP2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慢病毒感染U251脑胶质瘤细胞株,建立WBP2沉默和对照细胞株,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Krüppel样因子4(KLF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9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磐安分院和金华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归档病历中资料完整的94例NSCLC组织标本,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或靶向免疫治疗,同时另取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非肿瘤组织石蜡标本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再生和修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体重为200~22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采购:维通利华),制备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电刺激治疗12周,对照组不予治疗;采用坐骨神经电生理、神经行为学和透射电镜等评估电刺激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
目的探讨FOS样抗原1(FOSL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Ⅲ科292例(观察组)新诊断胃癌患者和215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检测FOSL1不同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FOSL1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使用χ2检验
目的观察马来酸噻吗洛尔对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6月6例患儿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血管瘤组织标本,其中女4例,男2例,年龄范围为1.5~6.0个月,体重3.2~7.4 kg。分离并培养HemEC。实验分为实验组(HemEC组)、空白对照组。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相关抗原因子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D31在HemEC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家族20A(KIF20A)和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与原发性肝癌(PL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1年2月~2019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69例PLC、33例肝硬化和17例正常肝组织中KIF20A和AEG-1表达,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KIF20A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与P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1/17)、33.
目的探讨过氧蛋白同源物(PXDN)基因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从2019年4月到2019年6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确诊为胃癌的未经过放疗和化疗的手术标本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各10例。通过癌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与胃癌相关的突变基因,并通过筛选GEO数据库中与胃癌相关的RNA测序数据集(GSE122796)分析突变基因的差异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