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春秋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7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文学是有缘的。
  最初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大抵是刚上幼儿园的年纪,跟着外公外婆生活,赶集碰到卖小书的地摊子总是走不动路。那本缠着外公买下的《哪吒传奇》画册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是那种热爱的心情却是完完整整地刻印在了心上,犹如一颗细砂糖的甜度与温暖砰然间在舌尖炸开,便再也无法忘怀。
  与文字结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开始写一些东西是在小学,一路走来这么多年,年岁渐长,时移世易,人事变迁,写作的习惯有幸一直保留了下来。给予我肯定的语文老师,鼓励我坚持的朋友和使我受益一生的恩师的教导,我无比感谢,感谢他们在我尚且懵懂的年纪,将我心里有关文字,有关写作的小芽浇灌成如今蓬勃发展的模样。
  坦而言之,我对文学的了解并不深入,更多的是一种热爱,爱着它字里行间沉淀的深情。书卷之上,平平展展,却难掩内里波澜,可平淡,可壮阔,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在浩如烟海的文籍中找到自己的共鸣点。隔着千年万年,相距千里万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那样奇妙,明明不曾相见,却似乎比相见更能交心彻谈。文学最为博大且无私,它带着我们去看人世的悲喜荒凉,经历陌生人的一生,将大彻大悟后的豁达坦然地翻露在我们面前。翻开一卷故事是一种可能,合上一本书,仿佛有所得,又恍然若失。不为必然要得到而开卷,不为执念而长久沉沦。我想,作者写下一本书的初衷,绝不会是要将谁人拉下深渊,或为分享,或为讲述,或为启迪,想要写点什么的心情,是值得我们细思且尊重的。
  我一直对文字怀有敬仰与尊重。文字给了我很多,写作的过程是对话自己的过程,先不论写出的东西对他人有何影响,对自身便是一种内在的升华。写得愈多,愈能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写作的过程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了的,是自己的素养。
  写作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它只是一种心性的表达,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论是华丽优美,还是平实质朴,写己之情,抒己之志,若能引起共鸣,获得认可,那再好不过了,如果不能,把它作为心性的修养,也未尝不可。心有沉香,自在安然,不因外界的褒贬而过分自我怀疑,也不因光环的加身而忘记提笔写作的初心。
  我相信文字性灵。文字犹如一坛陈酿,积淀的时间越长,越是有动人心魂的醇香,当然了,仅仅靠积累是不够的,还要靠一点悟性与诗情。文字该是纯净的东西,它自然可以针砭时弊、直白刻骨,但我们绝不该用抄袭去侮辱、去亵渎。模仿、借鉴本无可厚非,但若要将一切的抄袭都冠以“借鉴”的名头,那么,出来的文章再好,也不是自己的,这样的文字,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文字自有它的傲骨与坚持,如果还对文字有一丁点喜爱,就不该为了旁的东西去践踏它。
  真正有分量的文字,是简单而深远的,流露出岁月的积淀与智慧,大智若愚,大巧不工。而在另一种意义上,文字是一种很狡猾的东西,它可以从容地撒下一个个谎言,也可以将欺骗以深情层层包装,我们被吸引,被玩弄,却最终叹服于它的精妙绝伦。我们在文字的王国里构筑新的世界,一经一纬,一砖一瓦都由我们赋予了生命,文字的责任自当由我们来承担。但是,文字也有它自己的活力,而不是仅仅做为我们想象的附庸,文字的可能性、延展性大抵如此。
  我不敢断言文字对其他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我,文字是一种归属。
  文字与写作已经陪伴我度过了将近二十个春秋,我感怀于它的复杂多变,也臣服于它的简单柔软,我不求能写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作,只想以字为镜,细雕慢琢,切磋琢磨,走出一条自己的小径来。
