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国教育考察之行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ley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美国的教室不是那么井然有序,但是它却留下了学生真实学习之旅的踪迹,彰显了思维的张力、探究的幸福、分享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流淌着温馨、自然的生命气息,是一个真正属于学生的天地。
  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经过一天一夜的飞行,飞机终于降落在美国纽约,我们却一点倦意都没有,心中充溢的是无比的兴奋、无尽的好奇、无限的期待。为期两周的美国教育考察,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冲击与思考?
  学生是教室的主人
  “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布置的共识。于是,朗朗上口的口号,形形色色的名人塑像、名人名言,各种主题的精美图文版画等,随处可见。
  可是,在美国进行教育考察的十多天里,我没有看到一处这样的景观。在他们的校园里,我看到的是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的思维导图,是学生设计的活动海报,是学生围绕某一话题写的便利贴,是学生参加各项活动获得的奖杯展示,是本校老师各具风采的照片和献给孩子们的热情话语……而他们的教室布置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虽说一个班级仅有三十个左右的学生,但整个空间却很满:四面的墙壁上贴满了东西,有某项目的思维导图、学生的各类作品、某主题研究的相关拓展内容或成果、相关方面的规则条约等。此外,墙壁旁大多有一些架子,上面摆放着每个学生的收纳盒,盒子里是学生的书籍、文具与各种小物件。可以说,教室空间进行了最大化利用,看上去有些杂乱,远不如国内学校教室里的整洁有序。
  可是,后来当我将国内外两种不同风格教室的照片呈现在我的学生面前,让他们说说“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在哪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时,学生们大多选择了美国教室。他们说,这样的教室排列得没有那么整齐,没有太多的拘束,感觉很自由;老师非常尊重学生,教室里的物品大多是学生自己的,感觉学生就是教室的主人;教室布置没有刻意的设计,非常自然,有一种家的感觉……
  是的,教室是什么?这不仅是一个空间,是一个让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更是一片富有精神内涵、能激发师生生命活力的沃土。虽然美国的教室不是那么井然有序,但是它却留下了学生真实学习之旅的踪迹,彰显了思维的张力、探究的幸福、分享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流淌着温馨、自然的生命气息,是一个真正属于学生的天地。
  学生与老师共同开发课程
  美国小学教师大多是包班的,即一位老师负责本班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和发展。教学时,他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大纲,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提炼教学主题,和学生共同进行基于问题的或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师生一起展开真实的探究。诚然,这样的教学给教师带来的挑战更大,就如同一场登山比赛,只给你指明目的地,但到达的路径是多样的,全靠你自己去发现和开辟。它较之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却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方面是彰显教学创造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学生的特点,共同制定学习研究路径,有充足的选择权和创造性;又因是自己的设计,在落实过程中,就像是让自己的设想落地開花,变成诱人的风景,充满了兴奋与自豪,这样的过程是充满激情的,令人全身心投入的。而在我们国内,大多数老师还是年复一年教着同样的课文,讲着同样的习题,进行着同样的实验,介绍着同样模式的作文,循规蹈矩,缺失活力与新鲜、创造与碰撞。
  另一方面是增强发展自主性。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去研究、去发现。每个学生都会承担一定的角色,都会设置并解决核心的问题,每一个项目都是以运用为基础,既培养学生演讲、展示、设计等技能,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有能力去质疑为什么这么做,发展批判性思维,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增强为别人服务的意识。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亲身经历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从而积累鲜活的经验,增加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增强意识形态上的灵活性。
  比如,我们走进一所中学的课堂,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三十来个学生分散在教室四周,两人合用一台电脑,通过动画,设计能承载不同重量的桥梁。两个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讨论记录,尝试着改变桥的宽度、高度、弧度、支撑等数据,理解它们与承重量的关系,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专心致志。看着这样的场景,我们由衷地感叹:教师,就得努力把学习情境设计得如同一张蜘蛛网,把信息整合到已有的信息中,使之像飞虫一样;学生,就像蜘蛛一样捕捉这些信息,痴迷其中,深刻思考,用个人经历理解信息的意义所在。只有这样让学习和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相联系,自己动手操作,学以致用,才能亲身体验知识的运用价值,才能真切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否则,有可能学了数学却不会统计,学了物理却装不了电灯,学了化学却对沾了油漆的衣服束手无策。
