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想干点事,咋这么难?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03756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选调生,在县委机关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我埋头苦干,白天勤于调查,夜里挑灯写作,把本职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在这次换届选举中,我一不跑关系,二不托人情,组织上让我挑起副乡长的重担,我觉得真应了那句名言:“有为才有位。”
  怀着一份坦然与感激,我想到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似乎看到前方就是一片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我暗下决心,为了组织的信任,一定要好好地干点事。但是一到基层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工作几个月以来,我发现年轻干部想在基层干点事太难了。在这里,我想给你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我是一名分管经济、劳务、计生工作的副乡长。进入乡镇后,我发现很多工作缺乏计划,往往是见子打子,显得很被动。经过实地调研,我理清了工作思路:立足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致力于改变政府和企业之间冷冰冰的关系;迅速发展劳务经济,千方百计地解决农民群众的收入问题;按照建设和谐机关的要求,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当我在党委会上激情满怀地说出自己的思路时,却被泼了一瓢冷水:“乡镇工作哪能够像机关那样理得头头是道?能够过得去就行了。”还有一个同志说得更直白:“机关那套在乡镇根本行不通。”我的满腔热情就这样被浇灭了。
  事后,有好心同志劝我,年轻人到乡镇来,不要忙着开口,先要把人混熟,再慢慢开展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我心里虽然感谢他们,但是工作不等人,老牛拉破车怎么行呀?我坚持己见,但在随后的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阻力。
  我第一次带工作组下村开展计划生育工作,遇到一个超生户家庭。这家人的境况着实让人心酸,一家6口人,老人长期患病不起,两个不满5岁的小孩,把母亲缠在家中,只能做点农活,一家大小就全靠男户主在企业打工维持生存。由于在机关受到以人为本思想的熏陶,我决定人性化处理这件事:一方面,我希望随行工作人员慷慨解囊,帮助这家人;另一方面,我要求工作组照章处罚。我的举动让户主十分感动,可几个跟我同去的“老板凳”却认为我工作方法不妥当,拒绝捐钱。没办法,我只好把自己的腰包掏空,给这户人家捐了400元钱,为其解决购买种子、肥料的燃眉之急。
  在乡里,办什么事都要请吃请喝,我不怕办事,但怕喝酒。前不久,乡上让我牵头负责一个不大不小的工程建设,可还没有招标,那些说情的领导、同事和朋友就来了一大串。有一天,乡领导说晚上有应酬,要求大家必须参加。结果宴请方是一家二流的建筑公司。后来这家公司中了标,我吃了人家的,也不好说什么,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事后有人安慰我说:“它不是最优秀的,却是最适合的。”唉,要都这样办事,我还怎么开展工作?
  为了提高机关办公效率,我提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让所有班子副职领导都亲自拟文、办文,却遭到大家反对:那还要党政办公室干什么?而他们不明白我的苦心,我是想给大家一点压力,督促他们学习电脑,在当今时代,一个乡领导连电脑都不会,这太不适应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了。
  还有很多事情,明明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快、更好,明明可以为老百姓做得更多,可一些领导却不停地给你打招呼:“年轻人,遇事不要太性急,在基层工作,要慢慢来!”
