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五项管理”的管理之道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uihe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西胜,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2021年1—4月,教育部连续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五个文件,要求加强手机、睡眠、课外读物、作业、体质管理。“五项管理”是全局性、系统性、社会性的大工程,亟须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和落实。
  一、价值管理的站位
  人类活动以价值创造与价值消费为核心,人类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价值关系,因此,管理是为了价值、基于价值、创造价值的活动。具体来说,“五项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充分彰显。从价值的视角审视“五项管理”,就能从思想上认识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从管理上把握其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一)为了价值
  “为了价值”要求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建构一种价值思维模式,提升价值感知力和认知力。所谓价值思维就是做一件事情之前先问为什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是探索“应该”和“善”的思维。为此,中小学校管理者应努力构建价值思维,提升对“五项管理”的价值认知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育人价值。学校管理的根本点在于育人,一切管理目的、目标、措施和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这是学校管理的育人性原则。“五项管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从不同方面体现着、遵循着正确的育人方向。“五项管理”从社会关切的问题入手,从不同方面体现和贯穿着育人目标,破立并举,明确导向以人为本和五育并举,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社会价值。“五项管理”一方面关系着合格劳动者和现代公民的培养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回应和着力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重点问题。因此,要把落实“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管理价值。“五项管理”是优化教育治理的重要抓手,是考验和锤炼中小学校长、教师治理能力的重要契机,抓好“五项管理”也是顺应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基于价值
  “为了价值”体现的是管理者践行“五项管理”的外源性价值因素,“基于价值”则更多地凸显价值践行的内生性因素,即管理者立足于自身的价值理念对“五项管理”进行选择、内化和外化等实践过程。内外部价值因素共同构建和驱动践行合力,保障“五项管理”价值的实现。
  教育管理者的任何管理行为都受到个体价值观的支配,这些内隐的价值观决定了管理者行为能否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教育管理者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提升价值领导力。其中,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校长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较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愿景。相反,缺乏核心价值观的领导,很容易滑入误导的深渊。
  因此,“五项管理”是检验教育管理者价值观的试金石。如果管理者抱有应试教育价值取向,那么他们则会无视“五项管理”的理念和原则,视考试分数为学校管理的唯一目标追求,高负担、高压力、高投入依然是学校管理行为的必然选择;相反,如果管理者抱有素质教育价值取向,那么促进人的全面且个性化的发展就会成为学校的办学理想,立德树人、轻负优质就会成为学校管理实践的重要探究方向,也会对“五项管理”有更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行为紧迫感,对学生体质发展和心理健康有更多关注。
  (三)创造价值
  学校管理不仅要为了价值和基于价值,更要创造价值,即管理要为教育赋能,创造管理的育人价值。一些所谓“超级中学”“高考工厂”创造了惊人的升学奇迹,但未必创造了价值,甚至可能在贬损教育和管理的价值。学校追求教学质量无可厚非,但如果以追求学生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为唯一目标,以加大学生的“汗排放”为管理手段,这就是对教学质量和管理价值的误解和曲解。管理者要从正确的价值创造的视角审视与考量管理,“五项管理”正是对上述行为的纠偏和止损,是对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强力昭示。
  二、目标管理的方法
  目标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法之一,由目标设定、过程管控、评价激励等环节形成闭环管理路径。从目标管理的视角落实“五项管理”需要在以下环节上下功夫。
  (一)事事明确目标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明确设置和科学分解为前提的。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解读和部署“五项管理”工作时,须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化的指標。例如,睡眠管理核心目标: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由此调整学校的作息时间。体质管理核心目标: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手机管理核心目标: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严禁将手机带入课堂。课外读物管理核心目标: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防止问题读物、劣质读物、有害读物进校园,守住意识形态安全底线。作业管理核心目标:统筹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提高作业质量,创新作业形式,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除了明确目标外,目标管理的关键是分解目标。为此,“五项管理”的目标要落实到人,使其各负其责,同时以民主、协商的方式保证广大教师、班主任等积极参与相关目标的制定。例如,在学生作业管理中,学校可结合教育部规定和学校情况设定学生作业时间,作进一步的细化。在学科层面,班主任要组织各学科教师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科学分解和确定各学科书面作业完成的时间,以切实保障作业总量和总完成时间的合理性。试想,如果只有教育部和学校规定的学生书面作业完成的总时间而无各学科具体分解指标,学科教师各自为政、自行其是,不仅教育部的指导性目标根本就无法落地、落实,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会不断刷新突破,学生负担可能就会越来越重。   (二)层层落实责任
  目标管理的本质是责任制管理,强调人人清楚自己的责任和目标,建立自我控制和过程控制机制。教育部在安排部署“五项管理”工作时,明确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强调划清家庭和学校的边界,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让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共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明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责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本区域的“五项管理”工作,定期向党委和政府汇报,督促地方做好相关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指导工作,督促学校细化有关管理规定,积极推广中小学校选聘“健康副校长”“体育副校长”等岗位。
