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40多年开发历程,D区块进入开发后期,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开发阶段,亟需开展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寻找新增接替储量资源,延长开发年限,为此综合运用三维地震、录测井以及生产数据等资料,采用动静结合、井震结合等方法,重新刻画西部构造低部位区域构造形态及储层发育特征,落实有利圈闭5个,新增含油面积2.5平方公里,规划部署实施探井5口,取得较好生产效果,为下步开发井深化部署奠定基础。
  主题词:断块油藏  滚动勘探  技术研究
  1.概况
  D区块为岩性-构造双重控制复杂断块稀油油藏,主要发育4条主断层,次级断层发育,将区块切割成多个小断块,整体构造形态为断背斜构造,由东向西构造高度逐步下降,主力开发目的层为沙河街组沙一段油层,探明构造面积14.5km2,上报含油面积8.5km2,地质储量1850.5万吨,储量丰度217.7×104/Km2,标定采收率22.6%。
  D区块1980年投入开发,先后经历天然能量开发、注水开发、深部调驱开发等三个阶段,截至2020年12月,共有油井225口,开井105口,开井率46.7%,日产液1467.4吨,日产油135吨,采油速度0.27%,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0.8%,累积注采比1.02。
  2.开发中存在问题
  经过40多年开发历程,D区块已进入开发后期,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阶段,平均单井日产液14.0吨,日产油1.28吨,综合含水90.8%,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2.0%,剩余可采储量仅33.4万吨,若按0.27%采油速度,储采比仅为7,D区块即将面临报废,为此亟需开展滚动勘探扩边研究,寻找新增接替储量资源,延长区块开发年限。
  D区块储量上报面积及油井分布主要集中区块东部区域,受地质特征、油气成藏规律等方面认识的局限性,一直认为处于构造低部位西部区域不具备油气成藏条件。2016~2017年,先后在西部区域部署实施2口探井,录测井资料表明沙一段油气显示较好,推测西部区域是单独的油气构造条带,且具有良好的生、储、蓋条件,具备形成规模油藏的可能性,需要开展相关技术对策研究,落实滚动勘探井位部署潜力。
  3.技术对策研究
  3.1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构造形态
  根据区块三维地震资料、录测井资料等,结合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及相关监测资料,动静结合,井震结合,对断层位置和构造形态进行精确解释描述,主要技术手段有三方面: 一是根据声波时差测井资料,优选不同区域层段发育完整油井进行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确定主力开发目的层地震反射特征,指导三维地震层位标定;二是将沙一段顶底界强反射轴作为标准层,追踪平面上变化特征,若存在交叉、叠加、突变等现象,则存在断层可能性;三是结合地层对比结果,进一步落实断层发育状况;四是通过建立多条骨干剖面,对工区进行宏观控制,在落实主断层基础上,通过任意线地震剖面,多角度识别小断层,提高构造解释精度。
  整体来看,D区块西部区域沿主断层发育多条次级断层,形成多个微幅构造,构造形态为多个局部高点组成的复合半背斜构造,落实5个有利圈闭,构造幅度60~80m。
  3.2综合分析地震属性变化特征,预测储层的空间展布
  根据区块东部区域主力开发目的层三维地震同向轴反射特征,结合振幅、波阻抗、相干体等属性分析,按照“由已知反推未知”原则,落实西部区域储层展步特征,如图1所示,D52井为区块东部区域高产井,西部区域构造高点5、高点2与D52井沙一段储层地震波形、波阻抗特征一致,分析2处高点处所形成的圈闭同样有油气聚集,具备井位部署潜力。通过上述研究,D区块西部区域沙一段含油层系构造高点沿西部断层分布,储层厚度40~60m。
  3.3落实地质储量,规划部署探井
   通过上述技术对策研究,重新认识了西部区域构造形态和储层分布特征,落实了5个沿西部断层分布有利圈闭,新增含油面积2.5平方公里,油层有效厚度20~25m,石油地质储量255万吨,优先规划部署5口探井,控制地质储量60万吨,预计平均单井钻遇油层22m,设计产能10吨,全生命周期产油量5000吨。
  4.实施效果
  至2020年12月,5口探井全部完钻,平均单井钻遇油层23m/8小层,投产成功率100%,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液19.4吨,日产油12.5吨,综合含水35.5%,目前日产油8.5吨,阶段累产油1.5万吨,生产效果较好。利用Arps递减产能预测模型,预测5口井全生命周期累产油量3.0万吨,下步将深化部署开发井15口,进一步提高储量控制程度。
  5.结论
  (1)D区块进入发后期,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储采比低,亟需寻找新增接替储量资源;
  (2)开展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重新落实西部构造低部位构造形态及储层发育特征,落实5个有利圈闭,新增含油面积2.5平方公里;
  (3)优先部署实施探井5口,生产效果较好,有效指导开发井深化部署。
  参考文献:
  [1] 罗川.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 石化技术.2019(03).
