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活检物中K—ras基因定量检测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L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不同胰腺超声内镜细针穿刺物中K—ras突变定量值,评价其对胰腺癌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53例胰腺占位病变的超声内镜细针穿刺物,采用肽核酸(PNA)钳制实时定量PER的方法检测K—ras基因野生及突变拷贝数,根据临床综合诊断,与细胞学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53例患者最后确诊为胰腺癌37例,非恶性胰腺占位16例,胰腺癌组K—ras基因的突变率为83.8%,非恶性胰腺占位组突变率为18.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和K—ran定量检测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9.5%和83.8%,将两者联合后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可提高至89.2%。结论胰腺组织超声内镜细针穿刺物中K—ras定量检查对胰腺癌有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type,ACST)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阶段,主要由胆道结石、恶性肿瘤等引起胆道持续性梗阻、胆道压力升高(〉2.45kPa),导致细菌或感染胆汁进入循环,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大量的细菌毒素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全身炎症反应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患者男,68岁,因黄疸10d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腹软,未及明显包块,余无阳性体征。
随着内镜介入微创外科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技术的发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正逐步成为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相关的新技术也随之出现。尽管这类新方法还有不少技术性难题需要解决,目前也未形成成熟的手术模式,但这些探索无疑将为阑尾切除术向更微创的治疗模式转变提供新方向。现对该领域研究
直肠类癌是指发生于直肠黏膜内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结构像癌,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生长缓慢,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靠病史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直肠类癌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有极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2年9月到2009年5月间,内镜下诊治直肠类癌78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各种原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异物较常见,通常可经内镜取出,但仍有些异物内镜下取出较困难。我院自1990年至2010年间共治疗8例嵌顿于十二指肠的异物,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从解剖、生理、内镜以及组织学的角度,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可定义为食管鳞状上皮的末端和胃柱状上皮起始交界区域的肌肉或黏膜结构。EGJ的肌肉结构形成了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可以通过生理测压法监测EGJ的压力变化而评价其功能。当患有EGJ疾病时,LES可逐渐退化和松解,导致远端食管和EGJ的扩张,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c,CP)是指由于不同病因引起胰腺局部或弥漫性组织损害,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疾病,病理特征为胰腺纤维化。约90%的CP患者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腹痛,因此缓解腹痛是治疗CP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目前慢性胰腺炎腹痛的机制仍不明确,多数观点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急性炎症刺激,慢性炎症致胰腺导管和胰腺组织压力升高,胰周炎症(如十二指肠炎和腹膜后炎症)
患者女,49岁,因反复进餐后上腹部胀痛半年要求行胃镜检查。门诊胃镜示(图1):胃窦大弯侧1.0cm×1.0cm扁平隆起,表面黏膜光滑,考虑为黏膜下病变。
患者女,61岁,因上腹痛疼痛不适半月余入院。患者有胆囊切除史,入院前10d行门诊查血淀粉酶2784U/L,外院诊断肝外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经对症处理好转。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其内涵不断丰富,从传统内镜诊断到现代内镜下微创治疗,从腔内治疗到腔外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而隧道内镜(tunnel endoscopy)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消化内镜的运用范畴。为便于人们理解隧道内镜技术,我们提出隧道内镜外科手术(tun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