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_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体验,由此来实现学生情感与知识内容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从初中语文知识结构来看,将情感教育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诉求,这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策略具有重要教育价值。
  一、激发情感体验,实现课堂导入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想要发挥出情感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情感教育的价值,为此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导入,实现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为了保证情感体验式的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需求有所掌握,以确保学生在导入环节中产生情感体验诉求,从而主动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
  在进行《太空一日》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基于对学生认知能力、兴趣需求和情感水平的分析,在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有关太空探索的视频资料播放。例如,电影《火星救援》当中的片段,由此引起学生对于太空生活的兴趣和向往。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我国航天飞船载人升空的知识回顾与分析,让学生将太空探索的关注点从电影情节转移到现实生活之中,在培养学生名族自豪感的同时,让学生说出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名字。之后教师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足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去看一看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生活状态,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太空生活,对比现实生活与电影内容之间的差距。由此做到借助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充分调动,发挥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中的主体作用,并带来良好的学生主观学习动力支持,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情感互动,进行课堂教学
  实施情感互动是让学生在具有良好的情感体验诉求下,通过教师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好奇心、探究欲望转变为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的情感体验,形成与作者相同或相近的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和情感诉求。在这一环节中,课文背景介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良好的背景介绍能够让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由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者当时的心境,从而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感悟,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普希金的经典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对普希金当时的处境予以分析,由此来让学生了解普希金在因为冲突而被幽禁时,仍能够表现出的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的状态,从而感受到普希金热爱生活、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普希金在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生活态度,来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不要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气馁,鼓励他们养成一个不言放弃、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堂的剩余时间,给学生讲一讲普希金在生活中的故事,例如面对政治压迫仍能坚强不屈,为了爱人与情敌决斗等,由此让学生了解一个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的普希金,建立起内心中对于普希金的情感认知和理解,从而对于普希金的英年早逝而感到惋惜。真正做到丰富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同时,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提升打下基础。
  三、产生情感共鸣,开展课堂探讨
  在完成课文内容学习后,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探讨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所学语文知识的认知和观点,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弥补他们存在的知识理解不足,同时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策略带来信息支持。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来看,课堂探讨本身就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種方式,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让学生与课文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与教师产生认知理解上的情感共鸣,从而保证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与课堂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例如,在进行罗素先生的《我为何而生活》一课学习后,教师考虑到初中生在青春期所存在的迷茫、青春萌动的现象,特意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进行一次课堂讨论,由此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心中所存在的迷茫和困惑,同时做到正视自己在青春期成长阶段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在同学的讨论中,我记忆最深刻的内容是XX同学所提出的“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当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我有些诧异但并不震惊,因为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而言,从懂事以后就一直在不断的求学,但并没有人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而且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了解决该同学的困惑,我专门选出一节课的时间与他们进行了关于学习的讨论,并借助生活中一些真实案例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并让他们理解了“终身学习”的价值,学生的困惑由此得以解决,他们的学习态度也因此有所转变。
  四、引导情感表达,进行课后训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后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是教师将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予以表达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都要对课后训练教学环节予以重视,因为一堂优秀的情感教育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还要让学生学会情感表达。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来看,许多内容都可以为课后实践提供素材,这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是重要的教学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来进行体验式课后训练活动设计。
  例如,在进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父亲的爱,我在课堂导入阶段播放了筷子兄弟演唱的歌曲《父亲》,并在课后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了同名微电影《父亲》,许多学生在看完电影后心情都较为沉重,有些女同学还湿润了眼眶。在这时,我提出了课后训练内容,让学生回家后给自己的父亲写一封信,并回家跟父亲说一声“辛苦了”,要求他们为父亲洗脚。该课后训练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感悟父爱,认识到父爱的伟大,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与父母的沟通,并能够真正形成孝敬父母的观念,由此做到既完成了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教育,又实现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让他们真正成为拥有良好素质的国家栋梁。
  综上所述,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进步带来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情感教学法应用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做好对学生情感认知和情感诉求的掌握,结合语文知识内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在情感体验中有所完善,为学生今后的语文知识学习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362601)
其他文献
《谈读书》是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精读文章。作为文艺随笔《谈读书》的教学常常让不少教师喜忧参半,文章对读书有许多精辟论述,贴近学生生活,似乎有很多
走进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课堂将怎样变革?这需要与时俱进。理性思考.守正求新。
勤奋的一生,卓越的成就,辉映千古。
做“真正的教育”,不被浮躁的舆论左右,回归教育的本源。做“有人的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老师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精索静脉曲张即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呈不同程度扩张和迂曲,在中青年男性中发病率为15%。精索静脉曲张是引起男性不育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的发病率为35%~40%,居男性不育原
我家的小木屋,临着潺潺的溪水,水里有小木屋的倒影,倒影像画一样美。小木屋的倒影,在水里漂去又漂回,像童话里的家,我知道那里住着谁。
我的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宁波北面。这里一年四季都那么迷人,不信,和我一起来看一看吧。春天,总是悄悄地来到我们的校园里。她带着绿色使者也来到了小朋友们的眼睛里。瞧,春风轻
目的:探讨SLIPA喉罩用于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上肢骨折手术30例,ASAⅠ~Ⅱ级,年龄60~77岁,所有患者统一麻醉诱导后插入SLIPA喉罩通气道。观察SLIPA喉罩通气道插
用心去聆听来自自己身体深处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