  小径两旁,细草幽微,小花三两朵,露水莹莹,兔子探出长耳朵,梅花鹿新生的嫩角伴着绕枝的风,如此,便是化境。
  庭有枇杷树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句《项脊轩志》中的名句,流傳至今亦不落窠臼,在心里反反复复荡了一天,从早间听同学说宿舍楼下的一排树是枇杷树开始,就没有停过。
  我对枇杷倒也不算完全陌生,川贝枇杷糖浆还是常喝的,却也一时没有想起来包装上的那一小枝枇杷。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知之者不少,但同一首诗中的前两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却知之者甚少,“芦橘”便是枇杷的别称。
  春末夏初,枇杷早早落了花,鼓出一个个青绿色小球,一簇一簇,错落有致地布在枝头上。青色一天天褪去,心急些的已经泛出黄橙橙的色泽来。看到有同学去摘那些颇为可爱的小果子,连枝带叶,心里不由得诧异,难道这些还能吃不成?最后,看到宿管阿姨也拿了几颗,再也按捺不住好奇心,问了才知道,这是枇杷。
  原来这是枇杷啊。
  一瞬间,涌进脑海里的就是高中课本里接触到的那一句。当初学习的时候,便对这一句印象深刻。《项脊轩志》全篇没有什么剧烈的情感起伏,感情的流淌细腻而绵长,平淡之中方见真情,于细微处蓄满人生波澜,极淡却又极其动人。
  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多数人的一生应该都是琐碎而平淡的。
  归有光在写作《项脊轩志》时尚且年轻,后两段补写时也不过是三十过半的年纪,然而这样朴素的笔触,却有着耄耋老人般的淡然与掩埋其中的深情。面上不见几多伤感,似乎生活的琐碎已成自然,然而,这自然之中,不知不觉间,触动了心里的那根弦,愈是阅尽千帆,愈是感同身受,心有凄然。
  细思极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异曲同工之妙。物是人非,事事已休;枇杷犹盛,昔人何在?
  因着归有光的两次续弦,他收了不少骂名。虽然我也很憧憬从一而终的情感,但是,在那样的大环境下,续弦不过是常事,何必去深究呢,只要你念着我的时候怀着的那份情义与我有关,就足够了。《世美堂后记》里的恩爱缠绵,想来也不作假。
  除却这结尾一句,《项脊轩志》中还有一句话,字字读来也十分暖心:“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是不是也想起了不在身边的母亲呢,这样的亲昵、自然,母亲的心都落在那一字一句上了。   《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在悼念赵明诚的时候也有这样的词句:“今感念伊人,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又一次重演的物是人非,又一次穿越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悄然打动了我们。有些情感就是那样在默默无言中流淌成了隽永,无论历史的烟尘怎样遮掩,多少年后的人们,依旧为之动容。
  历史之下的我们是那样微不足道,一来又一去,留不下什么,一颗星,一朵云,一条河流,亦或是我们脚下的这方土地。存在的时间都比我们久远得多。但是,我们和它们是不同的。物是,光阴再变,星星依旧离我们那么远,云朵不会安慰我们的失落,河流成不了摇篮,土地无法给予我们爱与拥抱。人非,那些陪我们走过漫漫岁月的人,即使有一天烟消云散,他们留给我们的东西,也足够回忆余生了。哪怕历史不会去记忆小人物的故事,对于当事人来说,也没什么,不值得拖上“遗憾”这两个字来披挂遮掩。
  时间过得那样快,白驹过隙也抵不上它的十分之一,我们能做些什么?不过是好好珍惜身边人,身边事,亲人、爱人、朋友,甚至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缘起缘灭,因果循环,能够擦肩也是不可多得。
  平淡、琐碎却又兼具真实、可感,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不颓丧,不盲目,拥有脚踏土地的坚实感,认认真真走完自己的一生。重要的人先我们一步离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留下来的人总是要承担更多的悲伤和责任。我们努力地活着,是因为我们都知道,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聚。
  到了那时,忆起曾经,即便会稍有心伤,也能安然面对,绝少遗憾了。
  到了那时,奈何桥头,我也许会想,你已经淋了太久的雨,依旧不肯离去,是在等我的伞么?
