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夸秦汉格 书味出唐虞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靖 1975年出生,山东济宁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秘书长,山东印社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出版《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陈靖书法篆刻集》《篆隶书教程》《中国书法大系-篆刻卷》(合著)等。
  陈靖少年早慧,篆刻得当时同居济宁古城的范正红先生启蒙指授,后又向诸多前辈名家求教,奏刀弄石,痴迷沉醉。早期的篆刻以秦汉为宗,同时借鉴明清流派印风,用刀爽利果断,结篆奇宕多姿,多次在全国展览中人展获奖,刚刚二十岁出头,就引起了全国印坛的关注和好评。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因受展览时风的影响,创作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时人的影子,这在当今展览大赛此起彼伏的书坛印坛不足为怪,也正因为如此,显露出了他与同龄人相比少年勃发的咄咄才情和良好潜质。近几年,他的创作又明显有了新的进境,结字用刀在自然平实中走向了静谧幽深。从这个变化,反映出他艺术创作理念的日渐成熟,我很赞同,也很欣慰。根据我这几年对他的了解,他不属于那种凭藉天赋才情三下五除二就能“戛戛独造开宗立派”的艺术家类型,而应是那种心性坚定循序渐变的艺术追求者。他具有一种冷静善思心有尺寸的个性,这种性格的人一旦选准一个目标就绝不轻言放弃,艺术追求看似缓缓而行无有起伏,实则是心底波澜静水流深。王个移晚年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在印面方寸之间,铺陈排列、章法经营,要从容自然,奏刀要注重气势,能人能出,平正中求险劲,波磔中求自然,不以怪诞霸气取胜,不以娇妍媚俗。”这几句话真是过来人语,看似寻常普通,实际却道出了篆刻艺术的真境界,大境界。若用这个标准衡量陈靖当下的篆刻创作,其追求方向基本是吻合的。在当下印坛崇尚夸张变形追求视觉冲击的大背景下,陈靖篆刻创作所表现出的古雅幽深,颇有些反其道而行的清醒与倔强。
  陈靖以篆刻见长,其书法方面的成绩却往往被不熟知者忽略。其实他于书法方面也非常用功,特别是近几年读书教学之余心追手摹临池不辍,渐入佳境。最近陈靖出示近作书数幅,见篆隶行草洋洋大观,各臻其妙。篆隶点画苍劲浑厚,金石气息静穆古雅,结体平中寓奇潇散娴逸,颇有老僧补衲神完气定之意态。其行草近年进步尤为突出,以二王为基,博涉旭素鲁公,浸淫宋元明清,点画苍润相间,结字奇峻多变,章法布局纵横起伏开阖有致,精妙处直追山谷京兆。通篇视之,点画枯润跌宕杂陈,宿墨飞白相映相衬,长线短画穿插盘旋,荡漾缭绕,恣肆狼藉,浑然洞达。精妙处,似有丘壑纵横烟云吞吐之意境。
  对于陈靖的未来,我十分看好。我之所以看好他的理由是:其一,他能数十年如一日勤奋笔耕踏实进取,在取得众多成绩和荣誉面前不骄不躁,依然踏实努力孜孜以求。处事低调,不张扬。这是古今中外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基本素质。不论你有多大才华,沉不下心来,天天热衷于表面的浮躁热闹,都难成大器。其二,他艺术素养的全面和时刻持有的清醒的求知意识。他在篆刻方面少年有成,但没有因为早年的骄人成绩而固步自封,而是毅然选择了读研求学的艰苦道路,三年期间认真研读历代印论典籍,特别于新出土楚金文、古陶文资料认真搜求研究,捡取合意者丰富融入自己的创作,逐渐使典雅烂漫的个性风格从当下众多古玺印创作群体中凸现出来。同时,写下大量的读书笔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篆刻学习与创作的文章。特别是书法创作方面,真草隶篆广临博涉全面掘进,表现出古雅烂漫的个性面貌与风格追求。其三,自留校工作来,在书法篆刻的教学中严谨细致,辅导学生循循善诱,因教学有方得到同学们的好评和拥戴,和其他老师所共同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全省大展中获得佳绩,受到好评。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也同时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教育家,这两者不应该是矛盾的,对立的。陈靖在自己创作连获佳绩的同时,在基础教学工作中也扎实有效颇多创获,做得很成功。总之,对陈靖今后的发展,我寄予厚望。
  当年,吴昌硕曾有诗句:“漫夸秦汉格,书味出唐虞”。无论书法还是篆刻,同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最根本的探索方式不是外求,而是内修;最本质的归宿不是风格样式,而是神韵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把昌硕老人这句极富深意的诗句写在这里,和陈靖共勉。
其他文献
形式可以与内容分裂吗?——读王赫赫的绘画有感  现代艺术教育,多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尽管形式与内容这对概念的含义不甚明了,但这动摇不了它们作为中国艺术批评的核心概念的地位。缺乏内容的艺术往往被作为形式主义加以批判,缺乏形式的艺术甚至连艺术的身份都难以获得,而内容与形式不统一的艺术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好的艺术。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自己的艺术传统,也许没有内容的艺术才是最高境界的艺术。  王国维通过中西
