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财政所当成“提款机”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7日,由秀山县检察院起诉的建国以来该县涉案金额最大的贪污案,在该县法院公开审理。涉嫌贪污128万余元的兰桥镇财政所原所长许斌神情沮丧地站在被告席上。检察机关的起诉书和法庭调查,逐渐剥开“老实人”许斌的伪装:对于会计、出纳“一肩挑”的许斌而言,一个人说了算的财政所就等于他的自动提款机,公款就像他的个人存款,可以随意支取。
  
  ■ 债起车祸 他把目光投向公款
  
  今年38岁的许斌,出生在秀山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93年,在顺利完成秀山县电大中专班财会专业学业后,许斌如愿进入财政系统工作。经过10年努力,在2003年8月兰桥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时,时年32岁的他当上镇财政所所长。
  在秀山县32个乡镇中,兰桥镇的经济发展排名靠后。刚担任镇财政所长时,许斌在工作上处处谨小慎微,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逐渐成为兰桥镇很有前途的年轻干部。
  一场车祸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2004年4月,许斌开车到毗邻的贵州省松桃县,由于操作失误,造成1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为了免予刑事处罚,许斌先后赔偿死者家属十余万元,从此债台高筑。
  “仅靠自己的工资收入,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还清债务。”许斌一直为钱犯愁。想来想去,他把目光投向了公款。他决定在工资单上动手脚,因为许斌早就发现核发工资时有补发工资这一漏洞。
  2005年9月,许斌在填报工资统发表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往同事王明(化名)的“补发工资”栏里多填报2000元,并找到王明说:“这个月工资发错了,钱到账后把多余的钱取出来交给我。”就这样,许斌拿到第一笔贪污款。
  “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害怕东窗事发,另一方面又希望能早日渡过眼前的难关。”许斌在第一次伸手后,很长时间在矛盾中煎熬。
  在忐忑中,终于等到下一次发工资的时间。许斌故伎重演,再次在王明的工资卡上虚列2500余元,他也再次收到王明归还的2500元。两次成功尝试,使许斌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于是,他更加肆无忌惮地以自己名义虚报工资,走上随意挥霍公款的道路。
  
  ■ 迷恋毒品 他把财政所当成“提款机”
  
  2004年,许斌因家庭琐事与妻子离婚,生活寂寞的他渐渐迷恋上了娱乐场所,在灯红酒绿中寻求精神寄托。
  2005年8月的一个周末,许斌像往常一样,邀约几个朋友到KTV里消遣。正当大家酒酣耳热时,有人悄悄拿出一包白色粉末给许斌,劝他试试,并说吸了这个东西,非常轻松舒服。许斌当然知道这是什么,但他自信地認为吸一次不会上瘾。他回忆说:“吸食之后,我非常兴奋,听到音乐感觉很舒服,那种感觉能使自己放松。”
  没多久,许斌就染上毒瘾。为了吸毒方便,他竟然把毒品放在办公室里。由于财政所平时人少,加之许斌为人“老实”,谁都没料到许所长的办公室,居然是一个藏毒吸毒的地方。
  染上毒瘾后,随着消费支出快速增加,许斌在犯罪道路上越陷越深。为筹毒资,他想方设法贪污公款。从2005年11月至2008年7月案发时,他先后32次往自己工资卡中“补发工资”一栏虚列工资,从最初每月虚列5000余元,到后来虚列10000余元。2008年3月,兰桥镇政府职工工资实际只需要36506元,而许斌却列支66506元,其中虚列支出工资高达30000元,均占为己有。3年间,许斌通过虚列工资,就贪污公款49万余元。
  通过虚列工资,许斌虽然每个月领着自己给自己多发的几千元乃至上万元工资,却并没有满足。因为,贪欲和毒瘾已牢牢掌控了他。他无心工作,每天思考的是如何把财政所当成自家的钱柜。
  除虚列工资贪污公款外,许斌先后通过虚列支出,模仿领导签字,贪污公款582453.98元。案发后,他交代说:“在虚列支出款项中,有一笔252320元的账是在2007年6月时补做的。当时按照县财政局的规定,乡级财政要上县级财政的管理系统,没有办法我才做账,账做下来后,我发现差了252320元左右公款。当时为了不让事情暴露,我就直接从账务中列支了252320元工程款,并模仿领导签字入账。”
  另外,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查明,许斌采取收不入账的方式,先后9次将兰桥镇水泥折价款、小集镇建设费、活动阵地建设费、集镇地基款、锰业罚没款等资金共计202683元据为己有。
  
  ■ 东窗事发他成为秀山涉案金额最大的贪污犯
  
  “我经常从单位账上拿钱,具体每次拿了多少,拿了多少次,我已记不清楚了。从第一次贪污公款以后,我内心就一直非常恐惧,觉得迟早有一天会被发现……”
  许斌的担忧,最终变成现实。2008年7月底,在秀山县财政局常规检查中,县局领导发现,许斌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做账,便责令许斌交出所有账目。
  许斌心里明白,这么大的资金漏洞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为掩盖贪污公款的事实,他怀着侥幸的心理,想法填补漏洞。他在查询单位存款余额后,发现存款余额本应为43万元,但账上显示的余额只有13万元。为了躲过一时,许斌再次模仿领导字迹,在一张支出凭据上签字,虚列支出30万元“农村公路建设款”,并将支出入账,从而填平了漏洞。利用相同手法,许斌先后3次将农村道路建设款582453.98元据为己有。
  2008年8月2日,秀山县检察院对许斌涉嫌贪污罪立案侦查,随即,该案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的涉农案件。秀山县检察院高度重视,组织精兵强将组成专案组,经过4个月的努力,查阅5000余份会计账目,形成16本案卷,用铁证将此案办成了铁案。
  2009年2月27日,秀山县检察院将涉嫌贪污128万余元的许斌送上被告席。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许斌供认不讳。法院当庭以贪污罪一审判处许斌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作为一个贫困镇的财政所长,许斌“创造”了一项纪录,成为建国以来秀山县涉案金额最大的贪污犯。
  