  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各中小学要将“五項管理”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细化、实化“五项管理”相关要求,科学制订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探索、创新各具特色的校本管理模式与实践。例如,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形成了健全的课外读物审核机制,发挥了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
  压实班主任管理责任。班主任是关键管理层,班主任的态度、能力和责任担当决定了“五项管理”的成效。因此,要建立班主任责任制,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做好学科教师的统筹协调,培养锻炼“强优型”班干部队伍;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创新家校沟通方式,充分调动和整合多种管理资源。例如,有的班级实施聘请家长担任体育班主任的管理措施,通过家校合作落实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的要求。
  强化学科教师执行责任。学科教师是重要的参与方,负有重要的管理职责,其执行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五项管理”的成败。例如,学科教师必须负起课外读物管理责任,提升对课外读物的价值判断力。
  (三)环环评价激励
  目标管理的关键一环是评价。“五项管理”责任落实是否到位、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是否达标、管理绩效如何评定等问题的关键在于评价创新。为此,要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积极探索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改革创新。例如,有的学校在班级评价中探索增设“新四率”,即在传统的常规考评外增设了近视率、阅读率、艺养率、专项运动技能达标率四项新指标。
  三、人本管理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管理永恒的主题,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与固有的潜能。在教育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顺应学生天性,发展学生个性,维护学生权利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包括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两方面。
  (一)育人:以生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是“五项管理”的价值底色,其根本追求在于让学生成为整全的人、更好的人、更幸福的人。
  整全的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横向宽度的规定。整全的人是相对于“单向度的人”而言。受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的影响,智育的地位往往凌驾于德体美劳育之上,教育活动被智育支配,学生也成为被分数、升学、考试操纵的“单向度的人”。孩子健康的成长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多方面发展潜能的全面实现。教育部将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课外读物、作业、体质纳入管理范畴,是国家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管控,以保障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防止学生成为“单向度的人”。以体质管理为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依托于健康的体魄这一前提条件。因此,学校应以“五项管理”为抓手,打破“单向度的人”的培养路径,以整全的人为育人目标,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更好的人—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成长提出了纵向高度的诉求。至高至善的精神追求贯穿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以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成长,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新人”就是更好的人的具体表征。“五项管理”将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纳入其中,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保证学校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学生的精神高度与价值追求乃至国家的命运往往取决于学生获取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在“精神食粮”供给问题中,学生“吃什么”“怎么吃”“吃得满意不满意”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关注点。英国作家菲尔丁曾说过:“不好的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害了。”由此看出,多开卷,开益卷,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有利于造就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幸福的人—指向学生的校园生存状态和生活品质。培养整全的人是教育的“根基”,培养更好的人是教育的“枝干”,培养幸福的人才是教育最终追求的“果实”。因此,培养幸福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但是,长久以来,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严重影响其校园生活品质和对学校、学习乃至教师的态度。过重的负担主要来自过量的作业、过多的补课、过长的学习时间,以及超标、超深和超前的学习内容,其中过多的补课尤甚。在部分地区,学生周末也无暇休息,不是在补课就是赶在补课的路上。蒙台梭利说:“每个人只考虑儿童的将来,没有人关心儿童的现在。”“五项管理”的出台,可解放学生的时间,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生活的趣味,感受校园生活的魅力,过有品质的幸福的校园生活,塑造幸福人生。因此,“五项管理”是从制度层面为学生幸福校园生活和健康成长护航。
  (二)治校:以师为本
  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是“五项管理”的重要实践者。以教师为本就是在学校管理中要关爱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
  管理是一种爱。只有组织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尊重、友善、关爱的同事关系,才能生发管理凝聚力。关心关爱教师要求依法保障教师的权益和待遇,下大力气为中小学教师减负,让教师安心从教、静心育人,让教师的教育生活变得从容、幸福。
  管理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爱。管理必须从组织的要求和规范出发约束员工,同时,也要发挥组织文化的“软”管理力,深化校风、师风建设。因此,管理是柔性关爱和刚性约束的结合。   管理要发展教师。第一,提升师德。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先正己而后化人。作为育人者,德行崇高方能以德育德,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第二,提升人文素养。教师应该成为一棵文化大树,以潜滋暗长的方式不断实现自我丰富成长,同时以自然愉悦的方式摇动另一棵树。