期刊
墨酣笔畅景妍境清——刘维阳山水画品读  刘维阳,一个多才多艺、充满爱心而内心深沉的人。他雷厉风行的作风、桀骜不驯的硬派男儿形象与他内在的亲和、睿智毫不抵触;对父母的孝顺、对妻儿的关切、对朋友的真诚和对艺术的执着亦在他的身上并行不悖。具有山水画学童子功的刘维阳,平素以当地资深摄影师的身份在圈内小有名气;而在山水画方面的探索,却是他自幼既定、不曾更变的艺术方向。  刘维阳是已故山水画大家刘知白幼子,深
期刊
本刊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浙江美术馆、山东画院、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由浙江微雨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淄博书画院承办的齐辛民花鸟画全国巡展·杭州展于2014年5月27日下午3时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参加开幕式的省内领导和嘉宾有:原浙江省委副书记、著名书画家梁平波,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军区政委马以芝,原浙江美术学院院长肖峰、浙江省文化厅巡视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
期刊
本刊讯 5月22目,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徐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徐州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同绘中国梦——“汉风墨韵”徐州中青年美术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是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江苏省13个城市“同绘中国梦”系列展览之一,以出精品培养新人为根本目的,参加此次徐州中青年美术作品展的60多名徐州中青年画家,都是当下活跃在美术界的徐州本土作者,他是当前徐州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
期刊
著名山水画家薛亮的画风是极为特殊的研究个案:不能以地域画派涵盖,不能以学院背景划分,不能以师承关系归属,甚至不能简单的以时代特征判断。薛亮山水画风的传承性、经典性、创造性无疑属于这个时代,但它又超越这个时代。这不仅在于画家艺术语言上的独特个性,还在于其艺术观念上的深刻与睿智。我认为,目前薛亮山水画风的学术价值尚未得到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更谈不上系统的开掘。媒体发表的零星访谈大都为感性随笔,几篇有学术
期刊
我的学画经历可谓幸运,原本是拿锄头的手,不经意问却拿起了毛笔,开始了素宣染墨的日子。  我出生在浙东天台山里。小时候体质赢弱,不能做重活,家人没法,只好让我放牛。于是每天与牛为伴,纵迹于山野溪涧之间,后来喜欢上山水画,多少和这段经历有些关系。而在当时,我却恨不得早日逃离大山,脱离农家。幼年的苦难在很多成功者在很多成功者的讲述中成为美谈,而我想起小时候的生活却有如梦魇。  后来,因为考学的缘由,得以
期刊
陈超历 1977年生于浙江宁波,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获学士学位,2D04年毕业于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讲师。  对近代以来中国画的发展历程稍加回顾,便会发现,“城市”在其间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百多年来的中国文化已主要是“城”的文化,没有哪位艺术家能够不走入“城”、不依托“城”而获得成功的。55岁的齐白石满怀技艺而“沦落长安”,心灵睿智
期刊
自中国绘画有史可依以来,无论从谢赫的《古画品录》,到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还是王伯敏的《中国绘画通史》,画史以鸿篇巨制的面貌频频出现,而绘画界的分科史鲜有问津,特别是中国花鸟画史的研究就深度而较之人物画、山水画,显得凤毛麟角。所以孔六庆著《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就显得尤为举足轻重。孔六庆先生“闭门”10年,虽不是  “寒窗”,也是“苦读”,在文献的海洋和思想的进发中,著就的《中国画艺术专史·花
期刊
刘洪洋 1963年生于天津宝坻,祖籍山东枣庄。号一石、弘羊、京东印人,别署一石斋、洗心斋、吉金山房,世称洪祥、洪泽。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首批专家组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应用软件项目”验收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授课专家,西泠印社社员,天津市书协理事、篆刻委员会副
期刊
曾翔是个性情中人,也正是性情造就了他的艺术与人生。他的这种性情所表现的就是真,一种真实的人生状态,和与之相适应的真实的艺术状态、艺术创作。我觉得,人做到极处只有率真,字写到极致只是自然,所以我总为杜丽娘“一生爱好是天然”的唱段感动。真人真书真性情,用在曾翔身上是非常合适的,他的写字与处世、做人是如此合拍与相像,或这也正是应了法国人布封说的“风格即是人本身”,艺术的最终目标不就是表现自然、表现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