  到了那时,便是一切重新开局之时。
  走过沟里春与秋
  早些日子回老家的时候,发现几个童年记忆里的大沟真真是小了。垃圾的倾倒,填埋修道,使得大沟看起来小气了不少。
  不大的村子,被几个相连的大沟围着,似乎于落落人世间辟出一方幽静来,沟内民居错落,沟外成亩连片的庄稼地绕村生长,鸡犬相闻,不过如此。很多时候,回望来时路途,我都会感到由衷的庆幸,庆幸自己是踩着这方黄土地长大的孩子。这里给了我无所忧虑的童年,也给了我足够一生回味的记忆与珍宝。
  在我们常去的一个沟里,高大的树木并不多,多是些低矮的灌木,那时不知道名目,现下是说不清了。开春不久,我们就成群结队地到沟里去采黄花苗,不过,这时候,采的可是嫩叶。一簇一簇的绿在尚且呈现出一片枯黄色调的山岩坡地上尤为明显,春寒料峭早已不是阻挡我们玩闹的理由,一个个,三三两两各自结伴,奔上山坡去了。要说工具,想来还真是简单至极了,除去一双手,就是一个揉皱的塑料袋,或是旧旧的小布兜。那时候,我可是很神气的,为什么?因为我有一个小巧精致的篮子。篮口最宽处不足长辈手掌长,小小的挎在胳膊上,好看又方便。采回的黄花苗,被大人们做成爽口的小菜,配上热乎乎的米粥,暖了冰凉凉的小爪子。
  春日渐长,野菊花一茬茬长起来,我们玩耍的地方便转移了。
  路边水泥铺就的水渠已经好多年没有发挥过它的作用了,它是否感到郁闷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只是它带来的乐趣。水渠通往沟里,一个大缓坡,90度急转后是个陡峭的小坡,我们排着队,压低身子从缓坡上冲下去,带起一阵风声。然后,蹲在小坡上面,滑滑梯一般滑下去,全然不顾滚了一身的土,至于回家之后会面临什么,那可不是孩子会担心的问题。从小坡下去后,我们就沿着坡边爬上来,时间久了,不说植物被踩秃,坡边愣是被踩出几层“台阶”来。
  玩玩闹闹之间,不知时日长短。只道是放了假,便钻到沟里的窑洞中避暑去了。大人们铺了席子,扯一盏灯,说说笑笑地打扑克,我们呢,自有小孩子的乐事。跟着大些的孩子逮蝎子,或者是自己一堆儿捉“马寂寥”,就没有消停的时候。听父亲说,在他們小的时候,沟里还有很多地道,窑窑相通,下了课的探险,是他们最热衷的事情。
  漫长的夏季在疯跑之中溜走了,少不更事,便也觉不出时间的流转,我们知道的不多,不知地球的轮转,只知道金灿灿、黄橙橙的野菊花儿开好了的时候,就又到了采花的季节了。我依旧提着春上的小篮子,和伙伴们爬高上低地采菊花。我们采的时候,可不是只采花,而是连茎带叶一起折下来,拿在手里一捧子,就像婚礼上新娘的捧花。然而,花终究还是被捋了下来,摊在扁平的大竹筐里或是簸箕里,顶着秋日的阳光,脱去水分,得一缕自然的茶香。那时唯一的苦恼,大概就是毛刺刺的苍耳了,若是穿的衣服上稍微带毛,从沟里上来,免不了粘了一身刺球球。
  孩子的眼里没有那么多思量,玩玩闹闹,一季的光景就消磨掉了。冬季来临的时候,大雪纷扬,孩子们便和沟里的花花草草一起蛰伏了下来,只等来年雪化融水,蹭蹭蹭地发出新芽来。
  时隔多年,又一次站在沟边上。当年下沟的小土路已经不见踪迹,灌木和野草,蓬蓬勃勃,只要有水有阳光,无论被踩得多硬实的土地,它们也可以毫无障碍地生长。路边的水渠也已废弃,平整的水泥渠道开了裂口,顽强的小生命从缝里探出头来,这里,俨然已经成为它们的乐园,再不是我们玩闹的场所。说来也是,小豆丁都长大了,它们有什么理由为我们保持着原貌呢?问了村里的人,得知近几年来,窑洞大多都坍塌废弃了,无用之物自会逐渐消亡,谁都逃不过。
  我望着沟里一片又一片起伏的翠色,目光虚浮着飘远。想起在奶奶家翻出的小篮,我甚至不敢去提一提,生怕它在我手中摔得支离破碎。往事逝去不可追,我知晓,但有时候,不妨放任思绪流淌,毕竟,我们两手空空而来,能带走的,就只有为数不多的记忆了。
  我不知道沟是否会有填平的那一天,我也无法去见证它过去、现在、将来所经历的种种变迁,我之于它,不过是它漫漫历史中的微尘过客,然而,我想,它注视着玩闹的我们,目光里一定饱含着亘古的慈爱与深沉。
  我回首再望时。似乎看见一簇簇嫩蕊于草木之间生发出来,摇摇曳曳,旋开出朵朵色泽明丽的小黄花。
  有些东西,是不曾改变过的。
  责任编辑 谭滢
其他文献
案例:  新任校长对学校考勤制度非常不满。在上任伊始,他就制定了严格的签到制度,具体由办公室负责。制度规定了教师签到及签退的时间,并提出了相应的惩罚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因为家庭琐事耽误了签到时间,就借口“有事”请假。有的教师因为偶然不可预测的事件迟到了,例如孩子生病,就找校长说理。面对满含委屈的教师,校长说:“既然规定了制度,就得按制度执行,不能通融。”校长的“新政”引来了教师们的一片怨言
在我看来 ,要办好一份刊物 ,必须推开三重门。第一 ,让读者了解你 ,知道有你这么一份刊物 ;第二 ,让读者认可你 ,承认、肯定你的刊物质量 ;第三 ,让读者盼望你 ,阅读这份刊物
初秋时节,天山南北风光如画,垦区大地硕果喜人.党的十九大将于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喜讯传至兵团,令兵团各族干部职工群众欢欣鼓舞,倍感振奋.无论是坚守在国境线上的戍边卫士
