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动的环境中 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y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在互动的环境中,采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帮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从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互动 幼儿 兴趣 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或数量关系,都以一定的形式存在于空间,数学的概念就是从现实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既非物质知识(物体外部特征的知识),亦非社会知识(社会公认而形成的知识),而是观察不到的逻辑数理知识。
  幼儿正处于思维塑造形成阶段,对周围事物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便注定了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性。所以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让他们自觉忽略困难性,不知不觉中完成数学思维的发展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呢?我尝试在互动的环境中,采用各种有趣方式吸引幼儿,让他们亲自参与其中,激发兴趣。
  一、将需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吸引幼儿身临其境,慢慢融入故事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情景物象,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不知不觉中培养起幼儿到逻辑思维的过渡。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设法使幼儿本身参与其中,让他们成为故事的主体,实现教师与幼儿的良好互动,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创造互动环境,让幼儿以参与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 “3”和“4”时,我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情景设定为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之后教师便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和“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互动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二、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能有效的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我们将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我们设计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如游戏“找七星瓢虫”、“赶走害虫”等等游戏主要帮助幼儿练习正确、迅速的数数的能力,以促进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再如“看图造房子”游戏是让幼儿感知各种几何图形,“配菜”游戏则是通过按数选“菜”、配“菜”,让幼儿反复辨别有关的数和形,发展幼儿的数能力。
  在编制游戏时,我们还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游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組玩的游戏及集体进行的游戏,这些游戏即可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有能适合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师生共同收集学具和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
  学具和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非正式”数学活动中大量使用可操作性材料。我们与幼儿一起共同收集学具和玩具,大量的使用废旧材料和教师自制的学具和玩具,扩大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使用学具和玩具时,我们考虑学具的趣味性、美观性,同时还考虑如何通过学具和玩具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对学具和玩具表面的形式的兴趣内化,转为动脑筋的兴趣。如:瓶宝宝戴帽子、扣布花、转转筒等材料,都是根据幼儿学习的需要制作。在投放材料时注意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操作难度,注意材料投放得层次性,使幼儿即不觉得太难,也不觉得太简单,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要求,这样能够有效保持幼儿对数学学具和玩具操作的兴趣。
  四、教师的正确指导,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活动中重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创设活动条件时,均应考虑层次性,必须有最大的耐心,对幼儿的活动予以观察与等待。因为年龄越小的幼儿他们对学具与玩具会反复的摆弄,不一定马上去感知隐藏着的数知识,需反复多次后,幼儿从摆弄中会积累经验,最后会体验其中内含的数知识。如:幼儿在盖瓶盖子活动中,开始反复找盖子盖在瓶子上,逐一盖后,又会拧开,后又一一盖上,这样反复的进行,逐步感知一一对应的概念。教师不能心急,给予直接的指导,应该仔细观察并耐心等待幼儿的操作,使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在小班教学活动中,将数学的抽象性特点与具体物象的感知性相结合,积极创造互动环境,使幼儿真正参与其中,通过讲故事等互动与数学活动的巧妙结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的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并学好数学,培养起他们的参与意识与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非正式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用“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大的耐心”指导幼儿的活动,在了解幼儿学习过程基础上加以点拨,促进概念形成,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其他文献
我的数学老师姓王,可在我的心目中,她姓“美”。  王老师,她长得美。个性的发型,自然的淡妆,苗条的身材,圆润的脸庞。而且她的身上总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问她有没有喷香水,还不承认呢!  王老师,她穿得美。不论东西南北风,想知道时下流行什么,只要看一下王老师的服装你就知道了。王老师的服装,绝对品位不凡。她如果走T形舞台,一点儿不比世界名模瞿颖逊色哦!  王老师,她笑得美。似乎老师们都不大喜欢笑。我的王老
为探讨并定量化分析运动技能与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关系,运用量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结合AMOS 7. 0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运动技能影响因素
电力变压器是变电站和换流站的主要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升高电压,降低电压或用来做交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建或扩建的变电站建在靠近居民区处或
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成岩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稀土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阴极发光、粘土矿
随着3G网络的完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成为时代的潮流,基于智能终端的第三方应用产品也迅速的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都希望在学生的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威望。要想做到这一点,我想,首先就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为了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几年来,我坚持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做到行为文明、语言文明、思想意识文明;以师德警句来自勉、自省,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先“律己”、再“塑人”。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多说鼓励性的话语,用耐心、温和的课堂用语给学生一份阳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激发 优化课堂 思维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已经在各个领域广泛推广使用,作为一名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是课堂发展所必须必备的一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中如果能恰到好处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可以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就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
二战结束以来,一批发展中国家获得了长足发展,2001年美国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的开创性报告《建立更好的全球经济之砖》将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富有创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