  学生在师生中处于绝对优先的位置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关键,这是我走进美国课堂的又一强烈感受。
  在美国小学里,我们看到,所有老师都置身于学生中间,或与他们团团坐,或俯身在某个小组,静心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看学生的活动,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学生平等互动。
  在一所中学里,我们看到一位三十来岁的数学女老师。她坐在学生后面的一张空课桌上,操作着手中的画板,在电子屏幕中演示解题步骤。学生一边看,一边听,不时提出自己的思考及观点(不用举手),教师即时评点解答。
  在加州大学长滩分校,给我们授课的几位教授风格各异,但有着三个共同点。
  一是追求心理零距离。课始,他们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让我们感受他们交流的热情,拉近彼此的关系。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教授Karena,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丈夫走进教室,告诉我们,丈夫行动不便,留他一人在家不放心,她只能带着丈夫一起进课堂。为他们相濡以沫的情感,我们情不自禁地鼓掌。另一位七十多岁的男教授Dr. David J. Karber,分享了他在中国旅游时拍下的多张照片,表达着他对中国的怀念。
  二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吴仲和教授开课前,先让我们充分诉说本次美国考察极想了解的内容,他则当场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努力回应我们。每位教授都会在讲课过程中不断询问我们有没有问题,且对提出的问题总是极其认真地肯定和回答,表现出极大的尊重。   三是重视实践互动。尽管是给我们成人授课,但这些教授都会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我们分组讨论设计,运用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形成各自的汇报方案,并当场展示评点。比如一位年轻的教授Kimberly通过闯关、积分等游戏化方式,让我们深入了解知识的四个层面,即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随后,她又让我们小组合作,尝试设计课程,解释清楚日食、月食的形成及其季节变化。这让我们体会到,最棒的不是你设计的东西,而是你的东西要适合你的学生。
  可以说,每一位老师都把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当作一切的前提,都把自己当成学习团队中的一员,努力与学生融为一体。这就意味着,老师把学生放在绝对优先的位置,教学内容则是第二位的。也正因此,老师们在课堂上才总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学生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学生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竭尽全力肯定学生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学生们的创作欲望和尝试思想,赞扬学生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传递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学生从家长义工身上感受公益精神
  在一所小学考察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五位妇女坐在一个工作台前忙碌着,有的在认真地做着小工艺品,有的在贴标签,有的在整理归类;她们旁边摆放着很多张桌子,桌子上陈列着便利贴、小挂件、圣诞卡片等各式各样的小物件,琳琅满目。原来,这是一个家长义工群体经营的小超市,里面的每一件商品都是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捐赠的。这些商品可以是他们购买的,也可以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每个小商品上都贴有一张标签,上面写清了捐赠者的名字及出售价格;每周末,学生和家长可以到这个“捐赠超市”里自由选购,用这些小物件作为小奖品、节日礼物;超市营业员由家长志愿者分组轮流承担;出售所得的收入,全部用于学校活动经费和慈善服务。
  据介绍,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有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家长协会。每个家长都有到学校参加义工的责任,即使没有时间到学校服务的家长,也要在家中帮助学校或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就如老师的同事,频频出现在学校的大小活动中,无论是班级的聚会、户外旅行学习,还是制定学校改善计划、举办筹款舞会,家长都在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和学校共同进退、水乳交融的关系。家长协会的作用不仅限于帮助学校开展活动,参与教学,而且还在评价学校方面拥有相当重要的发言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样密切的家校协同,其作用是巨大的:家长从事行业不同,有各自不同的专长,点燃他们参与教育、服务教育的热情,就会极大地丰富教育资源,增强学校活力,为学校带来或有形或无形的收益;学校的日常工作在家校组织配合下有序开展,老师更能集中在专业的研修和课堂的改善上,而课外的活动因家长的参与大大地丰富起来;家长在与学校的密切互动合作中,会更加熟悉学校的教育宗旨,进而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实现互补;家长为学校做义工的过程,是乐善好义、积善成德的过程,也能潜移默化地传递公益精神,让学生真切感受“义工服务是美国生活方式的标志之一”……
  学生在生活中涵育公民素养