  是我工作能力有问题,还是认识不到位?我百思不得其解:想和他们“融合”吧,又怕对不起组织和群众;想干一番事业吧,又有重重阻力。
  我认为当干部就得干,但想干点事,咋这么难?平心而论,我没有想过为自己的仕途干事,我只是想到自己是一名边远地区的选调生,我觉得有一种虔诚的使命和责任感催促着自己干事。然而,如今我却犹豫了。
  一名困惑中的乡干部:曾 鸣
   2007年5月15日
其他文献
办公室中的电脑、电话、传真机、空调等发出“不大的动静”,长期呆在这种低噪音的环境中,却很少有人意識到听力会因此“受伤”。  此类由多种声音组合起来的持续、长期的低噪音会对人体产生无规律的长期刺激,兴奋内耳而引发听觉疲劳和神经系统的失衡,从而伤害到听力。  上班族每晚可按摩耳部周围的穴位15分钟,做做“耳保健操”,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改善听力。如果有条件,最好早上喝些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这些食品
编者按: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3月上旬启动以来,全市2.1万个基层党组织、52万余名共产党员严格按照市委“要有具体的实践载体,要努力改造干部的思想结构,要注重抓基层打基础,要让老百姓满意,要创造生动活泼的形式”的要求,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合川区:干部为民进农家群众议事进机关    合川区紧扣区情开展“双进”活动,让群众真正成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作为内陆城市,重庆的“劳务大军”久负盛名。我市长年在外打工者达300万之众,其中绝大多数流入沿海发达城市,重庆也因此跻身全国劳务输出大省(市)之列。  大量的劳务输出让打工者淘回了不少“银子”。“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四年盖楼房”,许多人因此跨过温饱线过上了好日子,有的甚至当上了“大老板”。与此同时,劳务输出也让膨胀的就业压力得以疏解。因对促进内地经济的重要作用,劳务输出被逐渐作为一个产业、作为一种
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地处菜园坝商圈的外滩摩配市场正陷入困局:商户们留恋外滩,但越来越拥挤的交通和狭小的区域,让他们不时有“集体出走”的冲动。  这让外滩管理者开始反思,并随即掀起一场变革。    扩张之惑一次“哗变”引发的反思    “外滩绝对称得上是业内的大佬。”身为外滩摩配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袁大明并不自谦。  1998年,依靠菜园坝这个摩配市场发源地及集散地的热窝子,外滩迅速扩张成
酷暑时节,云阳县各个村镇一派繁忙。1000多名机关干部扎根在新农村建设点,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村民形象地说:“墙壁白了,干部黑了;牛羊肥了,干部瘦了;麻将声少了,干群关系融洽了。”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今年以来云阳县掀起的一场“飓风”。    ■ 管手:扫荡干部“吃拿卡要”风    “飓风”的形成,始于一次“告狀”。  今年1月,在云阳县第十五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一位人大代表向县委书
“我在乡上(乡政府所在地)有房子了,嫁给我吧!”  2010年春节,彭水县太原乡农民工姚良泉喜极而泣:世代居住在高山上的姚良泉,终于在乡上有了房产,并抱得美人归。  姚良泉的幸福,得益于彭水县一位政协委员的宜居梦。    农民工的宜居梦    “家里环境太差了,儿子找了七八个对象,都吹了。”2009年春节,冉平回太原乡过年,一路上,他不停地向肖世斌抱怨老家居住环境。  肖世斌是彭水县政协委员,“架
2月27日,由秀山县检察院起诉的建国以来该县涉案金额最大的贪污案,在该县法院公开审理。涉嫌贪污128万余元的兰桥镇财政所原所长许斌神情沮丧地站在被告席上。检察机关的起诉书和法庭调查,逐渐剥开“老实人”许斌的伪装:对于会计、出纳“一肩挑”的许斌而言,一个人说了算的财政所就等于他的自动提款机,公款就像他的个人存款,可以随意支取。    ■ 债起车祸 他把目光投向公款    今年38岁的许斌,出生在秀山
2007年4月在全市启动“万名干部大下访”活动以来,我市各级领导干部用真情帮助群众解心结,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 市委组织部长带头下访    2007年9月20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存根又一次打电话给北碚区的主要领导,要求处理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原重庆衡器厂职工安置问题。   2000年,原重庆衡器厂因企业被兼并,有数百名下岗职工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妥善安置,一些职工按政策规定
就业之于2009年的重庆,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重庆现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虽然只是初露端倪,但出口下滑、内需疲软等多重因素正在推高失业洪峰。如何在危机显现之初,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稳定社会发展,将更多地考验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智慧。  ——编者的话    面对如潮水般从沿海地区返回的失业农民工,永川区政府向他们张开了温暖的怀抱,启动了“暖流行动”……    ■ 调查员      20
2007年8月9日,在成都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关于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新鲜出炉。  这份《报告》最大的亮点是,成都将运用“全域成都”的理念和“三个集中”的原则,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逐步形成“一城两带六走廊”格局。   这“一城两带六走廊”格局是指:一城即中心城,两带即龙泉山脉和龙门山脉,六走廊即中心城—华阳—正兴、中心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