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修经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五上井冈山;因“八月失败”,在《毛泽东选集》中被五次点名批评;一生两次脱党、三次入党。下面将通过一些档案资料和亲历者回忆,反映杜修经的人生经历。
杜修经,湖南慈利人,1907年生,1925年入党,1926年任长沙市学联总务主任、中共铜官特别支部书记,1927年任华容县委书记,1928年3月任醴陵县委书记、安源市委秘书、湘东特委委员。
1928年4月到7月,湖南省委先后四次派他上井冈山,第一次到达安源去莲花的必经之地南坑,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出于安全考虑,未能继续前行。第二次到了莲花,但因与交通员失去联系,加上人生地不熟,又没去成。
不过,该指示还是在红四军特别是由湘南农军组成的二十九团中产生了不好影响。后来到达酃县沔渡,二十九团又提出要去湘南,重提执行湖南省委的决定。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杜修经没有坚持永新联席会议的精神。他觉得应征求毛泽东的意见,于是让部队推迟一天行动。当他送信到宁冈茅坪时,毛泽东碰巧去永新了。湘赣边界特委书记杨开明未作慎重考虑,说道:“决定了,就走吧!老毛那里,我跟他说。”这样,红军大队就去了湘南。
结果,在湘南失败,二十九团只有百余人回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遭受了严重损失,边界各县相继被敌人占领,史称“八月失败”。在毛泽东率部迎接下,二十八团又上了井冈山。杜修经留下任湘南特委书记,开展武装斗争。杜修经于1929年到达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了井冈山的情况,并认真总结了“八月失败”的经验教训,表示愿意承担责任。后由于湖南省委遭到破坏,同年冬,杜修经和党组织第一次失去了联系。1937年到香港找到了黨的地下组织,于次年夏再次入党。皖南事变后,第二次与党失去联系。
杜修经第一次巡视是不错的,但后来由于他的片面汇报导致了上级对井冈山的误判,造成了湖南省委的错误决定,他的纵容也导致了二十九团冒进湘南。如此看来,他的第二次巡视职责并未履行好。毛泽东很生气,认为他要对“八月失败”负重要责任,并建议中央和湖南省委给予杜修经处分。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向中央提交了两份重要报告,即1928年10月5日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1月25日的《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重要文献,于195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毛泽东选集》所选文章,经过了严格修订才正式出版,凡文中人名都经过谨慎的选择,而杜修经的名字却被保留下来。 “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同志不察当时环境,不顾特委、军委及永新县委联席会议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意见,其错误实在非常之大。”
“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成分是宜章农民)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情绪,因而招致边界和湖南两方面的失败。”
“杜修经导扬第二十九团的错误意见,军委亦未能加以阻止,大队遂于七月十七日由酃县出发,向郴州前进。”
1986年7月19日,杜修经以80岁高龄携夫人参观了井冈山,这是他第五次上山。故地重游,他追忆半个多世纪前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造成的损失,仍追悔不已。他对井冈山的同志说:“我对不起井冈山人民。”看到井岡山的巨大变化,他感慨万千,应当地同志的要求,挥毫题词,勉励井冈山人民“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途中,发扬井冈山精神,像无产阶级革命先辈那样创建功业”。
2007年11月13日,杜修经因病去世,享年101岁。
杜修经对“八月失败”要承担重要责任,但他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及井冈山斗争经验的传播等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编辑 叶松)
作者: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
杜修经前三次上井冈山
杜修经,湖南慈利人,1907年生,1925年入党,1926年任长沙市学联总务主任、中共铜官特别支部书记,1927年任华容县委书记,1928年3月任醴陵县委书记、安源市委秘书、湘东特委委员。
1928年4月到7月,湖南省委先后四次派他上井冈山,第一次到达安源去莲花的必经之地南坑,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出于安全考虑,未能继续前行。第二次到了莲花,但因与交通员失去联系,加上人生地不熟,又没去成。

不过,该指示还是在红四军特别是由湘南农军组成的二十九团中产生了不好影响。后来到达酃县沔渡,二十九团又提出要去湘南,重提执行湖南省委的决定。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杜修经没有坚持永新联席会议的精神。他觉得应征求毛泽东的意见,于是让部队推迟一天行动。当他送信到宁冈茅坪时,毛泽东碰巧去永新了。湘赣边界特委书记杨开明未作慎重考虑,说道:“决定了,就走吧!老毛那里,我跟他说。”这样,红军大队就去了湘南。
结果,在湘南失败,二十九团只有百余人回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遭受了严重损失,边界各县相继被敌人占领,史称“八月失败”。在毛泽东率部迎接下,二十八团又上了井冈山。杜修经留下任湘南特委书记,开展武装斗争。杜修经于1929年到达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了井冈山的情况,并认真总结了“八月失败”的经验教训,表示愿意承担责任。后由于湖南省委遭到破坏,同年冬,杜修经和党组织第一次失去了联系。1937年到香港找到了黨的地下组织,于次年夏再次入党。皖南事变后,第二次与党失去联系。
《毛泽东选集》中提到的杜修经
杜修经第一次巡视是不错的,但后来由于他的片面汇报导致了上级对井冈山的误判,造成了湖南省委的错误决定,他的纵容也导致了二十九团冒进湘南。如此看来,他的第二次巡视职责并未履行好。毛泽东很生气,认为他要对“八月失败”负重要责任,并建议中央和湖南省委给予杜修经处分。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向中央提交了两份重要报告,即1928年10月5日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1月25日的《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重要文献,于195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毛泽东选集》所选文章,经过了严格修订才正式出版,凡文中人名都经过谨慎的选择,而杜修经的名字却被保留下来。 “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同志不察当时环境,不顾特委、军委及永新县委联席会议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意见,其错误实在非常之大。”
“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成分是宜章农民)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情绪,因而招致边界和湖南两方面的失败。”
“杜修经导扬第二十九团的错误意见,军委亦未能加以阻止,大队遂于七月十七日由酃县出发,向郴州前进。”

1986年7月19日,杜修经以80岁高龄携夫人参观了井冈山,这是他第五次上山。故地重游,他追忆半个多世纪前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造成的损失,仍追悔不已。他对井冈山的同志说:“我对不起井冈山人民。”看到井岡山的巨大变化,他感慨万千,应当地同志的要求,挥毫题词,勉励井冈山人民“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途中,发扬井冈山精神,像无产阶级革命先辈那样创建功业”。
2007年11月13日,杜修经因病去世,享年101岁。
杜修经对“八月失败”要承担重要责任,但他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及井冈山斗争经验的传播等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编辑 叶松)
作者: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