  四、科学管理的策略
  管理是艺术,更是科学。有效的管理必须依赖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管理者要有科学的理念、态度和精神。“五项管理”要解决教育中的“沉疴旧疾”,必须实施科学管理策略。
  (一)立科研兴校战略
  科研兴校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种策略,也是推进“五项管理”的重要支点。“五项管理”背景下的科研兴校须在三个维度上彰显价值。
  一是向科研要质量。当前,基础教育发展应把质量放在首位。“五項管理”必须直面并回应师生、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切与需求。传统的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主要依循经验模式,突出表现为对“时间 汗水”的路径依赖,这与“五项管理”的宗旨背道而驰。教育科研的引入开启了学校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并找到了一条有效协调减负与提质矛盾的科学之路。无数学校成功的经验已充分证明,科研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强大内驱力,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内卷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分界线。
  二是以科研显特色。学校的特色发展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良好的环境条件以及课程师资的支持。在加强“五项管理”的背景下,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的应有之义,也是“五项管理”的刚性要求。那么,在规范基础上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并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校长具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和足够的科研智慧。
  三是以科研强队伍。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管理力量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在落实“五项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并开展真实性研究,即基于“五项管理”针对真实问题开展研究,把问题变成课题;基于真实行动开展研究,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基于真实实践成效开展研究,即研究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二)走科学减负之路
  “五项管理”的精准施策需要依托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教育科研的深度介入与助推协同。减负并非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机械操作就可以达成,更需要依赖科学有效的探究。为此,杭州市下城区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展了“轻负高质下作业有效性实践研究”,从10个维度对学生作业改进开展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持续、纵深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科学减负的前提是以科学的态度认知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教育管理规律;科学减负的重点是要以科研的方式研究“负担”,探究如何科学、合理地“增减取舍”;科学减负的成效是要让学生有真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必须是为了学生的科研、有学生参与的科研、最终由学生检验的科研。
  五、现代治理的智慧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到教育减负问题时指出:“减负、负担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五项管理”的推进需要创新治理思维,促进教育和学校管理的现代转型,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治理。
  (一)多元参与,共建共享
  在中小学减负的管理中,似乎走不出“按倒葫芦瓢起来”的怪圈,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五项管理”涉及多元利益主体、技术手段方法、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是一项公共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关键管控、协同共治”的治理策略,打造“五项管理”的教育治理共同体,实现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充分、有序、有效的协同。为此要重点构建和形成“三位一体”治理格局。一是上下一体。根据中共中央的重要决策,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校外机构等都要守土有责,各负其责,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是家校一体。在“五项管理”的实施中,家长是关键一环,家长的认同、支持与配合至关重要,为此要保障家校有效沟通,实现协同治理。三是校内校外一体。根治“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保证“五项管理”在校内、校外双线并进。
  (二)依法治理,制度保障
  治理过程要体现治理的法治精神,加强机制制度建设。为此要建立责任机制,明晰治理主体的责、权、利的合理边界,以制度保障参与各方权利;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将“五项管理”各项指标和要求纳入区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
  为有效落实督导工作,教育部要求将“五项管理”纳入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范围,纳入今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确保有关要求落实到位,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国务院督导办在对杭州市落实“五项管理”情况实地督查中采取了“四不两直”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数智赋能,精准施策
  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鲜明特征的治理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数智化满足并实现了教育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数智化治理为“五项管理”赋能。一方面,强化治理的协同性。推进跨区域、跨学校以及家校之间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联动,推动治理形式和教育服务方式从碎片化转变为整体化。另一方面,提升治理的高效性和人性化。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的治理新模式不仅提高了治理效率,还呈现人性化、场景化、价值化的趋势,能更好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例如,有学校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建立学生作业量的“常模带”,当作业量高于或低于“常模带”时,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同时,在数智化服务管理、服务教学中,也要避免对其过度依赖和不当使用。