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型校企共建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以应用电化学课程为例

来源 :天津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uu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思维,围绕课前线上生产认知导入,混合式课堂实施方式探索,实践教学中创新能力挖掘及多维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探索和讨论,并以应用电化学课程为例给予可实施路径.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型校企共建课程模式的建立,对校企之间进行点线面的密切合作,实现产教融合,互惠互利,促进师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本项目结合涂装过程中产生的VOCs特点,设计建造了一套处理规模为30000 m3的处理系统,采用“喷淋降温+干式过滤+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脱附”工艺对其废气进行处理,重点介绍了系统的原理、设备构成、工艺流程.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对VOCs废气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口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分别为15.1 mg/m3和0.453 kg/h,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该系统非甲烷总烃去除率高达88.8%,固定投资300万元,运行费用为688.46元/d,可为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炼油芳烃事业部,2020年3月份开始各装置打通全流程.通过优化各种原油调和比例及原油加工顺序,使得计划周期内中间物料及产品库存可控、装置原料平稳.关键下游装置如蜡油加裂、催化、两套柴油加氢、石脑油加氢均保持100%以上负荷运行.同时为满足乙烯裂解对原料硫含量要求,及时调整原油调合比例控制拔头油硫含量,确保乙烯装置满负荷生产.实现全厂效益最大化.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在炼化企业中,大量的低温余热通过冷却公用工程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从而导致大量的余热浪费.如果将这部分余热加以回收利用,则将会显著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并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分别采用R245fa和异丁烷作为循环工质,利用Aspen Hysys工艺模拟软件对采用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进行低温余热回收的流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不同冷、热源温度对ORC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MATLAB&Refprop9.1软件进
由于传统系统在石油化工压缩机联锁报警应用中不能及时响应报警需求,系统响应延迟时间较长,为此提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石油化工压缩机联锁报警系统设计.在系统硬件方面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由无线传感器采集压缩机运行中排气量、温度以及压力等数据;在系统软件方面分别设计了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以及报警单元,利用无线传感网络对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判断石油化工压缩机运行状态,以此为依据进行预警.经实验证明,设计系统响应延迟时间小于传统系统,更适用于石油化工压缩机联锁报警.
由于传统控制系统软件建立的控制指令不全面,导致指令传输较慢,设计新的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上,选择利用GPIB总线,通过星型连接方法连接仪器仪表与计算机.在软件设计上,利用VISA提供的函数库建立控制指令,形成计算机与仪器仪表的双向信息交流,再通过LABVIEW的编程方式,读取仪器的波形,实现对仪器仪表的控制.为验证新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选择了十个仪器仪表,利用两种传统控制系统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266s,对照组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614s和
本文研究了煤气化过程操作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天然气产量的影响.煤气化是最可行和实用的清洁煤发电技术之一.通过建立Kriging模型,然后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全局灵敏度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对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对天然气产量的影响最大,参数在不同概率密度函数情况下,天然气产量达到2.9(m3/kg)煤的概率不同.
一个电气拖动装置由供电电源、控制设备和用能设备(电动机)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有许多设备和线路可供选择应用.本文从低压绕线型电动机几种起动方式的阐述为切入点,结合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计算论述,对这些起动方式进行比较从而展开讨论,并对低压绕线型电动机起动方式进行选择和建议.
《分析化学》课程为医学院校中的药学和医学检验专业领域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中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是关键的组成结构,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现存问题展开研究,分析有待改进的教学内容,结合当代医学教育特征,以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室要求规范和实验操作为研究核心,整理实验教学中涉及到的环保教育以及考核方式,总结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办法,为同领域工作者提供合理化发展建议.
本文对12%吡噻菌胺·氰霜唑悬浮剂制备研究和药效实验过程做了论述.从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到最优配方的确定步骤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主要介绍了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酯、二苄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这三种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对比流程.三次实验可以看出使用表面活性剂二苄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的实验中吡噻菌胺和氰霜唑的悬浮率,倾倒性,湿筛实验、持久起泡性都要优于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酯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确定表面活性剂从而确定配方后,我们又做了两次药效实验,两次实验均有优异的表现.
本文以“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线上资源的研究为切入视角,客观阐释“生物化学”结合线上资源的必要性,论述“生物化学”结合线上资源的实践研究.在把握“生物化学”与线上资源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两个维度,试图进一步优化“生物化学”教学效率.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生物化学”课题教学有机结合线上资源,打破传统“时空”限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明晰课堂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生物化学”理解能力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