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预习中成长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三段五步式”模式讲究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叶圣陶先生早已断言:“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依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预习学法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自主学习 预习习惯 学法指导 教学任务
  《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同时,指导学生初学预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重点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反反复复地练习中掌握方法。
  一、利用工具书,学会预习
  借助工具书查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读课文的时候,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画出来。自学认字表,写字表中的生字,掌握读音。书上没有注解的字词,可查一查字典、词典,特别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还应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
  二、通过朗读,初步预习
  通读全文就是从头至尾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能大概的掌握课文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并通过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语调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预习《秋天》时,学生能初步了解到课文讲的荷花的美丽景色。通读时,还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的思考题,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就显得不盲目。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作品中的形象清晰具体地浮现出来,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样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结合在一起,进入角色,对课文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抓住共同点,安排预习
  学生学习预习时,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在预习时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帮助解决。预习后,教师要认真小结,注意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以后,可逐步放手,从组织小组预习到学生独立预习。为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开始可安排在课内进行,便于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随时指导,及时纠正。课内预习可以分项、分步进行,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与运用预习方法。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后,预习就可安排在课外。随着年级变化,预习的要求由低到高,预习的内容由简到繁,预习的时间由少到多。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素质是有差异的,也存在共同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中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联系。有经验的老师十分注意对同一项目或同一内容在具体预习要求上体现出它的层次与梯度。
  四、理清文章脉络,深入预习
  围绕训练重点,循序渐进;抓住教材特点,灵活安排。教材中每篇课文体裁不同,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设计预习还要从教材特点出发。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识别层次与段落。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可记上符号,老师讲到此处时就格外注意一下。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课堂上及时质疑,及时得到释疑。用笔把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使学生做到课堂上听课有目的性。上课的时候和老师概括的中心思想相对照。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所以在预习新课文的时候,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五、精心设计作业,明确预习
  教师要结合实际认真分解“预习”要求,设计具体的预习题目,以利学生更加明确预习的方法和具体目标。
  ⑴针对教材训练目标、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能力,布置預习题目。预习《春天来了》《秋天》《初冬》等表现季节特征的课文时,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观察秋景或在课前教唱“冬天的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意向活动。由于形式新颖、活泼、有趣,内容又与课文相关,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又得到了学法的启迪。⑵预习题要避免千课一面的公式化倾向,形式要活泼多样,注意激发学生情感和求知欲望,促动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探索问题。⑶预习题的设计既要反映明确的学习要求,又要提示操作程序和预习要领。有了操作性的指令,学生就不会离开读书过程去机械思考问题,预习才能到位。⑷预习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自学与探索新知识过程的第一步。预习新课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考虑学生接受能力。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要求过低,学生感到索然寡味,没有效果。
  六、检查预习作业,落实预习
  检查预习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自学习惯。要避免预习流于形式,就必须落实检查。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要:一看,看学生书中注明的符号和批注的文字;二读,采取组长抽查组员的形式读课文,教师从中复查;三写,由小组轮流派组员将预习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内容主要是一些主观性知识的答案。除规定的预习任务外,学生还可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
  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预习课文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通过预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在预习中增长知识。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报纸的特点,结合报纸的日常阅览装订管理,初步探讨中小型图书馆报纸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我爸爸是个老球迷,我从小就陪着他看球赛,所以,我长成了一个小球迷,连走路看到地上的小石子都不放过. 虽然这样会被老妈批评,但是,没办法,谁叫我对足球“走火入魔” 了呢?
期刊
摘要 排球运动以其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特有的锻炼价值和趣味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的参与。经常参加排球运动比从不打排球的学生在自信心、社会适应能力、判断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排球 小学生 个性心理  排球文化悄悄地走进校园、改变着校园,改变着学生的性格。从发掘排球运动文化内涵和功能入手,探讨排球运动对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影响,对我们了解把握小学生学习排球的动机、提高小学生各方面
摘要 体育教学的内容一般可划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身体素质和体育游戏四个部分。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过程千变万化,富有趣味性,能使学生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在轻松、活泼、快乐的气氛中学得知识,获得健康,另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关键词 体育游戏 教学优势 运用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理解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也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游戏在体育教学中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并在此基
宠物小资料rn名字:蓝孔雀rn性别:雄性rn特点:骄傲rn最爱吃的食物;玉米粒儿、小虫子rn小时候,我觉得孔雀是童话里的动物,它的羽毛在太鲜艳了!每次去动物园,我都会在孔雀园驻足
期刊
每天晚饭时,一家人在一起,爷爷常会回忆起住在老房子的那段时光. 听爷爷说,老房子在葭沚(jiā zhǐ)街道东山头村,进去有一座二进合院. 爷爷家就住在两层门楼的东侧,白墙青瓦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中除了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外,教师还要完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革新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表明
“妈妈, 我饿了, 我要吃饺子.”妈妈点点头,立马做了香喷喷的饺子.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妈妈,怎么有石子呢? 还有,怎么会有血? ”妈妈不相信,说:“我一个个自己做的, 怎
期刊
轻快的下课铃声响起,它宣告自由的到来,同学们个个如脱笼之鹄(hú),顷刻间,教室的每个角落都飞扬着欢乐的笑声. 我们班里的同学给这十分钟添上了自己喜欢的色彩,尽显课间百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