例如,部分学校在利用大数据向学生推送作业时,由于平台研发水平不够,导致出现无认知梯度、无思维流量的同质化题目的重复性推送,反而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总的来说,以治理思维审视“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有助于廓清“五项管理”的两个关系。第一,小切口与大改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的具体行动。因此,对于“五项管理”要“小题大做”,切忌因小失大。第二,小气候与大生态。每个学校、每个人面对教育大生态的治理时,很容易产生“非一己之力能够改变,非一事一日之功就见成效”的慨叹,导致“五项管理”陷入虚妄状态。为此,管理者要有正确的行为姿态和管理方略。一是“局部改变”策略。在外部环境尚未整体改变的情况下,先在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小环境和局部生态。二是“从我做起”策略。从改变自己开始,努力影响与改变他人。三是“改善渐变”策略。不要一开始就试图改变,而是通过不断改善而终至改变。四是“小步快走”策略。变革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不怕慢,就怕站。须积跬步而致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总之,以“五项管理”为契机,营造好学校的“小气候”,方能成就教育的“大生态”“新生态”。
  责任编辑丨庞 雪
其他文献
信息化教学在各行各业不断普及和应用,成为各个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信息技术辅助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并衍生出“微课程”这一新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基于“微课程”的重要意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也引入了这一教学形式,以更好地进行教学,但是“微课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在课程设计上,使得微型课程与初中英语课堂不能有效地结合,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其“微课”的作用,这一问题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探索、反思,寻求解决策略。
音乐剧市场化运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在剧本创作、舞蹈编排、音乐制作和融合、戏剧表演、市场推广和营销等方面形成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根据大众艺术审美情趣和标准,有参照地对中国音乐剧内容进行创新和丰富。本文将受众中心制的运作模式、以剧组为核心的运作模式、以营销为导向的运作模式作为立足点,试分析对中国音乐剧的市场化规范运作体系进行动态创新和丰富,生成新的发展建议,促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汽车金融也引入了互联网,开始发展互联网信贷服务,金融科技逐步渗透到汽车金融行业中,这使得汽车金融行业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技术背景,提出了当前汽车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加快了大众传播生态的变化,新媒体环境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也随之迎来了一系列新的机遇和变革。由王宪锋编著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沈阳出版社2019年出版)聚焦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理论发现与实践探索,从概念、特征、基本原理出发,探索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科学路径,为新时代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的建设,以及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了专业化的指导。
市场经济需要营造一种充分自由竞争的氛围,在这个环境下,市场经营者能够充分发挥其自由竞争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样经济就会得到发展,消费者也能得到物有所值的商品和服务。在现代社会,商标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代表经营者的信誉和商品的良好品质,会导致围绕商标的恶性竞争愈发激烈。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商标权益,损害商标权利人、其他经营者、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从而使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遭到破坏,经济秩序变得混乱。虽然在我国主要是《商标法》对侵害商标权益的行为进行规制,但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规制不正当竞
在现代化深入发展的当下,新型城市城镇的构建与更新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亦是当前新经济制度下城市更新工作的首要任务。总的来说,城市的更新来源于社会(即改造主体)对资源合理分配以及土地增值的一种强烈渴望。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研究当前的城市更新工作内容,会发现,城市趋于多元化的同时,改造诉求者不能很好地对建筑产权、资源合理分配等问题产生清晰的认知,这就导致了更新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上升、沟通难度加大、更新速度缓慢等结果。因此,本文主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来分析有关城市更新的策略与发展启示,由此实现我国城
东苕溪流域的洪水防御对杭嘉湖平原安危至关重要,而瓶窑水文站水位预报是东苕溪流域洪水调度的决策依据。基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了东苕溪瓶窑水文站水位预报方法,选择起涨水位、下游水位、上游水库下泄流量及区间降水量构建特征集,设计了三层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对输入特征集进行有效特征提取,采用两层全连接神经网络建立水位预报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参数,进而得到最优模型。东苕溪2007~2020年14场典型洪水过程水位预报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瓶窑水位预报模型预报精度能达到甲级,预报精度和可靠性较高
本文通过分析《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研究新规实施对于财富管理行业的整体影响,探索未来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格局。
鉴于跨国媒体在国际关系立体多元化交流中有着历史性、深远性价值,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与实践亟需直面跨国媒体,首要任务是对西方主流媒体建立客观、全面、立体的认知。研究者藉由对外媒驻华分社中国籍资深雇员的深度访谈,从翻译的文化学派理论出发,研究该群体在中外媒介信息和文化方面发挥的跨文化\"译转者\"和文化协商作用,探索与外媒交流合作的正确方式以及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现实路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时期,企业工作类型以信息密集型为主,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具有较高要求。为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应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的贡献视角出发,不断创新与优化企业发展模式,为企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