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来源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a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因此社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的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严重威胁了建筑工程使用的安全性能,降低了建筑工程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裂缝以及成因进行分析,探讨一下解决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10-0138-01
  1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
  综合对混凝土的裂缝[1]进行分析,造成裂缝的因素主要有负载过重、变形、混凝土使用不当,在混凝土内部结构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作以下分析:
  1.1 受物理特性影响
  混凝土的物理特性造成建筑工程裂缝主要出现在浇筑阶段,在混凝土塑性条件的影响下,水分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蒸发,因其蒸发的速度、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裂缝较多,但是大多出现在建筑工程的表面,深度较浅,例如:混凝土施工后所处的环境趋于炎热状态,导致水分过度蒸发,造成混凝土表层处因失水过多而收缩,从而产生裂痕。
  1.2 混凝土原材料的影响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对建筑工程的裂缝同样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混凝土使用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配合比例有标准规定,不仅要保障混凝土的稳定性,而且要防止配合不恰当引发的化学反应。
  1.3 受湿度、温度的影响
  受地区湿度与温度的影响,不仅导致混凝土表面受到影响,其影响的力度还会波及到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在湿度与温度的影响过程中,造成混凝土内部受力不均匀,由于混凝土结构多方受力不平衡,而且受影响后不能进行自我恢复,当混凝土的外界受力大于混凝土的稳定力时,既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同时裂缝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2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阶段
  针对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2],在保障混凝土结构稳定的同时,提升建筑工程的性能,具体分析如下:
  2.1 物理特性影响的预防措施
  物理特性造成的混凝土裂缝包括收缩和沉降。预防收缩的措施为:第一是保障混凝土在浇筑后受到合理的湿度保护,可对其进行养护或保湿覆盖;第二是在保障混凝土参数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混凝土在使用中的振荡,同时保障混凝土骨料数量到位。预防沉降的措施为: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在可使用的范围内;避免混凝土受过分的振荡,降低密实性,造成混凝土出现分层;提高混凝土中各项组合材料的一致性,尽量保持在相同的规模。
  2.2 合理配合混凝土原材料
  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混凝土等级强度,之后对其进行原材料的配合,配合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在保障原材料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降低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同时保障施工人员混凝土调和时的规范性,综合考虑原材料混合技术、性质上的影响因素,确保混凝土原材料合理的选配。
  2.3 控制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湿度
  混凝土施工时湿度与温度的控制是一项系统而繁琐的工程,其涉及的技术比较多,对其分析如下:
  如混凝土施工环境温度高、干燥,可在保障建筑工程合理施工的基础上,降低混凝土浇筑时的厚度,有助于混凝土表层热量的蒸发;温度过高会加快混凝土水分的蒸发,混凝土搅拌的环节中,可加入适量的水,一方面帮助混凝土原材料冷却,一方面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保持湿润;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利用掺混合料等相关措施代替水泥,避免水泥内部囤积热量;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暴露面,例如:薄壁处,实施保暖策略 ;在混凝土的结构中,采用填埋的方式增设冷水管,达到降温保湿的效果;严格把控混凝土模的拆卸时间,适当保温,避免混凝土表现形成温度差,导致混凝土裂缝;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混凝土的施工规定进行,避免混凝土受过多外界环境影响。
  3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3.1 灌浆法
  此方法是利用相关的混凝土灌浆器械,利用器械工作时的压力,将对混凝土有黏合作用的胶体灌入到混凝土的裂缝处,胶体在冷却的过程中,不仅会填充裂缝,而且可稳固裂缝,常用的灌注胶体主要有树脂类、氨脂类以及酸脂类,灌浆法在混凝土裂缝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使用在建筑工程结构受裂缝影响较大的情况中,在填充裂缝的基础上,提高混凝土防渗透的能力。
  3.2 置换法
  此方法主要是将已经裂缝而且情况比较严重的混凝土结构预先处理,之后利用新的混凝土代替被处理的部分,在保障新旧混凝土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对裂缝的混凝土替代,一方面保障混凝土结构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效果,在进行混凝土置换时,聚合物、砂浆是首选材料,置换法经常被用在损坏性比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中,而且其对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效果非常明显。
  3.3 修补法
  此方法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结构进行,主要是防止表面裂缝继续增大,其方法比较简单,利用胶泥、水泥等材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涂抹即可,或者为提高保护的效果,也可使用具有粘粘性的纤维布处理,此方法主要用在混凝土裂缝较小的建筑工程中,而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部分施工人员在混凝土裂缝初期,为防止裂缝继续扩大,采取修补法对裂缝进行控制。
  3.4 加固法
  加固法与上述的三种方法存在差异,上述三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混凝土单方面的裂缝,而加固法除对裂缝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外,其对结构性能也具备稳固作用,例如:当混凝土的裂缝对其性能造成不稳定影响时,利用加固法,首先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稳定,可在结构的稳定点增加钢板、支点对其进行稳固;之后在保障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对混凝土出现的裂缝进行处理,一般利用混凝土喷射的方式对裂缝进行加固,既可以保障混凝土在性能方面的稳定度,同时也可有效的处理好混凝土的裂缝。
  4 结语
  针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不仅需要对裂缝进行处理,更重要的是做好裂缝的预防工作,主要针对混凝土、混凝土特性以及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一方面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建筑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促进建筑工程保持在持续使用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2).
  [2] 罗兆华.浅论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沿海港口吞吐量从2000年至今翻了一番,但港口能力明显不足。中国目前沿海港口总能力缺口5亿吨,未来五年,缺口将更大。而早在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公布的《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城市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环境与发展的巨大挑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
在一台2135直喷柴油机上,对燃油供给系统进行了适当的改造,测试了燃用二甲醚发动机的燃料喷射时刻、气缸压力和有害排放,计算分析了放热规律及滞燃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为推动门窗产品技术进步,加快新产品开发进度,使国内塑料门窗的品种、结构系统以及门窗的设计、加工、安装等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日新月异的建筑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应用领域。经委
文中介绍了马钢初轧厂均热炉控制系统,通过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和优化数学模型,对均热炉的生产、调度进行全面的控制和优化,取得了明显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期刊
该文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从整体,变化,优化的观点出发,综合分析影响主要通风经济运行的因素,结合北宿煤矿及其它生产井通风系统化具体做法,介绍实现主要通风机经济运行基本措
建筑节能是节能工作的重点,节能优先已成为我国可持续能源的战略决策。到2010年,要求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其中各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随着节
简要综述了车辆与工程机械中电子液压控制的新进展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实现功率传输和运动控制与综合的新方案,给出了发动机-液压传动装置-负荷最佳匹配的实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