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精粹 弘扬民族精神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14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是传统文化之魂,弘扬传统文化必然离不开国学。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国学的重要性的认知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对国学经典著作的解读,也迫切需要我们有所深化。所以,国学教育关乎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意志,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丰富语言积累
  国学经典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精髓,通过对国学的学习,一些传统美德会根植于孩子们的内心,对于提高中国未来一代新人的人文素养,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国学对于学生的影响首先在于丰富其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过去的教学中,笔者曾遇过许多类似情况,班里学生的作文水平非常低,虽然平常经常练习,但其在语言与意境上总难以提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训练后,学生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作文中“引经据典”的同学逐渐多了起来,作文看起来也就逐渐好起来了。再则,在这一阶段的专题诵读中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许多,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活跃了起来,整个就把教学活动激活了,课堂的效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整体语文水平和成绩也逐步提高。在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方面,语文教学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其中,国学的地位又是重中之重。国学文化中可以沉淀下来并且传承至今的,从一般来看都是中华文明的精粹,学习这些就可以让学生受到一种熏陶。这种熏陶也将是学生一生受用不尽的巨大财富,对于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不乏为国捐躯、热血报国之士,留下千古佳句的更是不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知晓了人生的意义;岳飞一曲《满江红》更让人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学生们通过学习此类文辞,不仅可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使其了解中国历史,树立民族自信心,从而增强爱国心。
  笔者坚信,伴随着国学诵读的开展,会影响学生一生。播种了国学的种子,而收获的将是精神的财富。
  提升语言素养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主要是热爱祖国语文,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识字写字,阅读、寫作、口语交际,重视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培养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而这其中许多素养的提高,是与国学不可分割的。笔者的日常教学也对其有了很好的验证。
  合理规划时间,保障诵读质量。学生时代,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生对世间所有事物的认知都处于初始阶段,而这些认知能力一旦形成将会迅速拓展、渗透,影响他们的发展。学生越早诵读国学经典,就越能加深对事物本源的认知。也许学生会因为年龄的问题,一开始诵读国学经典可能很难理解、很难把握国学经典特有的文化内涵;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积累,国学所蕴含的道理会慢慢在学生的脑海中日渐明晰。国学经典虽然抽象,但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反复诵读经典文段,可以帮助于学生构建语文的思维框架,形成清晰的思路。这样,使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语言组织能力得到训练。另外,我们可以借助国学诵读,让学生逐步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使阅读能力日益提高。将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学校把部分国学经典的内容编辑在校本教材《阳光晨诵》中,并利用每天晨诵时间、每节课的课前1分钟展示、每天放学时的路队诵读等,营造常态诵读氛围;规定学生每日的诵读时段不得低于半小时;要求以年级组为单位,拟定每日诵读内容,把它涵盖在设定的授课检查之中;由教导处人员检查记录,把检查结果纳入期末测评。
  打造阳光校园环境
  特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为了学生们的发展,笔者学校创设了浓厚的诵读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首先,从校园文化建设开始,打造阳光校园环境。精心布置每一面文化墙,从《三字经》《弟子规》到《论语》《大学》,处处彰显国学氛围;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生的留连之地,使这里成为每个孩子课余时间最向往的地方;让校园的“阳光阅读分享节”成为孩子施展们才华的舞台,让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在这里升腾……浓郁的诵读氛围让学生们明白:他们每日的诵读经典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素养,而非走形式,从而让学生由一开始的读经典到,发展到后来的悟经典、爱经典。另外,经典小故事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国学配乐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更是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国学经典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得品德观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个孩子乐于孝悌,学会感恩,让孩子们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让孩子学会明是非,学会反省,知错能改。国学经典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国学经典应该成为我们肩负的责任。让我们怀着对经典的虔诚与敬仰,领着孩子们踏上读经典、爱经典之路,让经典伴随着他们成长,让孩子在醇厚的文化熏陶下,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
  (作者单位:山西省侯马市路西小学)
其他文献
近两年行政垄断案件突然频发;新《反垄断法》修订工作中行政垄断是当中重点之一;有学者对行政垄断的范围提出质疑。2015年生效的新《行政诉讼法》将"抽象性行政行为"纳入受案
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是授学生以“渔”的有效课堂模式。如何使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更加高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下几个方面着手。  创设合作氛围  在合作学习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在交流,老师要么无目的地踱来踱去,要么象征性地这一组插一言,那一组提一句。只待设定此环节的时间一到,便迫不及待地终止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显然被动而无益。笔者建议
本文基于财政分权的视角,从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合作协调的角度,明晰政府间事权划分,合理分配财权及收入,保障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总平衡;建立和完善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专
用'中国风·母语美'课程发现语文教学之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本书系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建英率领团队倾力打造的母语教育的教学参考用书.
课外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以来广受关注,加之语言学科的特点,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设置尤为重要。课后作业设置恰当了,就成为课堂良好的延伸与补充,起到巩固课堂所学
小學德育,是指教师按照一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小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它通过学生自身积极的认识与体验,使其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影视德育是指教师借助影视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施加德育影响的活动。情境教育是指教师创设活动时,要顺应学生天性,突出真、美、情、思四大元素。情境教育认为儿童的头脑是敏感的,它能优先接受情绪性信号。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积极的情绪环境,将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发生,
摘要:我们将慧教慧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认知平台,紧扣教材中的课文,引领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笔者就以统编本教材一年级课文为例,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本文提出慧教慧学需要在想象中再现情境、慧教慧学需要在联系生活中创设情境、慧教慧学需要角色扮演中感知情境,让慧教慧学落地生根。  关键词:鲜活情境;再现认知;慧教慧学;角色扮演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要培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小组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
信息加工理论是随着信息论和现代通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论原理引进人类认知活动的研究领域,用计算机模拟人的认知活动方式,把人的认知过程看成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式,博采众家之长,最具有代表性。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简述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
对教育怀有热切期盼的专家、学者们总喜欢比较国内外教育的差异,总是在批判性地反思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具有较高创造性的学生。其实,一切的发现、发明与创造,都来源于最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