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uefu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古诗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悟情,入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上。古诗文诵读教学,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关键字: 古诗教学 诵读 意境 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3.2
  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这些诗歌既是我国古代诗人诗作的名篇,又是众多诗篇中朗朗上口的佳作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学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美能力,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古诗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悟情,入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上。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古诗文诵读教学,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3)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4)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一堂课下来,学生一步一步地入情入境,与诗人产生了共鸣,取得了“诗贵悟”的理想效果,使古诗学习成为一种欣赏,诵读古诗成了一种享受,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我们要善于通过古诗文诵读教学,让这棵滋养我们先人的大树开出新的奇葩,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更好地在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美化人方面作出贡献,还须不断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像》。(《教育评论》2001年第二期P68—69.)
  (2)刘怡祥。《小学古诗教学一得》。(《教育评论》2003年第五期)
  (3)郑淑红。《关于小学古诗教学的思考》(《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年04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5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传播信息的集成性、作用方式的交互性、教学设计的创意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等鲜明特点,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手段,能帮助教师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改变了以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深入
【摘要】新课改给我们高中物理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对我们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好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协助与参与作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努力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激发他们产生更多思想火花,有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活力 互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关键词:巧用农村资源 走进农村生活 开展乡土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3.5  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代表教学技术先进模式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走进了城市教学的课堂中。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前提下,新的教学技术给城市地理教学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但由于经济和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的信息应用技术还在初步探索和实验阶段,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学的工具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地图与
目的:研究IFN-γ和TNF-α基因多态性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关系及其对IFN-γ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1、收集42例扁平苔藓患者(实验组)和72例康健自然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提
[摘要]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综述了开设大学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经验,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 创新和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 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号2012016)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 年)》中明确提出
摘要:在数学课堂的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和热爱,教师要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是体现在多方面的,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不断的引导,而不是用单纯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学,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所以教师教学必须重视创新,重视对创新能力与创新教育的培养,实践的教学中已经充分的展现中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思维;培养  中
会计计量属性作为会计理论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领域。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多重计量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分析了该计量模式的发展前景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化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中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利用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 实践 发现法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学生少丢分,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以老师讲为主或在教师限定的思路下让学生模仿,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