期刊
摘 要:测绘是一项存在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的基础性地质工作,在土地资源利用、农林鱼牧发展、环境保护治理、科学研究规划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工程项目都存在风险,测绘工程中一旦发生风险,就会产生相应的危害和损失,比如项目停滞、费用增加、质量缺陷等。因此,项目的风险管理必须要重视,分析风险、防范风险,尽量使风险给测绘工程项目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低,这就要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测绘工程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们开始注重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创造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在教会学生合作的同时,自己也应学会合作。这是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要实现转变的内容之一:工作方式的转变。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学会三种合作: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家长的合作,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单兵作战是以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现状和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再对移动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策略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随着移动技术和国家各项标准逐步统一,移动数字图书馆
选题策划 ,又谓选题谋划 ,如今在出版界成为热门话题 ,它在图书精品战略和市场营销决策中具有“第一推动力”的作用。而要使选题策划真正成为图书出版强劲的“第一推动力” ,
不久前,我有幸观摩了华应龙、贲友林等名师带来的6节研讨课,还聆听了张兴华老师《重提教育教学心理》的精彩报告。两天的学习活动,既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无穷魅力,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名师的差距。  与名师相比,我们缺失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华应龙老师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让学生画圆的环节。画圆之前,他拿走了学生的圆规和橡皮。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够画出完美的圆。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
摘要:本文的研究内容为明确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通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思考,进而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我国相关教育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学习兴趣  一、 前言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灌输式让语文教学很难发挥其教育意义,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也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对提高我国小学语文
收藏是美术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虽然收藏经费有限,但美术馆仍要持之以恒地完美地推进这项工作.承担收藏的部门和负责人一方面要听取艺委会的建议,另一方面又要考虑经费的安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