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核心素养与英语学科文化品格培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a123mu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品格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英语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师要学习英语教学新理念,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优化英语教学方法,发挥英语语言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升文化素养。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 文化品格 培养方法
  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下,教育部特别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支点,以此建构教育方法,落实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每一门学科都要以培养学生素养为目标定位,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素养进行。英语学科作为我国当代学校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学科必须以健全学生的品德为基点传授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之时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笔者结合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谈几点核心素养之文化品格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之文化品格与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品德与知识的共同体,品德是做人的基本,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必备素质,知识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到的理论与技能。在这个知识与经济共同繁荣的社会,知识与品德都很重要,但人的品德更为重要。品德决定着一个人能走多远,知识决定着一个人能干什么。在核心素养下,文化品格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途径。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的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获取,是丰富其人生价值内涵与人文修养的重要内容。学生有了高尚的情操,才能做出有益于人类进步与国家繁荣的行为。
  由此可见,全球背景下的公民素养是全球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中最先进的文化,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是文化品格培养的目标之一,学生学习后要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因此,在素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文化品格之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挖掘文化资源,让学生学习、鉴赏、评价。教师要利用激励性、期待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在英语学习中争取更大的进步,充实学生的文化内涵,健全学生的文化品格。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我国这几年实行教学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出台了许多课改文件。因此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优化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坚持以社会文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南,积极学习有关教学新理念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利用上级与学校组织的培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跟上时代,学习教育新理念,如翻转课堂与微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品格。此外,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灵活有效的评价策略,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努力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才能真正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
  为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教师要开展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课,比如答题比赛、讲英语故事比赛等,举行这些活动时,可设置一些小奖品,奖励积极的参与者、活动优胜者,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活动既可以吸引爱好英语的学生积极参加,又可以调动学困生的英语兴趣,发挥学困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精短的有文化内蕴的故事,并且在一些关键性的地方提示学生思考,有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提高人格素养。
  三、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在文化品格培养过程中,教師的任务是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学资源、设计他们可能完成的任务、考虑他们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创造恰当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英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吸收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对不同文化的学习要坚持多角度看问题,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我校在高一级学生中用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位学生对自己的期末考试进行分析总结时,在档案袋中写道:“我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振兴中华,实现伟大中华梦,在英语的支撑下,在英语国家推进中华文化的发展!”这说明了这个学生以学英语为跳板,振兴中华。这是他学英语的目的,也是中华许多健儿的共同心愿。因此,英语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结合学后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搞好文化品格的培养。
  由于学生的学习有差异,智力有优劣,学习动机有不同,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实行不同的教学,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无论是英语阅读教学,还是英语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都要对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四、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西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以龙为图腾,以龙为贵物,而英国人以龙为祸物,谈龙色变,是很正常的。西方人选美能肥胖,高大为美,中国人选美能精致,玲珑为美。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优点,这是世人公认的,英语作为我国学生必修的语言,有着重要意义。国家从幼儿园就开设英语,就是让国人学习英语先进文化,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外国有许多先进科学技术与经验都是用英语书写的,我们只有学好英语之后,才能翻译,才能学到外国先进文化、先进科学技术。
  备课时既要注重备内容,更要注重备方法。讲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效果有很大差异。老师要挖掘课文内容,善于找出生动活泼又有效的方式,提高目的达成度。
  课堂组织得好,会使你的课堂活跃而不乱、生动而有效。学生准备活动时,老师要在教室里走动聆听,随时指导帮助他们。在汇报过程中,对于同标准答案或自己看法不同的答案不要立刻给予否定,尽可能多地开展学生合作评价。对有些操作效果不理想的活动要给予及时调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要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成绩,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学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需要以教学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把英语学习纳入“大语言学习的范畴”,引导学生既重视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又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逐步培养全民的文化品格,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文化经济繁荣的当代,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血脉,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的培养,是时代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文化品格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的培养,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中华儿女成长与成才的生命乳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教师必须学习英语教学新理念,提升自己的英语授课水平,创新传统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优化英语教学方法,发挥英语语言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伟大中华梦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国家的前途命运决定着个人的人生价值,个人的努力奋斗要为国家的前途服務,这样才能有益于国家与个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源远流长,能对世界上的任何一门语言进行惟妙惟肖的翻译。更应该为中华之伟大复兴好好学习,学习英语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天天向上。
  英语核心素质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不断努力与各方面支持,因此,中学英语老师要在平时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让学生体会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通过文化挖掘、大脑挖掘等形式,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任丽燕.浅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素养[J].海外英语:上,2017(3).
