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啸人物画作品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洪啸 祖籍江苏淮安,1959年生于江苏徐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徐州师大美术学院硕导,徐州书画院院长。作品曾入选第八届、第十届全国美展,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全国人物画展,第一、二、三届中国“百家金陵”国画展。获中国美协主办“鑫光杯”中国画大展金奖,“新时代”中国画大展银奖、“迎澳门”大展铜奖、“中亨杯”中国画大展铜奖,文化部“迎香港回归”全国展银奖、93南京中国画大展一等奖等。
其他文献
自中国绘画有史可依以来,无论从谢赫的《古画品录》,到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还是王伯敏的《中国绘画通史》,画史以鸿篇巨制的面貌频频出现,而绘画界的分科史鲜有问津,特别是中国花鸟画史的研究就深度而较之人物画、山水画,显得凤毛麟角。所以孔六庆著《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就显得尤为举足轻重。孔六庆先生“闭门”10年,虽不是  “寒窗”,也是“苦读”,在文献的海洋和思想的进发中,著就的《中国画艺术专史·花
期刊
刘洪洋 1963年生于天津宝坻,祖籍山东枣庄。号一石、弘羊、京东印人,别署一石斋、洗心斋、吉金山房,世称洪祥、洪泽。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首批专家组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应用软件项目”验收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授课专家,西泠印社社员,天津市书协理事、篆刻委员会副
期刊
曾翔是个性情中人,也正是性情造就了他的艺术与人生。他的这种性情所表现的就是真,一种真实的人生状态,和与之相适应的真实的艺术状态、艺术创作。我觉得,人做到极处只有率真,字写到极致只是自然,所以我总为杜丽娘“一生爱好是天然”的唱段感动。真人真书真性情,用在曾翔身上是非常合适的,他的写字与处世、做人是如此合拍与相像,或这也正是应了法国人布封说的“风格即是人本身”,艺术的最终目标不就是表现自然、表现世界、
期刊
陈靖 1975年出生,山东济宁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秘书长,山东印社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出版《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陈靖书法篆刻集》《篆隶书教程》《中国书法大系-篆刻卷》(合著)等。  陈靖少年早慧,篆刻得当时同居济宁古
期刊
卢炘 1944年生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前馆长、潘天寿基金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评估委员、中国美协会员。曾参与主持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多次,独立承担国家和省级研究课题多项,主攻近现代美术研究和美术馆学研究和潘天寿研究。有《潘天寿传记》《中国美术馆学概论》等专著10余部,主编30余部,论文近百篇。  余任天的艺术无疑是20世纪一颗璀灿的明珠,然他身前自称
期刊
永和九年,上巳吉日,少长成集,曲水流觞,赋诗成集,羲之作序。在一觞一咏之间,人人微醺之境,俯仰天地,情随事迁已为陈迹,于是信手书之,慨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而成就千古名篇。一篇《兰亭序》,论文,当属古之骈文典范;论书,历代无出其右。唐太宗曰:“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然茧纸手迹已殉昭陵,虽太宗先祖论之“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后人不得而知
期刊
本刊讯 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九三学社江苏画院主办。由顾丞峰策展。由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南京艺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江苏艺加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无锡真赏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州画廊协会协办。由无锡苏珈美术馆、无锡市耘林艺术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知何堂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城景·花影——
期刊
众所周知,临摹是学习书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初学书法必须从临摹经典法书入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临摹几乎就是其一生艺术活动的中心,创新只属于少数天才型艺术家。一般人仅仅将临摹视为一个技法问题,热衷于探讨临摹的方法,忽略了临摹背后更深广的文化意义。通过分析一个时代书家的临摹对象和临摹态度与方法,我们可以窥探这个时代的审美趋向和文化精神,从而更深入理解这个时代书法创作的成就与问题。  一、自由与高
期刊
了解一位艺术家,首先应从其作品开始。了解徐文藻即是先识其画,再识其人。新千年以来,我们相继在国内外各种画展中,发现徐文藻的国画。其既深厚华滋又灵动飘逸的风格,在极力保持传统山水画正宗文脉的前提下显示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已越来越引起画坛同仁的注意,国画界甚至有人戏称其是“斜刺里杀出的一匹黑马”。  后来,我们了解到徐文藻自幼砚习中国画,自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在长期研究水彩画的同时,一直关注中国画的学术
期刊
本刊讯 2014年8月22日上午10时,由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和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梦·翰墨情——中国书法名城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江苏省苏州美术馆隆重举行。  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凝聚力、感召力,最具广泛性、包容性的奋斗目标,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此次展览旨在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来生动阐释和弘扬中国梦,进一步推动中国书法名城建设、加强书法名城之间的联谊和交流,促进当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