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尝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mur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注意力的培养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课堂注意力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一、学生课堂注意力状况的剖析
  课堂注意力是指在课堂上凭助听觉、视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当教师在讲课时,有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不清楚教师讲的内容:当教师提问时,学生不知道教师问的什么或不加思索就举手;当学生答问时,他全然不顾别人的回答,同学还没答完有的学生就跃跃欲试准备发言: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开小差没有注意组内同学的发言,小组的成果不能得到分享。这些都是没有养成良好课堂注意力所导致。
  通过剖析这些现象,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1、学生对课的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同学回答的问题不感兴趣。2、有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而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3、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去注意他人发言。
  二、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一)让学生明确注意要点。
  数学学习中的课堂注意力,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课不仅听老师讲课,而且还要包括听同学发言。
  1、听老师讲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发言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和预习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切忌精力不集中。
  2、听小组发言。先要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整理自己的思路:准备好在小组交流时说哪几句话:组内同学发言时,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认真记录,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分享小组成果,形成小组统一意见。切忌七嘴八舌和讨论与老师提出的问题无关的内容。
  3、听全班交流。学习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是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同学问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学会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群体凝聚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强化语言表达,增强语言表达魅力,利用睿智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喜欢亲自动手实验探索,教师就可以利用实践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因此,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做注意力的示范者。
  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教师应当首先成为一个良好注意力示范者。不管是好的学生还是比较差的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带头专心注意,眼睛看着发言的学生,不时还点点头,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我们都要做到耐心注意他们的发言,学会尊重他们的见解,不断章取义,不中途打断,要欣赏学生的想法。教师的注意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注意力的途径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以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种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1、加强课前课后训练:利用上课前2分钟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还可以在新课教学完后念一些判断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2、评价同学发言。当学生回答完教师的提问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为了评价同学发言,学生在其他同学回答时听得非常认真,教师应对评价得好的学生进行肯定。这样就促使了学生认真注意同学的发言,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复述特别注意的内容。一些重要的结论、概念、推理过程或最优化的解题方法,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问其他学生听明白了吗?那你把他刚才说的再说一遍。让学生知道不专心注意听讲是要进行复述的。这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4、规范学习习惯。当别人在说时自己要坐好认真听讲,关注别人发言;当别人在说时自己不要插嘴,当别人在说时自己不要弄出声响。这样可以让生听得更清楚些,也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训练,就要把“课堂注意力的训练”看作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去完成。只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定会在数学教学中结出累累的硕果。
其他文献
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目前,小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不高,且经常会出现错误,所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下文就对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次,我们在计算
期刊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安宁河流域共采集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 Wu et Wu,1988)582尾,对其年龄结构、生长特点和繁殖特性等基础生物学进行研究,旨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分别从德育,心理,学习方法,创新意识等几方面展开了论述,希望能对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 课堂 德育 思维  素质教育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智慧潜能,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学生数学素质的
【摘要】本文从“创设情景、贴近生活、重视过程、合作探究、探索拓展”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又要注重知识和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充分利用好教材,从“创设情景
本实验以鱤(Elopichthys bambusa)为试验对象,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碳水化合物,探讨鳃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和代谢情况,旨在为研究鱤的营养需求和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对于各种各类应用题,教师只能够按照教材内容,依据大纲的要求教学,而忽视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来因材施教。结果一类一类问题地教,一个一个例题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种教学方法,偏重技能的训练,没有突出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不佳。导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  【关键词】能力 应用题 数学教学  能力是什么?能力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联系数学知识,抓住“热点、活点、趣点”,正确引导,“挖掘开发教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实施”趣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  【关键词】兴趣 课堂教学 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记忆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然而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