  [2]朱洁.谈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素养[J].中外交流,2017(21).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江苏高水平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关举措建议,并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关于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江苏高水平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研究生培养  一、概述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新规划[1];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发布《
摘 要: 中外人文交流成为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承担着中外人文交流的使命。新媒体教学手段因其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互动手段可以促进大学生中外人文交流能力的培养。本文在界定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和新媒体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微博、网络电视和微信三种新媒体教学案例为例,探讨新媒体教学在中德人文交流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高校德语专业 中德人文交流能力 新媒体教学  一
摘 要: 传统优秀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本,处于21世纪的文明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当物质文化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产生新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壮大我国的本土传统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要将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化技术完美结合,紧跟时代潮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公民对我国文化更加自信。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传统优秀文化 现代化  2018年3月20日,习近
摘 要: 李达故居内陈列中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李达与刘少奇在湖南大学的合影,是李达与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交往的珍贵瞬间。探寻两位“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李达与刘少奇的交往分五个时期:一是建党初期在上海送刘少奇赴苏联学习;二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到长沙讲学时的交往;三是抗战时期刘少奇心系“红色教授”李达的安危;四是李达北上参政经刘少奇介绍重新入党;五是土地改革时期刘少奇看望和关怀李达。  关键词: 李达
摘 要: 《无声告白》是当代美籍华裔作家伍琦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有着精妙的叙事结构和丰富的议题。本文从拉康的欲望理论出发,着眼于婴儿、作为“他人”的母亲、欲望三者之间的关系,解读莉迪亚的欲望和其母亲欲望的重叠和冲突。拉康认为,人的欲望展现出他性,是他人的欲望。书中莉迪亚的母亲,作为莉迪亚生活中最重要的他人,其欲望对于莉迪亚的自我形成和迷失,必然造成影响。  关键词: 《无声告白》 欲望 他人
摘 要: 本文在以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为例,对高星级酒店行业和酒店管理(含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本科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可以构建基于酒店职业发展阶段的阶段式课程体系,逐步从行业需求分析与人才培养定位和方向确立、职业发展阶段性能力需求与课程选择、岗位能力实现与课程目标及内容的确立、校企融合的课程实施及评价等环节构建完整的阶梯式课程体系。  关键词: 社会需求导向 应用型本科教育 课程体系  
摘 要: 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2011年成立“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在教学中融入长征文化元素,作者以美术学院2014级文创类毕业创作为例,探索长征文化融入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文创类毕业创作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 遵义师范学院 长征文化 文创产品毕业创作  一、概述  位于红色革命老区遵义市的遵义师范学院是国内较早的在教学中融入长征文化的高校之一,其中美术学院是遵义师范学院在课堂教学
摘 要: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二十世纪美国著名通俗历史学家、科普作家和文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1975),英国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之一。作为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房龙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他们对“文明”概念的重视程度。其次,汤因比与房龙分别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叙述体。值得一提的是,汤因比与房龙的作品都先后在中国掀起过一阵浪潮。房龙与汤因比对于文明的见解是
摘 要: 清代学者孔广森所撰的《经学卮言》一书,涉及对《周易》《尚书》《诗经》《尔雅》《论语》《孟子》《春秋左氏传》七部经书文本的训诂、校勘以及史实考订。本文主要考察了此书《诗经》部分的内容、体例,并对其在辨正音训、发覆旧解、发凡起例、考订史实、阐明古礼五个方面的考证特点进行了总结与探讨,藉此可以窥见孔氏在《诗经》学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 孔广森 《经学卮言》 《诗经》  孔广森(1752
摘 要: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代生活的新常态、新风尚,既是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又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分析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现状,从志愿服务活动主体、活动组织、后勤保障等方面,探讨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志愿服务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