  编后:
  一个偏远县贫困镇的财政所长,采用“技术含量”并不高的虚开工资、模仿领导签字虚列开支等手段,竟然贪污128万余元,许斌贪污案暴露出来的监管漏洞,让人震惊。查办此案后,秀山县检察院向兰桥镇发出检察建议,秀山县委书记张泽洲作出批示,要求县级各部门、各乡镇以许斌案为反面教材,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廉洁勤政教育,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杜绝类似案件发生。
其他文献
《关于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三项制度的通知》(渝组办[2008]250号)——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制度: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每周集中接待群众不得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半天。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制度: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要制订进家入户走访群众的分工计划(成员间不相互重复走访),按照分工计划,每位成员每年到本
三峡移民工程,是一项中外水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移民人数最多的跨世纪工程。十余年移民、十余年发展,古老的长江三峡,见证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沧桑巨变,百万三峡儿女舍小家,为国家,依依惜别故土,确保了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百万大移民不仅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铸就着三峡库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更凝聚出可歌可泣的三峡移民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
先在西部重镇重庆站稳脚跟,再扩张“势力范围”徐图中国全境,这是位居世界500强的保险巨头美国利宝的中国策略图。    ■ 重庆始发    这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  2004年1月15日,在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的开业典礼上,时任总经理的邓安可能还不知道,当他率领的一支六七十人的年轻团队高唱《挑战梦想》时,他们唱响的利宝重庆进行曲将演变成为中国之歌。  “实现梦想,不管时间多长!”其中一句歌
2004年12月,民警张某、吴某(均为中共党员)在奉命对一宾馆突击检查时,发现旅客谢某持有海洛因30克,并随身搜出人民币4000元。张某、吴某依法将4000元现金和30克海洛因予以扣押,并将谢某带回派出所。途中,谢某请求张某、吴某私了此事,并许诺把4000元送给他们。张某、吴某协商后,将谢某中途放走,并各收受2000元,海洛因也还给谢某。2005年初,谢某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查处,交代出张某、吴某的问
办公室中的电脑、电话、传真机、空调等发出“不大的动静”,长期呆在这种低噪音的环境中,却很少有人意識到听力会因此“受伤”。  此类由多种声音组合起来的持续、长期的低噪音会对人体产生无规律的长期刺激,兴奋内耳而引发听觉疲劳和神经系统的失衡,从而伤害到听力。  上班族每晚可按摩耳部周围的穴位15分钟,做做“耳保健操”,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改善听力。如果有条件,最好早上喝些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这些食品
编者按: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3月上旬启动以来,全市2.1万个基层党组织、52万余名共产党员严格按照市委“要有具体的实践载体,要努力改造干部的思想结构,要注重抓基层打基础,要让老百姓满意,要创造生动活泼的形式”的要求,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合川区:干部为民进农家群众议事进机关    合川区紧扣区情开展“双进”活动,让群众真正成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作为内陆城市,重庆的“劳务大军”久负盛名。我市长年在外打工者达300万之众,其中绝大多数流入沿海发达城市,重庆也因此跻身全国劳务输出大省(市)之列。  大量的劳务输出让打工者淘回了不少“银子”。“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四年盖楼房”,许多人因此跨过温饱线过上了好日子,有的甚至当上了“大老板”。与此同时,劳务输出也让膨胀的就业压力得以疏解。因对促进内地经济的重要作用,劳务输出被逐渐作为一个产业、作为一种
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地处菜园坝商圈的外滩摩配市场正陷入困局:商户们留恋外滩,但越来越拥挤的交通和狭小的区域,让他们不时有“集体出走”的冲动。  这让外滩管理者开始反思,并随即掀起一场变革。    扩张之惑一次“哗变”引发的反思    “外滩绝对称得上是业内的大佬。”身为外滩摩配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袁大明并不自谦。  1998年,依靠菜园坝这个摩配市场发源地及集散地的热窝子,外滩迅速扩张成
酷暑时节,云阳县各个村镇一派繁忙。1000多名机关干部扎根在新农村建设点,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村民形象地说:“墙壁白了,干部黑了;牛羊肥了,干部瘦了;麻将声少了,干群关系融洽了。”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今年以来云阳县掀起的一场“飓风”。    ■ 管手:扫荡干部“吃拿卡要”风    “飓风”的形成,始于一次“告狀”。  今年1月,在云阳县第十五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一位人大代表向县委书
“我在乡上(乡政府所在地)有房子了,嫁给我吧!”  2010年春节,彭水县太原乡农民工姚良泉喜极而泣:世代居住在高山上的姚良泉,终于在乡上有了房产,并抱得美人归。  姚良泉的幸福,得益于彭水县一位政协委员的宜居梦。    农民工的宜居梦    “家里环境太差了,儿子找了七八个对象,都吹了。”2009年春节,冉平回太原乡过年,一路上,他不停地向肖世斌抱怨老家居住环境。  肖世斌是彭水县政协委员,“架