  美国非常注重公民教育,但从来不是坐在教室里、捧着课本进行的纸上谈兵,而是隐藏在各科目中,渗透到生活环境、社会活动中,延伸到课堂以外,让学生用亲身实践促进理性认知,从而接纳并形成自己的道德素养。
  在美国的半个月里,我们没遇到过残疾人。但我们发现,在大大小小的商店、宾馆、机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都有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停车场等设施。即使停车场再拥挤,也没有人挤占这些残疾人的专用场地。印象最深的是洗手间,每一处洗手间里都有一个空间特别大的隔间,那是特别为残疾人准备的;每一处洗手间里都备有免费的马桶垫纸、手纸、擦手纸。这样的环境浸润,让人人都平等、心中有他人的美好情感不再停留在认知上,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成为每个人应有的、自然而然的行为举止。
  在林肯纪念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博物馆等处,我们不时会遇到一群群学生,他们在这些场馆里或驻足观看,或兴奋体验,或聆听讲解,带队的老师偶尔召集他们围拢到身边,说上几句。通过每个孩子愉悦的表情、自由的步伐、文雅的行为,我仿佛看到热爱祖国和民族的情感与勇于创造、敢于担当的信念融入了他们的血液,深植于他们的心灵。
  尽管是寒风料峭,但是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个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他们三五成群,有的在草地上踢足球,奔跑、围堵、射门,有模有样;有的穿着T恤、短裤,绕着河堤奔跑,即使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前进的脚步仍不停歇;有的戴着头盔,骑着脚踏车,在林荫道上飞驰……透过这些生龙活虎的身影,我能感受到他们血液里流淌的坚持、奔腾的活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有效性教育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在美国,公民教育不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是悄然无声地进入学生的生命,紧紧地与实际相结合,无缝地与社会相融合,让受教育者在一定的生活环境、组织活动和文化氛围中去感受和体验,像呼吸一样自然,从而发展为与社会契合的公民素养。
  【章小英,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黄蜀红
其他文献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8月14日——8月18日在内蒙古通辽市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中国作家学
分析了世界各国铁路机车和客运车辆(包括机车牵引的客车、内燃和电力动车组、地铁车辆和城市轨道车)市场的现状,列出了已成交的部分大宗机车和客运车辆的订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
宋建东,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钢实验一小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成员。她坚守生命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要基于生命,从学生的成长阶段、成长特点、成
“八·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施“两高一优”综合大农业的战略,渔业生产依据这一总的战略要求,提出了建设“海上辽宁”和渔业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使渔业生产得到了
湖州市白雀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南太湖之滨.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先进。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全体学生,让学生的爱好、特长、
继1993年我国首次在太平洋发现鳗鲡自然孵化场重大线索后,历时两年,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对采到的80粒鳗鲡鱼卵进行分析鉴定,确认其中19粒是日本鳗鲡卵,其产卵场位于马
《工程经济》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经济学科。现将作者对工程经济书籍调研、统计、归纳及探析与广大同仁交流,并供各方人士参考,以企有所启迪。一、《工程经济》书籍实
【设计背景】  近来,我所带的初一新生班级的家长在和我沟通交流中,或多或少地会说起孩子在家中的逆反表现,甚至有时发生顶撞父母的现象。家长对此很无奈,希望老师能给一些比较具体的建议做法。据此,特设计本次班会课,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家长,懂得感恩、知恩、报恩,学会与家长和谐相处,让爸爸妈妈开心些。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尊重、感恩家长,掌握让亲子沟通的方法策略,和爸爸妈妈和谐相处,共创温
汉阳区西大街小学位于长江之滨、鹦鹉洲头,是武汉市首批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之一。
还记得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天,一位老同事见了“血气方刚”的我们,在一旁笑着说:“别看这时候你们‘有棱有角’的,过几年,就跟河里的鹅卵石一样哦。”暂且不说,这句话说得是否正确,但它在提醒我们:只有改变,才能让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只有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才能绽放生命的精彩。  积极去思考,处处是美好  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对自己职业的抱怨:抱怨教师工资待遇低,抱怨当下学生不听话,抱怨家长不称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