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注重艺术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积极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将两种学科的语言因素、艺术因素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就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艺术教育渗透到小语教学中,主要是将音乐、绘画、舞蹈、影视、戏剧等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美育因素,创设氛围,展示生活画面、人物形象,品评欣赏佳句等,使学生在接受“文”与“道”的同时,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一、 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陶冶学生性情
  我国历史上大教育家孔子曰:“广博易良,乐教也。”语文教学中以音乐艺术为手段,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被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其产生共鸣,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功能。教学中,这段《月光曲》欣赏,并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而是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求。这种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强烈。此时,对作品的理解体会也会最为强烈,将经典的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以它特有的优美动人的音调和无比感人的节奏来激起学生们对美的感悟,唤起他们对美好画面的憧憬与想象。引导他们在心旷神怡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中陶冶情操,培养纯洁的情感、崇高的精神。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开启学生智慧
  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对艺术教育的功能有着共识,他们认为艺术教育直接可以寻找种种机会,用种种方法训练儿童身心和各种感官,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及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美育中的艺术教育有益于开发人的智力,使其增强感受力、培养观察力、提高记忆力、丰富想象力、发展思维力,促进创造力。郭沫若曾经说过,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入手。因此,必须注意在小学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以此开发学生智力的主导意识,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能使人心情愉快,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每个人在做他感兴趣的事的时候,一定不会厌倦。学生也是这样。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很多,特别是高年级语文课文有些比较枯燥,为把这些课上得生动有趣,我除了用音乐再现其意境外,更多的是让学生有丰富的想象感受到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烙上生动的表象,提高思维能力。
  (一)语文教学中与音乐互相渗透,以乐促学
  在教授古诗文学习中,我经常根据诗文的意境和含义选取适当的音乐,如乐曲舒缓的可以配静夜思,激昂的可以配边塞诗,深沉的可以配含义深远的诗文,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的教学。我不仅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诗文感情,受到杜甫那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感染和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受音乐感染调动学生朗读情绪。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我选择一首合适的乐曲,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反复诵读中诗人的情感,古诗的韵律,学生得以反复的体会,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样,学生在美妙音乐的诵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并且很快记住了诗文,完成教学任务。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情感因素十分突出,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是学生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一种心灵共鸣,是教学过程渗透音乐艺术所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二)语文教学与美术结合,以画促学
  以绘画做桥梁,化难为易,化枯为趣,引导学生顺利直接的达到知识的彼岸,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促使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共同发展。
  《詹天佑》一课,文章主要围绕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重点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记叙,很有代表性。因此,找准挖掘隧道的方法,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很重要。我先布置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脑子里画画,基本弄清居庸关和八达岭地形特点。然后让学生去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准确地再现课文对隧道开凿方法的描绘,让所有学生都动笔来画。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大家对照课文,指出不足,进行修改。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业完成的非常仔细,将每一处细小的差错都找了出来。通过讨论、修改,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为了画好路线图,都在反复阅读课文,而当这幅图准确地再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对课文便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把美术引进语文教学,让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使他们养成事事深入观察的习惯,为自己的今后学习奠定基础,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养成拓宽渠道!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促进个性发展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方面,对促进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重视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学生在将来的某个艺术领域中取得多高的艺术成就,而是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造意识。就个人修养来说,则使学生具有一定艺术审美能力和良好的道德标准,积淀形成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素质。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学生的想象而艺术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與发展,通过艺术活动的探索实践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课程不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分科教学,而是要与语文、数学等课堂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融合更好,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小学教材的独特优势是实施愉乐教育的有利条件。一般来讲,小学生初接触课本,比较新奇,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望很高。因此,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优势,制造悬念,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美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高尚的艺术审美观。还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跃跃欲演,来发展他们的个性。
  总之,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爱美、审美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把艺术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良好的课堂氛围能紧紧吸引学生,使之步入语文群峰,饱享秀色,乐而忘返,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专业加特长,多才多艺的综合型人才。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
其他文献
关键词:科学意识 科学态度 好奇心 实践 科学技能  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为此在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素养的核心,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立竿见
关键词:农村中学;口语;现状;对策  一、引言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与他人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然而在我们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中,沿用的是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学生的听、读、写的能力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却忽略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训练,造成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偏差的现象。而无论从语言的发展或语言习得的自然规
课堂是最具生命力的土壤,它既是理性的天地、又是感性的空间。它传承学科知识、颂扬传统文化、促进师生生命的张扬。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正向着理想的方向改革。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众多的教学形式中脱颖而出,并且遍地开花,这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将我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的课堂实践谈几点感悟:  一、在学习研讨中,促进成长  曾经在一次教育类电视节目中,观察到中西方孩子童年的生活记录对比。有这样一个
语文教学中所直接涉及的媒介(材料)即语言文字,尤其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是人类语言发展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语言 展的较高层次。作为一种记录符号,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传递思想,表情达意的功能。这恰恰是其他学科教学所无法比及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 阅读教学中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实现德育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历来注重“文”与“道”的关系。文能载道,极言文学
根据Wilson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可将Wilson方程扩展到只用不同温度下测定的二元液态合金各组元的活度估算给定温度下二元和多元液合金组元的活度。研究结果表明多元液态合金的估算的值与其实
互联电网要求系统保护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更强。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的多元信息处理技术正在成为互联网中处理复杂保护信息的有力工具。该文概述了电网数据语言(PDL);分析了互联电网中
“COMPAK”多元油气综合评价技术是对现有的物探(重、磁、电、地震)、化探、钻井、测井、区域地质等多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从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多种定性、 定量化的
摘 要:针对于职业高中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不能掌握所授知识,以至于技能水平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本文就电工实训课程方面,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高中电工教学实践探究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学生在校所学技能已经不能与社会有效接轨。为此,就要求学校特别注重实训教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训,以适应
“问题式”教学就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前提,在教学中编制成各种问题,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的提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现行中学教学中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提问技巧,把琐碎、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