  [2] 郭爱娟,李亮,刘涛.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在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03).
  作者简介:郝博洋,男,1988年7月出生于辽宁盘锦,汉族,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现于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油田开发的中后期会出现综合含水量大幅度上涨的情况,这使得开采油井内的石油的难度急剧增大。面对这种情况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对油井采取压裂处理以此来提高开采效率,保证开采产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开采产量,有些企业还会采用稳油控水技术,来将油井内的含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以内,降低含水量对石油开采的影响。但是在油井中后期的开发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设备被腐蚀太严重的情况,这对于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油井的安全
期刊
摘要:在油田开发到了后期的阶段,油井的产能就会出现下降的趋势,石油的综合含水率也会不断提升。所以,在这个阶段中,有关单位应该对采油工程的技术进行不断地优化、完善,保证在石油的开采率有效提升的时候,还可以保证油井的质量,使油田的开采油更高的收益。本文主要讨论油田开发后期采油工程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油田开发后期;采油工程技术;建议  前言:   油田在开采后期的过程中综合的含水量会不断的上升,其中
期刊
摘要:东濮凹陷中的濮卫位于其中央隆起带靠北区域,其本身处于不同构造的结合部,且构造高部位具有较高的勘探程度,这与濮卫洼陷区域的低勘探程度形成鲜明对比。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使得濮卫洼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具有相应的必要性。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东濮凹陷濮卫洼陷的地址构造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地质构造  引言:濮卫洼陷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区域,整体位置偏东,其东界为东倾的
期刊
摘要:随着油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油田开发适应技术、油藏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这四大技术的发展,使后期油田剩余油的检测成为可能,鉴于计算机处理技术已得到进一步发展。鉴于在国内外,适应发展趋势正在朝着共同的多学科方法发展,只有技术通过不断加强研究和实践,才能尽快找到有效的剩余油开发对策。  关键词: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挖潜措施  剩余油是我国油田作物开
期刊
摘要:稠油作为全球最重要发展资源,也被称之为固态石油,具有开采压力大、地下埋藏深,粘稠度高等特点。对于稠油的开采工艺难度大,为了有效使稠油开采更加简单,需要克服种种困难,需要通过注有机极性气体开采技术,向稠油中注入低饱和蒸汽压的有机极性气体,提高采油效率。这种采油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稠油的黏度,还能够使得稠油中的沥青快速分散形成低密度的低粘稠度混合下适用于埋藏深油层薄,渗透性比较差的稠油油藏开采。
期刊
摘要:油田计量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的掺水来源与高压注水系统在计量站内进行节流,降压以后进行山水,不但运行费用较高,而且会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因此开展计量站的脱水回掺技术研究之后,将产业量高,含水量高的油井产出液,在计量站中引入到油水分离装置进行分离,将分离出的水经过掺水泵升压以后,混入到掺水管中,从而实现高温高热产水热能的利用,该方法操作简单,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关键词:计量站;脱水回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促使我国油气田开发数量不断增多,而且各种油气田的产油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在开采难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对油气田开发动规律分析的重视,并通过多种方法的应用,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的应用提供更多帮助,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及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三次采油动态分析标准及规范展开分析,笔者根据自身经验阐述了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动态规律;油气田;开发;
期刊
摘要:砂岩在沉积作用完成并被埋藏后,进入了漫长的成岩作用阶段。辽河断陷的砂岩从早第三纪陆续进入了成岩阶段。在成岩作用下,岩石的组分及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变化,砂岩储集空间的数量与性质也随之改变,这种改变对砂岩的储集性能必然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  关键字:成岩作用;自生矿物;压实作用;泥质含量  成岩作用不仅是储集层(砂岩)本身的变化,它是涉及到生油岩、盖层等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变化过程。辽河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随着我国大多数油气田进入开发的后期阶段,对新型的页岩气能源进行开发成为了一项重大课题,其中,页岩气能源的勘探与开采,十分有利于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进行页岩气勘探开采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和评价工作,以便为下一步的页岩气开采奠定基础。由于页岩气开发技术刚刚起步,因此,在测井资料解释评价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油气田单位都采用常规油气的
期刊
摘要:为进一步认识地下油水关系、储层压力变化特征以及井下技术状况,油田开发中需要借助仪器、仪表及相关设备,进行开发动态监测资料录取,求取相关储层参数,指导油田开发调整及措施挖潜,为实现油田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重点对油、水井动态监测技术以及套管质量测试技术进行分析,可为同行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油井开发 动态监测 技术分析  1.前言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常期注水開发会使储层物性、油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