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书面表达命题转向反拨读写教学实践改进

来源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起福建省英语中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书面表达命题紧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突出语言交际功能,关注语言育人使命.中考命题转向引导教学改进路线,推动读思言模式、多模态探究、可视化思维与交际型情境在书面表达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与人文思想美德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历经131周年,栉风沐雨、育人不辍,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全校以福建省示范性高中候选学校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明晰办学思路,“正德培青”,完善学校治理蓝图和文化的构建,构建大爱校园,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构建远航特色课程群,回应社会关切,在指导学生理性成长的同时,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以任务群的形式呈现语文课程内容是一种新的探索,不过,目前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因为没有具体的任务而实际上只是主题群或领域群.通过从历史发展、中西比较、语文教学三个角度考察认为,如果仅有“任务群”(学习领域、主题)而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将会导致语文课程内容变得虚无且无法实施;如果仅有语文学习任务而没有核心语文知识支撑,将会使语文教学变得盲目和低效.鉴于此,课程标准应提供相对确定性的课程内容.在诸多不确定性的路径中,可尝试将具有相对确定性的“程序型”课程内容和具有相对不确定性的“项目型”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
为加强方形长杨木结构的力学性能,在杨木结构上铺贴了碳纤维布来达到这一目的.通过调整不同的碳纤维布铺贴方式:延杨木结构全长满铺;延杨木结构间隔一块铺碳纤维布;延杨木结构间隔三块铺碳纤维布,来分析三种试验方案对杨木结构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长度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1)当铺碳纤维布后能够使得杨木结构处于三向受压的状态,从而提高杨木结构的抗压强度.(2)当铺碳纤维布后能够与杨木结构共同承受拉力,从而提高杨木结构整体的抗拉强度.(3)随着碳纤维布的铺贴数量越多,杨木结构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长度
绘画艺术的本质是空间与思想、情感、视觉的有机融合,是精神与物质的合而为一,是人文传统与文化语境的系统综合.而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营造是画家审美情趣、思想理念及人文情怀的载体,是艺术传达与思想表达的媒介,所以说,空间营造在山水画艺术中拥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章结合山水画的空间理念,探析山水画空间营造的理念、思想及技法.
要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度学习的载体.阶梯式题组便是一个较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载体,它是由从简单到综合、从易到难形成梯度的几个问题或习题组成的一个题组.教师通过阶梯式题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自觉尝试练习,主动听课思考,实现学生顺利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目标.
实验以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数学焦虑问卷以及自编数学测验,旨在探讨考察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实验剔除无效数据后,共有141位福州某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参与研究.结果表明:(1)该学校高一女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她们的数学焦虑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数学成绩;(2)数学焦虑在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与数学成绩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过程效能理论.
语文核心素养驱动学科评价体系的变革.交际语境写作的评价,目前语文教育领域的相关讨论还较少.文章立足写作核心素养,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初步设计出了交际语境写作评价框架.教师可以据此评估学生交际写作的关键能力,以确定自己的教学起点,制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策略并在考试中给学生评分.学生可据此反思自己在交际写作过程出现的问题,然后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写作策略并对作品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治学先治史,由“照着讲”到“接着讲”,是做学问的铁律.不治史,缺乏史识,便无学术话语权.照着讲的方法,主要有修史、讲论、集注等.照着讲下足功夫,才有望接着讲.
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已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中亟待破解的社会难题.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空巢老人数量逐年增加.空巢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日益迫切,公办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诸多短板与问题,民营养老机构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促进空巢老人护理服务发展的路径为: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护理服务体系;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医养结合之路;加强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共情力是健全人格、增强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从设计“读”的教学活动,到“读与写”的协同作用,再到“写”的输出活动三个方面,探究了如何通过故事类文本阅读培养共情力,引导学生在读写融合活动中学会做人做事,发展文化意识,促进学科育人的有效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